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顧城二首 其二
醉臥夜將半,土底聞雞啼。
驚駭問主人,為我剖荒迷。
武湯東伐韋,固君含悲悽。
神奪悔悟魄,幻化為石雞。
形骸僅盈寸,咿喔若啁蜺。
吾村耕耘叟,多獲于鋤犁。
醉臥夜將半,土底聞雞啼。
驚駭問主人,為我剖荒迷。
武湯東伐韋,固君含悲悽。
神奪悔悟魄,幻化為石雞。
形骸僅盈寸,咿喔若啁蜺。
吾村耕耘叟,多獲于鋤犁。
醉酒躺臥,夜已過半,忽然從土中傳來雞啼聲。我驚惶詢問主人,請求他為我解開這離奇的疑惑。原來當年商湯東伐韋國時,韋國君主內心悲凄。神靈奪去他悔悟的魂魄,將其幻化為一只石雞。這石雞形體僅一寸大小,啼叫之聲卻如同鳥兒婉轉鳴唱。我們村里耕作的老人們,大多因勤于鋤犁而獲得豐收。
武湯:即商湯,商朝開國君主,又稱成湯。
東伐韋:韋是夏商時期的諸侯國,商湯伐韋是其滅夏前的重要戰役。
固君:指韋國君主(一說“固”通“故”,指故君)。
咿喔(yī wō):模擬雞叫的聲音。
啁蜺(zhōu ní):形容鳥叫聲清脆婉轉。
耕耘叟(sǒu):耕作的老人。
鋤犁:農具,此處代指農耕勞動。
此詩應為詩人夜宿顧城(今地待考)時所作。詩人醉酒夜臥,因土中傳來的雞啼引發好奇,主人講述石雞與商湯伐韋的傳說,結合當地農耕生活,詩人由此生發出對歷史與現實的思考,最終以贊美農耕作結。
全詩以“聞雞”為引,串聯歷史典故、神話傳說與鄉村生活,既具傳奇色彩又貼近現實。通過石雞的幻化,暗喻歷史變遷的無常;以“耕耘叟多獲”強調務實耕作的價值,體現詩人對平凡生活的關注與肯定。
板橋東、紅舷乍泛,停橈柳岸相遇。目招暗約黃昏后,家近酒簾青處。
隨夢雨。從未識、墻陰別有偷香路。隔紗軟語。道虬箭初傳,蘭燈猶在,且避小兒女。
鴛幃里,片霎鄰雞啼曙。別時苔井凝露。
重來不見桃花靨,為有畫眉人住。
春又暮。恁夜夜、獸環魚鑰扃朱戶。冷云遮樹。
算只有梁間,一雙越燕,飛傍鏡奩去。
江南花草易芳菲,今我還家已似遲。最恨春風苦無思,卷藏紅綺不容披。
蚤作抽書對白間,瓦爐猶有宿香殘。詩來報我群花盡,亟起巡檐忘帽寒。
春事違人去若狂,便驚鶗鴂怨年芳。兒童強作留連意,拾去殘花學試妝。
三十如何作壽翁,重華當得慶登庸。
年齋光武安耕讀,學踵尼山立德功。
孝養萱堂思考叔,義端眉案羨梁鴻。
掌中既有明珠在,一醉茱萸定夢熊。
紅綠扶春上檻忙,澹煙籠玉度檐芳。佳人不用陳珠釧,高剪朝霞當早妝。
一度春回一度香,是誰遺我紫明珰。扁舟擬入洛陽去,折盡寒瓊二月芳。
花枝瘦軟不禁雨,春日自晴還自陰。隔水竹林上新色,幾竿輕裊助長吟。
黃葉西風舊旅情,好將詩語踐前盟。三條燭焰低檐曉,瀉作秋嵐一色清。
明月懷人愜素心,況當明月共知音。誰家省識秋思憾,昨夜霓裳一曲吟。
瘠土嗟薄獲,歲豐長忍饑。
戎馬況疊跡,田園成路蹊。
荷鋤代牛力,播種良苦疲。
朱火肆燎原,禾稗同一萎。
民亂如恐后,況乃驅策為!
徒跣呼百神,嗚咽致我辭:
政拙未敢苛,召災今則誰?
云漢何皎潔,箕斗正參差。
心知閶闔遠,側向高天啼。
明日急芻餉,吞聲重涕洟。
兩槳春柔,重闉夕遠,尊前幾日驚鴻影。不道瓊簫吹徹,悽感平生。忍伶俜。
杳杳蘅皋,茫茫桑海,碧城往事愁重省。問訊寒山,可有無限傷情。作鐘聲。
換盡垂楊,只縈損、天涯絲鬢。那知倦后相如,春來苦恨青青。楚腰擎。
抵而今消黯,點檢青衫紅淚,夕陽衰草,滿目江山,不見傾城。
圓跏無蒲手無錫,結夏何如僧面壁。
平生但蓄無弦琴,不愛奇聲傳霹靂。
官齋清絕清似水,一刺不通非有激。
林飔吹鬢涼絲絲,花霧侵衣陰冪冪。
檐端雙鵲曉聲乾,簾外一鳩午語寂。
蒼苔雨后三徑封,除卻羊求蹤孰覓。
人到中年感易生,酒壚豈為鄰家笛。
故園昨寄萬里書,情話依然共親戚。
青衫只道淚痕多,戰血那知今未滌。
多謝加餐勸我勤,惠州飯許東坡吃。
華胥聞說勝鈞天,假道應從醉鄉適。
九衢處處有堯樽,酒德誰能使民覿。
比來曹事都不知,拄頰西山秋欲滴。
相將料理苦吟身,縛褲橫刀再臨敵。
不識威音劫外春,
錯將西祖意瞞人。
紛紛多是尋枝葉,
誰向枯樁透法身。
山有喬松,
于澗之中。
企予望之,
憂心忡忡。
幽憂最是人間累,
放曠元為學道先。
可愛當年王子晉,
吹笙未了便登仙。
舒慘常隨天氣,關心窗暗窗明。
日晏扶頭未起,喚人先問陰晴。
太皇生日最尊榮,
獻壽宮中未五更。
天子捧觴仍再拜,
寶慈侍立到天明。
已過社雨尚春寒,小醉初醒怯倚欄。
柳帶花移宜土潤,鶴和雛養要籠寬。
孤翁白首投村社,諸彥青云接羽翰。
誰信幽居多樂事,晚窗兒女話團圞。
針姑穿綴瓊酥瑩。低低并。鉤一縷紫磨金冷。更結小珠圓,去香肩幾寸。
綠霧鬟邊原共影。隔嬌面鎮長孤另。孤另。還贏得黃昏,雙棲鴛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