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歸藍田,酬王維給事贈別
卑棲卻得性,每與白云歸。
徇祿仍懷橘,看山免采薇。
暮禽先去馬,新月待開扉。
霄漢時回首,知音青瑣闈。
卑棲卻得性,每與白云歸。
徇祿仍懷橘,看山免采薇。
暮禽先去馬,新月待開扉。
霄漢時回首,知音青瑣闈。
我居于低位卻能順應本性,常常與白云相伴而歸。為了俸祿在外任職,仍心懷孝意,欣賞山色不必去隱居采薇。傍晚的鳥兒比馬先飛走,新月等著我打開家門。我在仕途上偶爾回首,想起在宮中的知音王維。
卑棲:指地位低下。
徇祿:為了俸祿而做官。
懷橘:用陸績懷橘事,表達對父母的孝意。
采薇:指隱居生活,商末伯夷、叔齊隱居首陽山采薇而食。
霄漢:指高空,這里比喻朝廷。
青瑣闈:指宮門,這里代指王維在宮中的官職。
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從朝廷任職返回藍田時。當時詩人可能在官場處于較低的地位,但能回歸自然感到愜意。王維贈詩送別,詩人便寫此詩酬答。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回歸自然的心境和對知音的思念。其特點是將個人情感與自然景色相融合,用典恰當。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突出,但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唱和交流。
甲子春晴好,鳳棲理去鞍。
江湖一葉小,風雨對床寒。
鼻鼾聲何壯,燈花夜未闌。
紛紛多盜日,吾黨敢求安。
有客披襟曰快哉,豈知元自舜弦來。
但令酷吏暑先去,足想蒼生慍自開。
樹影縱橫流院落,荷香來往護池臺。
公權只賦生涼句,不道閭閻正苦哀。
欲言林下趣,思共澗邊行。
細雨枇杷熟,空江杜若生。
離居非遠道,向夕自含情。
偶此開松酒,分將一榼傾。
紅紅白白好容顏,笑日臨風錦裹山。
且引彩云來洞口,莫隨流水去人間。
憶游夢得嗟重到,訪異驎之擬不還。
自是劉郎有緣會,一千年后重來攀。
本愛真紅一種奇,后來紫白自繁滋。
青冠輕舉真仙子,彩羽來儀瑞鳳兒。
石竹通家分異樣,園葵附譜亦多姿。
莫嫌性急難攖觸,我以為規勝佩韋。
石樹表獨立,瓦蛩相與言。
雙鷗定漁社,一犬護柴門。
抱甕非吾土,浮家何處村。
枕邊黃黍飯,用此了乾坤。
夏日山居好,蟲鳴山更幽。
青鞋紫藤杖,玉醴綠甆甌。
飛露吹黃葛,涼風灑白頭。
已知時雨順,更有虎狼憂。
每向坳塘照,多從曲徑燒。
無煙知有焰,著草不曾焦。
雜燐因風亂,隨星沒夜遙。
老來疏簡冊,四散任渠飄。
吳客多流越,君尋古剡歸。
民貧官箠急,歲歉米船稀。
嶺鹿三丫入,溪鱸一尺肥。
榆林知可隠,安得翅能飛。
春日山居好,光風草上浮。
溟蒙晨靄散,澹蕩夕陽收。
發軔梅花報,攀轅芍藥留。
春來亦何好,惟有白添頭。
今朝天氣好,寒減煖初增。
微醉無灰酒,閑居有發僧。
芳情花下月,艷眼雪中燈。
久廢賡酬事,新詩忽啟縢。
天色微茫入暝鐘,嚴陵灘上系孤篷。
水禽與我共明月,蘆葉同誰吟晚風。
隔浦人家漁火外,滿江愁思笛聲中。
云開休望飛鴻影,身即天涯一斷鴻。
雙雙游戲水仙宮,著錦衣裳舞鏡空。
晴浴桃花紅影里,雨眠蓮葉翠香中。
文禽自是風情別,野鷺休將品格同。
寄語虞羅須取,莫令失侶各西東。
滄海連云族,青山遠驛塵。
回旋成小隠,想像著幽人。
桃樹偏臨水,梅花諱說春。
扶輿穿犖確,空翠濕衣巾。
少日從軍輝綠縢,如今一室與云朋。
低眉深閉車中婦,背俗空懸木上罾。
何幸傳衣歸六祖,莫忘受記出燃燈。
相期何止詩篇事,大節無虧誓飲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