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王方丈
窗紙悲嘶萬壑風,
石梁飛澗倒枯松。
殷勤昨夜三更雨,
添作投淵雪色龍。
窗紙悲嘶萬壑風,
石梁飛澗倒枯松。
殷勤昨夜三更雨,
添作投淵雪色龍。
窗紙上能聽到如萬壑狂風般悲嘶的聲響,石梁上飛澗旁有傾倒的枯松。昨夜那殷勤的三更雨,讓澗水增添,好似投入深淵的雪色蛟龍。
悲嘶:形容風聲凄厲。
石梁:石橋。
殷勤:情意懇切。這里形容雨好像很“熱情”地下著。
雪色龍:形容澗水在雨后洶涌奔騰,如白色的蛟龍。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育王寺是著名古剎,詩人可能在游歷此地時,被當時狂風暴雨的景象所震撼,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描繪了育王方丈周邊的自然景象,展現出大自然的雄渾壯闊和變幻莫測。其以生動的描寫和獨特的表現手法,在寫景詩中別具一格,體現了詩人敏銳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沉冥眾所遺,咫尺絕佳期。
始覺衡門下,翛然太古時。
雞聲共鄰巷,燭影隔茅茨。
坐惜牛羊徑,芳蓀白露滋。
赤縣新秋夜,文人藻思催。
鐘聲自仙掖,月色近霜臺。
一葉兼螢度,孤云帶雁來。
明朝紫書下,應問長卿才。
斜日片帆陰,春風孤客心。
山來指樵路,岸去惜花林。
海氣蒸云黑,潮聲隔雨深。
鄉愁不可道,浦宿聽猿吟。
谷口逃名客,歸來遂野心。
薄田供歲酒,喬木待新禽。
溪路春云重,山廚夜火深。
桃源應漸好,仙客許相尋。
萬點瑤臺雪,飛來錦帳前。
瓊枝應比凈,鶴發敢爭先。
散影成花月,流光透竹煙。
今朝謝家興,幾處郢歌傳。
行人臨水去,新詠復新悲。
萬里高秋月,孤山遠別時。
掛帆嚴子瀨,酹酒敬亭祠。
歲晏無芳杜,如何寄所思。
抱琴為傲吏,孤棹復南行。
幾度秋江水,皆添白雪聲。
佳期來客夢,幽思緩王程。
佐牧無勞問,心和政自平。
夜來詩酒興,月滿謝公樓。
影閉重門靜,寒生獨樹秋。
鵲驚隨葉散,螢遠入煙流。
今夕遙天末,清光幾處愁。
卑棲卻得性,每與白云歸。
徇祿仍懷橘,看山免采薇。
暮禽先去馬,新月待開扉。
霄漢時回首,知音青瑣闈。
泉壑帶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憐新雨后,山愛夕陽時。
閑鷺棲常早,秋花落更遲。
家童掃蘿徑,昨與故人期。
涼夜褰簾好,輕云過月初。
碧空河色淺,紅葉露聲虛。
道阻天難問,機忘世易疏。
不知雙翠鳳,棲棘復何如。
花院日扶疏,江云自卷舒。
主人熊軾任,歸客雉門車。
曙月稀星里,春煙紫禁余。
行看石頭戍,記得是南徐。
晦日連苦雨,動息更邅回。
生事萍無定,愁心云不開。
翟門悲暝雀,墨灶上寒苔。
始信宣城守,乘流畏曝腮。
郢人何苦調,飲水仍布衾。
煙火晝不起,蓬蒿春欲深。
前庭少喬木,鄰舍聞新禽。
雖有征賢詔,終傷不遇心。
少年從事好,此去別愁輕。
滿座詩人興,隨君郢路行。
蒹葭侵驛樹,云水抱山城。
遙愛下車日,江皋春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