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友寒溪逸史二首 其二
聚首憶郎水,
賡歌想瓠川。
金華秋嶂晚,
人在白云巔。
聚首憶郎水,
賡歌想瓠川。
金華秋嶂晚,
人在白云巔。
回憶起我們曾在郎水相聚,一同吟詩的情景仿佛就在瓠川。金華的秋山在傍晚時分顯得格外清幽,友人你仿佛就在那白云繚繞的山巔。
聚首:相聚。
賡歌:繼續歌唱,此處指吟詩唱和。
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由于缺乏具體資料,推測此詩創作于詩人與友人分別之后。詩人可能在某個秋夜,觸景生情,回憶起與友人相聚時的美好時光,從而寫下此詩表達對友人的思念。
這首詩主旨是懷友,以回憶相聚場景開篇,后描繪友人所處之景,情景交融。其特點在于意境清幽,情感真摯,在懷人詩中別具一格。
為想淵明把酒時,幾人重九獨題詩。
驚寒白雁霜前落,帶霧高峰鳥道奇。
石壁流泉猿斗果,僧窗翠柏鷺斜涯。
柴扉掩夢曾游處,報道秋山寄遠思。
茅堂虛動可容微,林景幽生知遠翳。
不似澄巖多種秫,空留五畝列庭葵。
詞人已著河棲室,此地常馀墓草悲。
總是震家高臥處,山陽何必更題詩。
向晚心不怡,中庭立徘徊。群雅競鳴噪,孤鴻獨無依。無依亦何恨,稟氣與時乖。物情逐時好,志士多苦懷。咄哉賈太傅,厝薪胡獨悲。黃竹有遺歌,至今令人哀。
籠鳥望云端,自傷翅翎摧。海濱有大老,何時當來歸。知音茍不存,五弦徒自揮。悵望武夷云,我身安得飛。
夜光忽暗投,按劍知無因。傾蓋茍如舊,異世為同人。昔君向遠謫,可贖人百身。紛紛燕蝠輩,相爭錯晨昏。對面不相見,肥瘠越與秦。所愿崇明德,皓首期日新。物理有相感,波間躍蕤賓。嗟嗟皇甫規,豈是中州人。誰云閩吳遠,眄睞心所親。
驅車遠行邁,中道忽自疑。章甫資之越,無乃非所宜。涼飔撼庭柯,絺绤已凄其。歸來洞庭野,茹糗勿復辭。椒蘭亦已變,稂莠能無滋。四時紛代謝,彼此各一時。獨臥茅檐下,無為浪多思。
昔我游藝苑,吸露漱奇芳。及今志乃吞,敢望作者堂。一編誰所授,來自閩之鄉。讀之增壯氣,字挾風與霜。忽然造沖澹,蘇李同翱翔。借問何能爾,上池飲奇方。鳧鶴各有分,誰復計短長。蒹葭望伊人,宛見水中央。秘之在篋笥,時時吐晶光。
狗子佛性無,斫額路上逢子湖。業識性在遭一口,大地全無碧眼胡。
狗子佛性有,春風吹動千株柳。知而故犯可憐生,一一面南看北斗。
西溪窈且深,乃在山之麓。
伊人結同心,面流構茅屋。
秋水助微吟,山月待宵讀。
一旦躡云梯,雙清剩梅竹。
寥寥六十秋,勝事指樵牧。
今披尺幅圖,風流忽在目。
不惜買山錢,相約緣俱宿。
他時鼓棹來,蘆渚傾醽醁。
忍饑覓句孟東野,
守寂草玄楊子云。
囊有遺書無與讀,
兩家恨不早逢君。
結廬巖曲謝招尋,幾樹松蘿滿地陰。
無路執戈排亂賊,與誰披褐臥芳林。
人間空憶安危語,隴上寧知去住心。
千載鹿門山下路,武侯相見亦沾襟。
廿八年來未遇時,每逢文戰強驅馳。何妨老至居人下,但恨才疏悟道遲。身似野僧歸退院,學如山繭作新絲。應將德業追先正,莫復詞章斗巧辭。
曾逢日者許遐齡,只謂名非廁佛經。未死深慚人已朽,無才每恨筆難靈。敢思科第能登甲,且譬平生不識丁。自此癡聾沒馀齒,鴻飛世外托冥冥。
平生寂處本無朋,一出衡門便取憎。莫怪交情多冷淡,當思峭骨亦崚嶒。相輕只是文人習,自勝應將故我懲。此去同行須耐辱,頭顱老大尚何能。
城南有情月,知我悽其,臨別更送清輝。吟邊白發已愁盡,京塵依舊緇衣。
煙霄曠回眺,看仙山樓閣,海戍旌旗。長安夢短,過津亭、酒醒偏遲。
身似十年江燕,簾幕易秋風,殘社空歸。休問烏衣故國,尋常陌巷,重到應迷。
數峰缺處,倩蒼云、補向天齊。但紅桑成畝,青蕪變海,弱水還西。
猶記當年共避兵。寒燈短榻臥縱橫。
從教我輩生憂患,要遣人間識姓名。
才抑塞,歲崢嶸。醉開雙眼向誰青。
遙知別后相思意,未倦云鵬萬里程。
一曲清江古岸頭,
茅檐初日照高秋。
數聲又得閒身到,
相對綠漪橫小舟。
空巖悵流目,虛壑馳超忽。
物色宕煙外,予懷澹川末。
閑時夜氣發,靜地春光接。
木石叩情性,見聞冥欣戚。
青苔積鳥愛,絕徑斷云跡。
曠覽識初古,周旋任天質。
神凝不我昧,理永奚所隔。
老矣猶思萬里行,
翩然上馬始身輕。
玉關去路心如鐵,
把酒何妨聽渭城。
扁舟慣聽浪淘聲,
昨天危沙今日平。
唯有江豚吹白浪,
夜來還抱石頭城。
悶掩紗窗盼曉晴,
幾回錯認畫簾聲。
玉階細數沉沉滴,
怨了東風怨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