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升之四首 其四
天公昨日為我悲,陰云慘慘風凄凄。
天公今日為我喜,朝陽晃晃融新泥。
一悲復一喜,天意良有以。
悲我東齋別心友,喜子還家奉甘旨。
心友不可別,甘旨不可闕。
人生安得兩如意,故人一別今千里。
他時迎侍還東州,約君過我松溪頭。
天公昨日為我悲,陰云慘慘風凄凄。
天公今日為我喜,朝陽晃晃融新泥。
一悲復一喜,天意良有以。
悲我東齋別心友,喜子還家奉甘旨。
心友不可別,甘旨不可闕。
人生安得兩如意,故人一別今千里。
他時迎侍還東州,約君過我松溪頭。
天公昨日為我悲傷,陰云慘淡,寒風凄凄;天公今日為我欣喜,朝陽明亮,融化了新泥。一悲又一喜,天意確實有原因:悲傷是我在東齋與知心朋友分別,欣喜是你回家侍奉父母美味。知心朋友不能輕易分別,侍奉父母的美味不可缺少。人生怎能兩全其美?故人一別如今相隔千里。將來你迎養父母回到東州,約定你來松溪頭探訪我。
慘慘:暗淡無光的樣子。
凄凄:寒冷、凄涼的樣子。
晃晃:明亮的樣子。
良有以:確實有原因。
心友:知心朋友。
甘旨:指美味的食物,此處代指奉養父母的孝行。
闕:通“缺”,缺少。
迎侍:迎接侍奉,指接父母到身邊奉養。
此詩為送別友人張升之而作。張升之因需歸家奉養父母與作者分別,作者于東齋與之話別,觸景生情寫下此詩,反映離別時矛盾心境。
詩以天公悲喜變化起興,將離別之哀與歸養之喜并置,揭示人生難兩全的現實,末句以未來重逢之約收束,情感真摯動人,語言樸實無華。
聞君久臥在云間,為佐嫖姚未得還。
新結茅廬招隱逸,明日珂聲出城去,家僮不復掃柴關。
舊年同是水曹郎,各罷魚符自楚鄉。
重著青衫承詔命,憶得當時亦連步,如今獨在讀書堂。
籬落荒涼僮仆饑,樂游原上住多時。
蹇驢放飽騎將出,姓名未上登科記,身屈惟應內史知。
年少才高求自展,將身萬里赴軍門。
辟書遠到開呈客,
海花蠻草連冬有,行處無家不滿園。
早入公門到夜歸,
不因寒食少閑時。
顛狂繞樹猿離鎖,
老來自喜常無事,
仰面西園得詠詩。
久持刑憲聲名遠,好是中朝正直臣。
赤縣上來應足事,
遙愛南橋秋日晚,雨邊楊柳映天津。
官為本府當身榮,因得還鄉任野情。
自廢田園今作主,公事況閑詩更好,將隨相逐上山行。
羨君東去見殘梅,惟有王孫獨未回。
吳苑夕陽明古堞,
試問漁舟看雪浪,幾多江燕荇花開。
云島茫茫天畔微,向東萬里一帆飛。
久為侍子承恩重,從前此去人無數,光彩如君定是稀。
銀泥裙映錦障泥,畫舸停橈馬簇蹄。
清管曲終鸚鵡語,
莫忘使君吟詠處,女墳湖北武丘西。
盛德雄名遠近知,功高先乞守藩維。
銜恩暫遣分龍節,
明年塞北清蕃落,應建生祠請立碑。
心同野鶴與塵遠,詩似冰壺見底清。
府縣同趨昨日事,自嘆獨為折腰吏,可憐驄馬路傍行。
端坐吟詩忘忍饑,
萬人中覓似君稀。
門連野水風長到,
曲江亭上頻頻見,
為愛鸕鶿雨里飛。
鼓聲初動未聞雞,
羸馬街中踏凍泥。
燭暗有時沖石柱,
鳳闕星郎離去遠,
合門開日入還齊。
西來將相位兼雄,不與諸君覲禮同。
早變山東知順命,
閶闔曉開銅漏靜,身當受冊大明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