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僧作石菖蒲贊
葉磨數仞劍,惟有清風剪不斷。
根亂一窩絲,纏定白云寒不散。
水無沙,石無苔,師乎一片心清哉。
葉磨數仞劍,惟有清風剪不斷。
根亂一窩絲,纏定白云寒不散。
水無沙,石無苔,師乎一片心清哉。
菖蒲的葉子如同數仞長的寶劍,只有清風無法將它剪斷。菖蒲的根須雜亂如同一窩絲線,緊緊纏繞著白云,寒意不散。水中沒有泥沙,石頭沒有青苔,師父您的內心是如此的清凈啊。
仞:古代長度單位,七尺或八尺為一仞。
師:指僧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可能是作者看到僧人所養的石菖蒲,被其生長狀態和環境所觸動,聯想到僧人清凈的內心世界,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以石菖蒲為載體,贊頌了僧人內心的清凈。通過對菖蒲形態和生長環境的描寫,展現出超凡脫俗的境界,在文學上以獨特的意象和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情感。
洛陽今何辰,姚黃委沙塵。
豈無桃李花,荊棘相仆臣。
咄咄歲成晚,山空水粼粼。
化為萬葉飛,目斷無可人。
誰知霜雪根,獨抱寒中春。
特地尋君選佛場,行行踏遍古苔荒。
不因坐石貪搜句,何事抽單輟赴堂。
空榻日移懸錫影,別寮風過煮茶香。
忙中我為閑來到,君本閑人為甚忙。
衣袂半埃塵,堪嗟白發新。
古今同逆旅,湖海未歸人。
雨霽船爭渡,花飛鳥怨春。
片云千里迥,日日謾烹鱗。
向來相與處,欲說淚先滂。
笑席平交等,名鞭夙許長。
宦游成離索,歸見及康強。
如今果何日,忍聽歌些章。
凜凜霜雪根,拍拍天地仁。
皎皎枝上花,卷舒幾冬春。
結實調古鼎,味深薄俗顰。
珍重不盡用,嚴風護南津。
君家深似武陵源,又出云來旆影翻。
負笈肯忘鄞北里,彯纓長說海東門。
健收風月歸談麈,醉挽河江入酒樽。
回首溪山吾耄矣,笑盟知有幾番溫。
眼中宿草感懷長,聽徹啼鵑送洛陽。
萍世生涯隨日異,花崖門徑尚風光。
心知父志能全我,文得家傳早擅場。
天也有人方寸事,本根深處自流芳。
平生朋友樂,魚泳雁飛翔。
如今不復昔,往往深退藏。
安得無言心,相照松柏霜。
飲此九日酒,味哉剝果陽。
薄俗交朋赴字斜,可人一見祇驚嗟。
心憑實地應多事,詩引清風歸一家。
休看馬頭秋后葉,自培門里歲寒花。
何時相接從容步,遍歷山巔與水涯。
青山如有期,佳處故當屋。
山勢西南來,發岡自岷蜀。
其下生偉人,自反常自縮。
達觀萬物表,山界歸一粟。
山林有福足慈云,一耐中閑百廢新。
詩榻話香來雅伴,齋鐘聲好撼禪鄰。
紅顏藥力如平日,青眼梅花又小春。
欲贊法身安穩處,年年松竹長精神。
誰言溝澮淺,誰言滄溟深。
淺不如世態,深不如我心。
我心先齒老,不踏章臺草。
寄語知心人,故書足自飽。
冠屨天地間,車笠風云從。
我行半東南,已復八十翁。
取友必端人,求我我蒙童。
初見老不化,宿學今何功。
萬丈委羽山,中有人中龍。
文氣蘇玉局,心事龐德公。
豈不愿納交,誰與先為容。
何物瀹小子,托根歲寒松。
寄我壽我詩,墨妙揚古風。
扇開眼眊矂,翼起身龍鐘。
要知片云外,實共二浙東。
氣以類相應,面未心已同。
端如獲驪珠,不羨放鴿籠。
濫吹譜美莖,難報來施豐。
聞昔寧馨兒,如馬千里馳。或秀如芝蘭,或如饤坐梨。
居易生七月,已能指無之。又比令狐楚,五歲善屬辭。
是皆非偶爾,陰有造物司。吾黨正氣旺,楊泣墨子悲。
誰知世變極,所見及所期。卓哉子張子,不問今何時。
種德以種子,愈出而愈奇。元方既及冠,可寶已不貲。
經史日研精,甚于渴與饑。百發當百中,善射如由基。
亦曰厚自積,王魏不仕隋。再索又得兒,照室光陸離。
今朝歲一周,岐嶷傲娥羲。叢珍試初步,動覺應矩規。
粲粲文在手,炯炯白在眉。但喜家傳昌,浮機豈終危。
宙宇一開泰,扶植須人為。在外寄藩屏,在朝資棟儀。
雖當保抱中,方來事可龜。風埃自澒洞,庭階且燕熙。
眼底雙鳳雛,笑唾燕雀卑。而況表獨立,硬脊非韋脂。
觀志既有人,一脈如抽絲。作室必肯堂,何患不塈茨。
此事真慶事,他事非所怡。我老拙已固,無能說項斯。
來詩走風檣,難用蠡管窺。趁筆聊示耳,深愧無精思。
振訊?褷病鶴形,箳篂影下話平生。
受原憲業惟環堵,溯德公心不入城。
日把寸量著蝶夢,云拖一出被猨驚。
自慚迂學經題品,輸與兩生無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