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雜詠十二首 其二
馀韻悠然放鴿鈴,沿堤補柳類添丁。
庭前飛舞楊花白,檐下啁啾竹葉青。
雙尾鹽魚供學究,一肩烏彘薦先靈。
持家本系家翁主,婦女煩言未便聽。
馀韻悠然放鴿鈴,沿堤補柳類添丁。
庭前飛舞楊花白,檐下啁啾竹葉青。
雙尾鹽魚供學究,一肩烏彘薦先靈。
持家本系家翁主,婦女煩言未便聽。
鴿鈴悠悠余音裊裊,沿著堤壩補種柳樹如同增添新丁。庭院前楊花飛舞,屋檐下竹葉青鳥在啾啾鳴叫。用雙尾鹽魚供奉教書先生,挑著一頭黑豬祭祀祖先。持家之事本由老翁做主,婦女的抱怨不便去聽。
馀韻:指鴿鈴的余音。
類添丁:好像增添人口,這里把補種柳樹比作增添新成員。
啁啾:鳥叫聲。竹葉青:鳥名。
學究:指教書先生。
烏彘:黑豬。薦:祭祀。先靈:祖先的靈魂。
煩言:抱怨的話。
此詩可能創作于作者對鄉村生活進行觀察體驗之時。當時社會以農耕為主,鄉村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和傳統習俗。詩人深入鄉村,感受到鄉村生活的寧靜與質樸,從而創作此詩來描繪鄉村的日常景象和生活。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鄉村生活場景和傳統習俗。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畫面感強,生動展現鄉村生活細節。在文學史上雖不算具有重大影響力,但為研究當時鄉村社會生活提供了生動的資料。
鐵槍氣壓斗雞兒,
三日真符克敵期。
暮晉朝梁人不少,
有誰肯學豹留皮。
得句勝于得好官
平生事業蠹魚間
近來世味尤如蠟
唯有吟詩不奈閒
古今以來推畫手,椎輪如自東西京。自從齊魯逮巴蜀,前人箸錄垂典型。
元嘉元年武氏石,天水以后蒿萊平。歷金元明乃復出,百六二象猶發铏。
此圖僅存十四幅,唐時舊拓傳溪藤。憶十一齡戊申歲,大梁隨宦曾眼經。
越七十載歲戊午,我八十一重開縢。雖經昆焰火不盡,古香古色仍奔騰。
繭理膩若截肪細,麝煤重比沈云崩。國初題自朱查手,《小石帆亭》集大成。
竹垞山舟各七一,尚書梁公八旬盈。雪礓持贈秋盦手,聲價直許同連城。
東洲齋兩鉅制,后有作者難抗衡。惜哉陳王兩巨眼,墨緣未得傳風鐙。
近人重搜獲一石,氈蠟晝靜聞登登。嗾獒晉主激宣孟,知興賢母咨王陵。
擊磬有心來何蕢,節義杵臼兼程嬰。地不愛寶并世出,紫云山色增崢嶸。
我聞文翁高眹張收作石室,帝王圣哲摹畫無不精。至今跡相不得見,孝堂郭巨三十留題名。
其余東麟西爪互顯露,太尉沛相述敘文清明。馮緄六玉丁房峙雙闕,李翕五瑞澠池尤著名。
此圖七圣一暴四孝子,俯視他象只如中下乘。家臧武梁題字如隸釋,《小蓬萊閣》注字明珠瑩。
白樓先生昔贈先閣部,慘遭劫火此竟逃天刑。李唐至今一千有余載,得見祖本眼福還相矜。
昭陵六馬道子佛,唐畫當時知服膺。蔡家有鄰韓擇木,唐隸當時應稟承。
復齋款識并入仲安室,衎齋二妙文字今猶馨。前人歌詩已窮精奧義,賤子附尾鉆紙如凍蠅。
空齋飛雪夜,
愁思共紛紛。
魯酒那堪醉,
邊笳不可聞。
云寒迷月色,
風急斷鴻群。
寂寞同為客,
裁詩一寄君。
堯舜幾千年,
其心至今在。
一夢行云還暫阻。盡把深誠,綴作新詩句。幸有青鸞堪密付。良宵從此無虛度。
兩意相歡朝又暮。爭奈郎鞭,暫指長安路。最是動人愁怨處。離情盈抱終無語。
痛哭辭先靈,孤櫬懸野戍。從此萬里天,瞻云空陟岵。
來日拜庭前,音容杳孺慕。何時封樹安,終身守隴墓。
寂寂龍眠山,悠悠開塞路。春草枯中腸,悲風鳴磧樹。
聽訟堂閑可設羅,遂教僻壤遍弦歌。良籌既殛螳當轂,善政曾聞虎渡河。弼教以刑持己重,無心之德感人多。滔滔世澤如滄海,會見庭槐百尺過。
冪?樹中行,潺湲石瀨清。
野花開間色,秋鳥落寒聲。
家住愚公谷,書傳老伏生。
鄰人自來往,日見不知名。
歲聿云暮,玉河之堧。霰雪澄霽,風日清妍。君子有酒,來我同年。
惟歲甲申,圣人臨御。風虎云龍,邂逅相遇。登我諸友,玉堂之署。
玉堂巍巍,亦曰瀛洲。十載登茲,以遨以游。愿言相勖,無沗前修。
房杜既遠,孰為我師。協力同心,惟王之毗。云胡十載,而多仳離。
如彼摶沙,易渙以散。今者具在,式燕以衎。穫菽采蕭,逢此歲晏。
既搦爾管,亦撫爾琴。嗟我諸友,東西北南。言笑云云,實諧我心。
湖西望湖湖水平
湖東望湖湖水生
湖中鯉魚噴湖水
似郎白馬湖中行
亭臺猶是舊亭臺,一掃塵氛亦快哉。豈欲濯纓同濯足,為戀勝跡故徘徊。
黃花山石兩玲瓏,石轉花香一路東。留得墻碑名士筆,撥開茅塞拓心胸。
妖人治第博陵坊,
野鵲黃蛇盡兆祥。
不道后來西宅里,
揕胸空欲嚙云郎。
蒼云亂卷群山走
秋風聲咽蒲牢吼
鞺鞳噌吰五百年
一鐘野剎懸雙紐
拭眼細讀腰際銘
釵股繆篆半昏黝
上鐫大德九年鑄
五字差堪辨跟肘
我聞奇渥鐵木兒
繼統忽烈御九有
牛角河山風逐鹿
駒隙滄桑云幻狗
何如寸莛鐘荒隅
山鬼夜拜頭陀守
佛龕一鐙青熒熒
欲去不去摩挲久
鐘旁老衲坐微笑
云此何足夸不朽
開山舊有唐年鐘
陽款陰識昧誰甘
銹深蒲鴿日留斑
聲喑蒼鯨秋閉口
古懷觸我思茫然
寒籜蕭蕭下林藪
白發平頭五十人。
布衣曾未染京塵。
往來求仲不嫌頻。
斗鴨欄邊芳草合,
鳳凰臺畔柳條春。
批風抹月葛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