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宗伯趙公應召北上二首
文昌星彩接奎躔,清世夔龍荷寵偏。東省追班聯玉筍,北扉侍直賜金蓮。
吳門練影擬隨馬,鐘阜歡聲早卜鳣。前席好裁宣室對,孤忠應有漢皇憐。
文采風流玉署仙,并游江左歲華遷。匡時禮樂南宮藉,抗疏聲名北斗懸。
花柳欣欣迎雨露,江湖冉冉隔云煙。向來珠樹和鳴鶴,何日相隨五鳳邊。
文昌星彩接奎躔,清世夔龍荷寵偏。東省追班聯玉筍,北扉侍直賜金蓮。
吳門練影擬隨馬,鐘阜歡聲早卜鳣。前席好裁宣室對,孤忠應有漢皇憐。
文采風流玉署仙,并游江左歲華遷。匡時禮樂南宮藉,抗疏聲名北斗懸。
花柳欣欣迎雨露,江湖冉冉隔云煙。向來珠樹和鳴鶴,何日相隨五鳳邊。
文昌星的光彩連接著奎宿星區,在清平之世賢才趙公備受恩寵。在東省上朝時同僚如玉筍般排列,在北扉值宿時獲賜金蓮照明。吳地白練般的水影仿佛要追隨您的馬,鐘山的歡呼聲早預示您的榮升。希望您能像賈誼一樣在御前好好謀劃對策,您的一片孤忠應會得到皇帝憐愛。您是文采風流的翰林院才士,與您同游江左時光已變遷。您憑借禮樂之學匡救時世,直言進諫的聲名如北斗高懸。花柳欣然迎接雨露,江湖漸漸被云煙阻隔。過去您如珠樹旁和鳴的仙鶴,何時能與您一同追隨在皇帝身邊。
文昌星:星名,古人認為它主文運。奎躔(chán):奎宿的星區。
夔(kuí)龍:相傳舜的二臣名,夔為樂官,龍為諫官,后用以喻賢才。
東省:指中書省。追班:上朝時跟隨班列。玉筍:比喻朝班中的英才。
北扉:指學士院。侍直:值宿。賜金蓮:皇帝賜給學士金蓮燭送歸,是特殊恩遇。
練影:白練般的水影。
鐘阜:即鐘山。鳣(zhān):古人以鳣魚為吉祥之物,這里預示榮升。
前席:漢文帝曾在宣室召見賈誼,談話中不覺移坐向前。裁:謀劃。宣室對:指賈誼在宣室對答漢文帝的故事。
玉署仙:指翰林院的才士。
江左:江東。歲華遷:時光變遷。
匡時:匡救時世。南宮:指禮部。
抗疏:直言進諫。
珠樹:傳說中的仙樹,比喻人才。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題‘送宗伯趙公應召北上’可知,是作者送禮部尚書趙公應皇帝征召前往京城任職時所作。當時可能處于政治相對穩定的清平之世,趙公因才能受到皇帝重視而被征召,作者借此詩表達對他的期許和祝福。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并贊美趙公,突出趙公的賢才和在朝廷的地位,表達對他的期待。其特點是用典豐富、語言華麗,在文學上展現出較高的藝術技巧,體現了送別詩中對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對其才能的肯定。
吳門煙月昔同游,楓葉蘆花并客舟。
聚散有期云北去,
何處相思不相見,鳳城龍闕楚江頭。
杜陵池榭綺城東,孤島回汀路不窮。
高岫乍疑三峽近,
還有昔時巢燕在,飛來飛去畫堂中。
行盡青溪日已蹉,云容山影水嵯峨。
樓前歸客怨清夢,
終期一艇載樵去,來往使帆凌白波。
宮館余基輟棹過,黍苗無限獨悲歌。
荒臺麋鹿爭新草,可憐國破忠臣死,日日東流生白波。
書劍功遲白發新,異鄉仍送故鄉人。
阮公留客竹林晚,
洞庭煙月如終老,誰是長楊諫獵臣。
云起高臺日未沉,數村殘照半巖陰。
野蠶成繭桑柘盡,故山迢遞故人去。
一夜月明千里心。
醉斜烏帽發如絲,
曾看仙人一局棋。
賓館有魚為客久,
今夜月明何處宿,
九疑云盡碧參差。
云埋陰壑雪凝峰,半壁天臺已萬重。
人度碧溪疑輟棹,
曾約共游今獨去,赤城西面水溶溶。
獨望天門倚劍歌,
干時無計老關河。
東歸萬里慚張翰,
三山歲歲有人去,
唯恐海風生白波。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沈閣,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諫獵歸來綺季歌,大茅峰影滿秋波。
山齋留客掃紅葉,
云中黃鵠日千里,自宿自飛無網羅。
病移巖邑稱閑身,何處風光貰酒頻。
溪柳繞門彭澤令,綠蘿如帳草如茵。
早晚高臺更同醉
山樂來迎去不言,廟前高柳水禽喧。
綺羅無色雨侵帳,
孤舟夢斷行云散,何限離心寄曉猿。
草生宮舍似閑居,雪照南窗滿素書。
貧后始知為吏拙,不待秋風便歸去,紫陽山下是吾廬。
聞說先皇醉碧桃,日華浮動郁金袍。
風隨玉輦笙歌迥,貴妃沒后巡游少,瓦落宮墻見野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