次韻曹清父營生墳追和范石湖韻四首 其一
桑榆未迫尚東隅,諸子盈前返哺烏。
早檢青囊營□□,□□丹灶著工夫。
無生話可忘言了,自祭文能信手摸。
□□□年未遑辦,一抔□□□良圖。
桑榆未迫尚東隅,諸子盈前返哺烏。
早檢青囊營□□,□□丹灶著工夫。
無生話可忘言了,自祭文能信手摸。
□□□年未遑辦,一抔□□□良圖。
由于原詩存在缺字,難以準確完整翻譯。大致意思是:時光還未到晚年,尚處早年時光,眾多子女圍繞在身邊如同反哺的烏鴉般孝順。早早查看風水之書去營造(此處缺字,可能是墓地之類),在丹灶上花費功夫。關于無生的道理可以通過忘卻言語去領悟,像陶淵明那樣的自祭文能夠信手寫出。(此處缺字)多年都沒時間去辦理,一抔(此處缺字)是不錯的打算。
桑榆:指日落處,也比喻人的晚年。東隅:指日出的地方,也比喻人的早年。返哺烏:傳說烏鴉長大后會反過來喂養(yǎng)母鳥,比喻子女報答親恩。青囊:古代堪輿家所用的裝書袋子,后借指風水之書。丹灶:煉丹的爐灶。無生話:佛教語,指無生的道理。自祭文:指陶淵明的《自祭文》。
由于缺乏具體資料,難以確切知曉創(chuàng)作背景。推測可能當時社會有提前規(guī)劃身后事的風氣,詩人受此影響,結合自身家庭狀況和對生死的思考而創(chuàng)作。也可能與當時的宗教文化氛圍有關,人們對生死輪回、無生等觀念有所探討。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生死的豁達態(tài)度和對生活的理性安排。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自然,意象豐富。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力有限,但反映了當時部分文人對生死的思考和生活觀念。
片玉情懷,向罨畫溪邊,慣欹吟帽。教翻簫譜,桃葉春江迎到。按湘竹、七點排星,趁柔聲繞指,填寫雙調。斜行香墨,灑破蜀箋花鳥。
旗亭偶然賞酒,聽翠鬟捧拍,歌殘多少。更攀垂垂瑣柳,霞鞍驄小。賦銅樓、月昏云曉。都不是、烏絲舊草。元九姓氏,應早有、宮眉知道。
育兒善病近中年,
七十延齡亦有天。
盡道壽高休慟絕,
但思鞠我便凄然。
五千黃葉止兒啼,
不異渝江碧落碑。
古篆分明無贗本,
具看經眼不難窺。
參橫月落,客緒從誰托。望里家山云漠漠,似有紅樓一角。
不如意事年年,消磨絕塞風煙。輸與五陵公子,此時夢繞花前。
春鳥弄芳洲,初英照碧流。
晴云捲山入,曉露炫煙浮。
昨日賓鴻北,來時木葉秋。
湘江連桂嶺,瑤草趁新愁。
上上一杯亭,春山無數(shù)青。
春山啼野鳥,春水漲前汀。
山水長如此,游人幾度經。
浮橋步良月,伊時故髫齡。
回首三十年,忽忽如夢醒。
一杯復一杯,高歌還自聽。
十歲言詩有性靈,木蘭愛說替耶征。黃泉不是黃河水,聞否耶娘喚女聲。
貧家生小儉梳妝,竹笥綀裙少盛裝。繡得羅襦幾回著,送終猶是嫁衣裳。
傳業(yè)方今羨蔡邕,慰情那更比陶公。明知此恨古人少,哭女偏當無子翁。
東起平戎策,鈴齋晝掩扉。
身留嶠南老,餉至洛中稀。
瘴自茅花起,喪同薏苡歸。
不知湯介子,朝論是耶非。
廿載升沉付彼蒼,年華今已丈人行。秣陵風月俱佳勝,漢署衣冠但末光。
老去自知慚桂籍,握來人道總蘭香。謝家兄弟芳傳早,莫向衰遲擬漫郎。
家聲兩度法曹留,菲薄何堪嗣遠猷。再世勛名追起草,百年天地附同舟。
腐儒通籍思何補,拙宦無階合晚收。待爾飛書來粵徼,帝城先起望英樓。
歉歲隆冬水不冰,鈴齋誰與破愁城。
繽紛忽作纖腰舞,照曜俄添老眼明。
玉不堅牢終可貴,花非剪刻自然成。
大田來歲應多稼,看取倉箱處處盈。
黃河易停沙,恃此一束力。
東注建瓴勢,犀利劃南北。
敬告陽侯鄉(xiāng),勿謂太相逼。
宦途初不計亨屯,佐府秦山又幾春。
自許愛民兼報國,何分樂利與賢親。
一從持斧繡衣去,忽聽風聲鶴唳真。
總是仁人能活命,百千反首復冠巾。
女陽亭子北,把袂送將歸。
計及投蓮社,行當換葛衣。
經函魚繭滑,詩板墨花飛。
贈語藏吾拙,呼兒誦《采薇》。
翔鸞戢翼下層空,南浦歸帆逐曉風。
夢寐蘭陔清露白,嘯歌江國火云紅。
王畿結綬來無久,天漢乘槎去可通。
莫為淹回銷壯節(jié),力行須與古人同。
殢酒銷愁,逢場作戲,何曾擇地伸眉。詩筒來往,如我與君稀。喜得青春有閏,添日月、款曲臨池。洲盤有,山肴野蔌,安用設雞彝。
老來,空自笑,一頭梳雪,兩鬢吹絲。便常逢社飲,聾不堪治。曾就新年真率,花神報、蜂蝶皆知。東風惡,江梅欲盡,薦福莫轟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