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同人邀游龍門寺用少陵藍田崔氏莊韻 其一
不為登臨放眼寬,偶逢時序強為歡。
八年幾度依游屐,九日重來感素冠。
已是悲秋吟晚節,況因久病怯輕寒。
郁蔥果葉佳城卜,更踏云岑著意看。
不為登臨放眼寬,偶逢時序強為歡。
八年幾度依游屐,九日重來感素冠。
已是悲秋吟晚節,況因久病怯輕寒。
郁蔥果葉佳城卜,更踏云岑著意看。
不是為了登高望遠讓視野更開闊,只是偶然遇到這個時節勉強尋歡。八年間多次踏上游覽的腳步,重陽節再次來到不禁感慨自己戴著喪冠。已經在悲秋時節吟詠暮年之景,何況因為久病而害怕那輕微的寒意。郁郁蔥蔥的果葉是選墓地的好跡象,我更要踏著云霧登上山峰用心觀賞。
登臨:登山臨水,指游覽。
時序:時節,節令。
游屐:出游的腳步。
素冠:白色的帽子,在古代有喪服之意。
晚節:晚年。
佳城:指墓地。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八年”“九日”“悲秋”“久病”等信息推測,可能是詩人在晚年,經歷了較長時間的波折,在重陽節時與友人同游龍門寺所作。當時或許社會環境并不安穩,詩人自身也處于身體欠佳、心境悲涼的狀態。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詩人悲秋傷己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將自身的經歷和心境融入到重陽節的游覽中。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詩人特定時期的生活和情感,具有一定的個人情感記錄價值。
里巷風和遞曉騶,高軒見顧識英猷。
揮犀唾玉聞鄉語,對酒看花話舊游。
殊喜故家青玉案,方承大問翠云裘。
愿持相業天鈞上,箕潁重為第一流。
于今聞議論,自昔際風猷。
勁柏君凌雪,衰蒲我望秋。
讀書欽滿腹,歌舞倦回眸。
豈但人稱善,無慚馬少游。
銷沈壯氣已無余,尚有床頭數卷書。
再命豈宜居舊物,三乘只合樂真如。
修門喜見平生友,窮巷何堪長者車。
顧我久尋方外侶,按摩頗欲獻呵噓。
誠心接物定吾曹,藹藹風期意甚高。
每謂交梨同火棗,何殊兔角與龜毛。
道真不契君宜問,來日無多我豈逃。
但喜夔龍今迅召,東風連日雨如膏。
僑寓江城意豈疎,得親仙李似南舒。
高門帶珮昭寰宇,一代勛庸切太虛。
相業自應求的子,老成宜復被親除。
中興文物須名世,會見金珂下直廬。
莫嗤公子務農時,后稷生民亦嶷岐。
稻割黃金鐮似月,汗揮白雨袂連帷。
愿趨座上雞和黍,未種胸中棗與梨。
此樂若嫌兒輩覺,后知何以頼先知。
慶閥當年侍從臣,傳家今見石麒麟。
瑤觴初過菖蒲節,碧海聊觀荔子春。
超逸絕塵髯政事,暑天湯餠魏簪紳。
祝公千百松筠壽,常對團團月色新。
善游不必慕閻敖,避雨休尋夏后臯。
共喜九天羲馭整,要登千仞祝融高。
交情自分居龍尾,酒算何妨劇猬毛。
聞道雷池尚殘雪,且攜茗碗罷壺醪。
潁川先生氣佳哉,軟語款細懷抱開。
萬言倚馬有余味,一室掃地無纖埃。
懸知得句先缽韻,便覺北南瞻斗魁。
向來小駐奔電馬,始今須遂良史才。
飛霙三日太欺春,撲地鵝毛積萬鈞。
沙上幾人迷去跡,風前何處問來因。
諒非天造夸工巧,當是神機有屈伸。
松竹未應寒改操,龍蛇有喜蟄存身。
綠窗朱戶偏饒色,瓊樹瑤林不染塵。
笑粲爭妍人似玉,狂歌先醉發如銀。
方看衣袂天花集,俄見庭除木屑勻。
多謝眾詩相映發,筆端六出更尖新。
喜見豐姿眼倍明,從來事事勝公榮。
相望震澤三江水,便隔秦關萬里情。
連茹搢紳游北闕,如公文采似東京。
舉觴喜共留春住,為讀新詩一座傾。
曉程寒水散城隅,款段徐行得自攄。
天外好山宜日襯,風前老柳半蟲書。
賡詩已玷清新后,扣戶仍煩剝啄初。
忙似老農無住著,看人倉庾亟持鋤。
胡騎連年頗內侵,胡塵漠漠翳高深。
何當固趙如頗牧,遂佐興宛破邑尋。
尚想鼓旗延大敵,要須風鶴有余音。
秋高馬健予方病,只有丹楓可照心。
霜入晴云暖,冰生掠岸沙。
卑枝閑剪橘,幽徑試尋花。
客路人情薄,鄉關去路賒。
只應托諸子,莫倦問桑麻。
先生聲徹大明宮,顧肯馳驅與俗同。
但得琴書娛白日,何須鞭帽犯朝風。
未容倦客尋源去,應謂斯人底死窮。
它日云林陪杖屨,款承愿輩囁嚅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