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五日晚宿馀杭步
孰令牽率到錢塘,
朝暮隨人作酒狂。
蛻殼喜離城市路,
發蒙驚見水云鄉。
四方上下乾坤闊,
萬里東西日月望。
向來樓居不得句,
此夕葉舟吟興長。
孰令牽率到錢塘,
朝暮隨人作酒狂。
蛻殼喜離城市路,
發蒙驚見水云鄉。
四方上下乾坤闊,
萬里東西日月望。
向來樓居不得句,
此夕葉舟吟興長。
是誰讓我被牽引來到錢塘,早晚跟著他人縱酒狂歡。如脫殼般欣喜離開城市道路,豁然開朗見到水云彌漫的鄉野。天地四方如此廣闊無垠,萬里東西共望日月輪轉。從前住在樓閣寫不出詩句,今夜乘葉舟詩興格外悠長。
牽率:牽引、帶領,此處指被事務或他人帶動。
蛻殼:比喻脫離束縛,如昆蟲脫殼般輕松。
發蒙:啟發、使明白,此處指擺脫蒙蔽,看清真實景象。
水云鄉:水云彌漫的地方,多指隱者或自然清幽的居所。
葉舟:像葉子一樣輕小的船,形容小船。
此詩或作于詩人途經余杭(今杭州)時,夜晚宿于江邊船中。詩人因事務暫居城市,今得脫束縛,見水云之鄉,觸景生情而作。
全詩圍繞“宿余杭步”的行旅體驗展開,通過離開城市的欣喜與自然中詩興的對比,展現詩人對自然的向往及創作靈感源于生活的特點,語言質樸而情感真摯。
忙里偷閑答物華,一官隨分是生涯。
春風酒棹湖隄柳,曉月吟韉輦路花。
報喜忽聞枝上鵲,忘機時下屋頭鴉。
殘年鈍悶今朝盡,重對菱花拂帽紗。
訪碑無古跡,丹碧覆嵯峨。
塔向城中共,山從寺右多。
疎松小溪路,遠溇太湖波。
何鍇書堂在,猶嫌隔翠蘿。
舍舟而從陸,邐迤步巑岏。
綠畦平野寬,青嶂四面還。
春容千萬狀,平挹跬步間。
行行二十里,窈窕入我山。
故山迎故人,禽鳥俱懽顏。
清泉響琚珮,列峰擁髻鬟。
回視塵囂廛,相去隔幾關。
幽谷多白云,可與相對閑。
不妨自吟哦,但恐好句慳。
更須窮勝事,尚喜兩腳頑。
皇皇欲何之,并游當忘還。
客里厭芳塵,凄涼又問津。
向南人去遠,歸北馬嘶頻。
野水荒城暮,孤舟海樹春。
故鄉非久別,已覺鬢毛新。
得廬莫恨太婆娑,繚以芳蘅葺以荷。
徙舍借車家具少,架書充棟手編多。
且甘窮巷飲瓢樂,須有文朋載酒過。
他日不妨更爽塏,詩人寧遜庾并羅。
蛾眉亭下路,舟楫幾經過。
晚識黃山面,新添白發多。
學仙徒化鶴,病僂喜名駝。
四上江湖請,金章許換蓑。
悠悠萬里行,河畔草青青。
青草有衰歇,遠行無期程。
秦既滅六國,驅民筑長城。
長城三千里,將以限胡兵。
城邊沙水寒,飲馬馬悲鳴。
筑夫困久役,誰無鄉土情。
父母念孝養,室家嘆孤嬛。
萬一死于筑,白骨空支撐。
膏血脂草莽,魂魄亦飄零。
苦哉筑城人,舉杵無樂聲。
仁守國自固,不仁禍斯宏。
祖龍不知此,縱暴勞蒼生。
高明鬼瞰室,天道常惡盈。
長城徒高高,不救秦祚傾。
豈若唐虞君,垂衣燕泰寧。
至德亙萬古,巍巍不可名。
飽經三百載風霜,幾見林間古木僵。
修骨蛻龍鱗甲長,繁柯擎鳳羽毛蒼。
孤高獨與風云會,蔥蒨深藏雨露香。
寄語山靈須愛護,殷勤重賦角弓章。
京國逢除夕,棲遲鬢欲霜。
春聲生竹爆,歲色動椒香。
戒睡聽雞早,占詩探繭忙。
燭花頻送喜,兒女笑烘堂。
與么寒,何處避。
冰棱上,深雪里。
有來由,沒巴鼻。
丹霞燒木佛,院主眉須墮。
同舟李郭喜相親,盡日賡酬夜至分。
未信詩能窮我輩,不應天遽喪斯文。
相違雖判城西路,有約同看嶺上云。
從此吟毫可停運,祇疑風月未饒君。
盈尺為祥須應占,洪纖著物類形鹽。
幻成列阜鼉城涌,散作千林蝶陣粘。
清友不妨添玉骨,蒼官俄怪變銀髯。
祇憐歲歲催人老,染盡華顛亦可嫌。
咎消無妄福來宜,喜氣津津溢秀眉。
桂子昨方移別種,桐孫今見長新枝。
金章魚佩須傳祖,玉果犀錢夢得兒。
我欲去為湯餠客,卻慚未賦老坡詩。
閑攏兩袖秋,步入沖寂觀。古樹老云中,仙居毀巖半。是時零雨高,葉脫凄風亂。怪禽走何忙,澀水流不漫。
那知張郎仙,譎幻敢懸斷。雷書貯紅崖,愚下浪傳贊。符碑儻長靈,鬼物豈歌喚。尚云劍埋山,安得急推斷。
冷翁亦張徒,精氣不知散。死坐豫樟空,鑿竅競窺看。何不葬山原,不然棄江沜。烏鳶與螻蟻,豈食吾一貫。
獨流天地間,萬古亙光燦。神仙固渺茫,此事良可惋。忍哉偷兒狂,更搗泥腹爛。
我來擬少休,亭壓不敢玩。黃冠四三人,拙野只欲竄。延坐無好言,令我住涼館。
飯余且縱觀,逸興薄霄漢。琴鳴著高彈,弈勝出奇算。歗詠壺隠樓,撫事發長嘆。大書同人名,聊欲記游翫。
陰霾淰輕寒,日色倏昏晏。倩人買村醪,煮芋疊肴桉。清坐二更深,一睡各鼻鼾。
曉來登巖頭,棘路解羈絆。劃開天蓋寬,遠景過飛翰。幽藂摘新查,窺險身發汗。
居然束歸裝,重下西巖畔。我思古之人,豈只局窮闬。觀海登泰山,深高世間冠。
斯巖雖荒榛,樂事實昭煥。人心本然同,今古未容判。終當駕云風,高蹈無畔岸。
作詩示兒童,茲游吾豈但。
寺滿吳江縣,鐘聲兩岸分。
買魚嫌少室,沽酒欠文君。
平地橋邊浪,無心嶺外云。
篙人添德色,為策過湖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