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
往事何堪說,
徵衫血淚斑。
龍歸天外雨,
鰲沒海中山。
銀燭鏖詩罷,
牙旗校獵還。
不知成異域,
夜夜夢臺灣。
往事何堪說,
徵衫血淚斑。
龍歸天外雨,
鰲沒海中山。
銀燭鏖詩罷,
牙旗校獵還。
不知成異域,
夜夜夢臺灣。
往事哪里忍心訴說?征衣上還留著斑斑的血淚。龍歸天外帶來一陣急雨,巨鰲沉沒導致海中仙山消失。在銀燭下激烈作詩方才停下,舉著牙旗打獵歸來。沒想到如今臺灣已成異國土地,我夜夜在夢中魂牽臺灣。
何堪:哪能忍受,不忍心。
徵衫:征人的衣衫,此處或指經歷戰亂的衣物。
龍歸:龍歸天外,或喻自然現象,亦含變幻無常之意。
鰲沒:傳說巨鰲(大海中的神龜)負載仙山,典出《列子·湯問》,此處喻指臺灣淪陷如仙山沉沒。
鏖詩:激烈、專注地作詩。
牙旗:古代將軍的旗幟,以象牙為飾,代指軍隊。
校獵:圍獵,此處指軍事演練或游獵。
異域:他鄉、外國,此處指臺灣被割讓后淪為日本屬地。
此詩約作于清末《馬關條約》(1895年)割讓臺灣后。詩人親歷或聽聞臺灣淪陷的慘狀,面對國土喪失的民族之痛,通過回憶戰亂往事與日常場景,表達對臺灣淪為異域的哀傷與思念,是近代愛國詩人對割臺事件的情感見證。
全詩以‘往事’為引,由個人血淚到國土淪喪,從日常詩獵到夜夢臺灣,層層遞進地展現了臺灣割讓后詩人的深切哀痛。語言質樸而情感濃烈,是近代反映國土之殤的典型詩作,具有深刻的歷史與文學價值。
私縫黃帔舍釵梳,
欲得金仙觀里居。
近被君王知識字,
收來案上檢文書。
毳殿春寒乳酪香,
近臣偏得賜新嘗;
老珰不解駝酥味,
猶道天廚舊蔗漿。
鈞天夢破世緣輕,永息庵題身計成。
久向丹丘探要訣,懶從欲界戀浮榮。
誰能卻老兼怡老,君實尊生更達生。
一任玉棺來早晚,陶公先聽挽歌聲。
赤骨力地,有?無褲。
敢與海神,爭先斗富。
儒生無分作公卿,況值中朝大命傾。早是曹瞞忌何進,相期太甲殺阿衡。衰時麟鳳原非福,當道豺狼豈恤名。一旅一成難藉手,上書空作不平鳴。
一木何曾大廈支,每從婞直得猜疑。有窮乘亂因民日,安漢欺心下士時。已分出山成小草,轉嫌投鵲竟無枝。故宮未便傷禾黍,朝踐何年奉羽儀。
舊君何地得偏安,寥落詞臣膽未寒。文母早為新臘死,少卿得當報恩難。青蛇見座經三載,白虎談經念百官。今日人綱淪沒盡,更憑誰挽倒狂瀾。
種族浮談盡子虛,策名端底重權輿。不書虜主遺孤直,終是元臣恥拜除。大祀何年奉郊廟,強家誰與正璠玙。請看魏晉葫蘆樣,海內交通鬼一車。
為學須知次第功,四書為本要精通。不須妄起功名想,立得身時祿在中。
莧藜并日不充饑,玉女于成在此時。道義于人堪雋永,膏粱從古豢愚癡。
清狂自是耽風竹,大隱何須倚市門。
背郭堂虛聊習靜,浣花溪繞即成村。
久拚江漢支離臥,莫訝蛟龍屈宅尊。
北里南鄰俱酒伴,祗應身世老清樽。
我愛仙居好,安民去百奸。
誠心雖照物,政體昧循環。
喜有綱條立,慚無教令頒。
三年憂且病,王事豈能閒。
千金字,五色豪,細認詩人陳檢討。
比東坡,對琴操,月夜花朝,消受風光飽。
余執百兩轡,之子詠采蘩。
我憐圣善色,爾悅慈姑顏。
裁彼雙絲絹,著以同功綿。
夏搖比翼扇,冬臥蛩蛩氈。
饑食并根粒,渴飲一流泉。
朝蒸同心羹,暮庖比目鮮。
挹用合巹酳,受以連理盤。
朝采同本芝,夕掇駢穗蘭。
臨軒樹萱草,中庭植合歡。
眼前名利日紛紜,
擾擾何由得性真。
置卻身心貧富外,
始知世有出塵人。
祝家山映一荒途,霜滿晴空樹色虛。
太守去尋高士宅,比鄰只道野人居。
朱輪不礙檐前橘,白屋惟堆案上書。
想見猿驚鶴飛走,袁安臥雪畫堪如。
萬古江山復此亭,天邊自有少微星。
人生俯仰成今昔,客里悲歡付醉醒。
誰為漢家延國祚,欲從嚴瀨問山靈。
浮云逝水秋風闊,極目遙空環翠屏。
京兆由來起外非,張眉爭誚畫閨闈。
既逢舜世須弘化,未蕩堯風勿道歸。
受唾聽乾人共仰,故交無棄世應稀。
桃源眷眷空翹首,獨誦高吟憶謝暉。
說良人滑將張嬰。從來嗜酒,還家鎮長酩酊狂酲。
屋上鳴鳩空斗,梁間客燕相驚。
誰與花為主,蘭房從此,朝云夕雨兩牽縈。
似游絲飄蕩,隨風無定。
奈何歲華荏苒,歡計苦難憑。
唯見新恩繾綣,連枝并翼,香閨日日為郎。
誰知松蘿托蔓,一比一毫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