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州道中
千巖萬壑勢縱橫,道指牂牁紀客程。
嶂合偶然穿日影,風飛猶自挾灘聲。
蘆笙晚市獞人集,銅鼓荒祠犵鳥驚。
畢竟升平無化外,至今空說竹王名。
千巖萬壑勢縱橫,道指牂牁紀客程。
嶂合偶然穿日影,風飛猶自挾灘聲。
蘆笙晚市獞人集,銅鼓荒祠犵鳥驚。
畢竟升平無化外,至今空說竹王名。
千山萬壑地勢縱橫交錯,道路指向牂牁來記錄旅途行程。山巒閉合偶爾讓日光穿過,風聲呼嘯還夾雜著灘涂的聲響。傍晚集市上吹著蘆笙,聚集著獞人,荒廢的祠廟中敲起銅鼓驚飛了犵鳥。畢竟天下太平沒有化外之地,到如今只能空說竹王的名號。
牂牁:古郡名,在今貴州一帶。
嶂合:山巒閉合。
獞人:舊時對壯族的稱呼。
犵鳥:可能指當地特有的鳥。
竹王:傳說中古代西南少數民族的首領。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詩人在辰州道中,辰州在今湖南沅陵一帶,此地有許多少數民族聚居。詩人在旅途中看到當地的自然景觀和少數民族的生活場景,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天下相對太平,少數民族地區也逐漸與中原文化融合。
這首詩描繪了辰州道中的山川景色和少數民族的生活場景,反映出當時少數民族地區的風貌。結尾點明天下太平,無化外之地,體現了國家統一的主題,在文學史上展現了清代詩歌對邊疆地區的關注。
官從書府拜,吏向武閭迎。
寂靜璇閨度歲華,
并頭蓮葉又如錢。
愁人獨處那堪此,
安得君來共枕眠。
(又歌。)
測妙為神,通微曰圣。
坎祀貽則,郊禮展敬。
璧薦登光,金枝動映。
以載佳德,以流曾慶。(同前。)
摩兜鞬,真勿言。
密密作,唐唐得。
景澄旻寓,氣從寒葭。
林驚風葉,菊照霜花。
爰有吉士,感物興嗟。
馳魂巖壑,締想煙霞。
展茲逸驥,握此靈虵。
式存匪石,言降披沙。
顧慙璧友,空戢瑤華。
春水春池滿,
春時春草生。
春人飲春酒,
春鳥哢春聲。
燕子山里食散。
莫賀鹽聲平回。
共酌葡萄美酒,
相抱聚蹈輪臺。
莫問休貪戀,浮云逐性情。
人間高此道,禪外剩他名。
夏雨松邊坐,秋光水畔行。
更無時忌諱,容易得題成。
若問登庸日,庭椿不染風。
芽若是鉛,去鉛萬里。
芽若非鉛,從鉛而始。
鉛為芽母,芽為鉛子。
既得金花,舍鉛不使。
(見《正統道藏》本后蜀人著《大還丹照鑒》。)
罪福不由他,諒自發爾身。
大賢故閉口,欲滅諸根。
滅念歸兼忘,倚伏待長泯。
弘道以安世,終當見正真。
硝石臨湯沃,??砂浸水煎。
咸麤只是轉,礬細不須研。
舊白初凝硬,新黃色未堅。
欲將持入火,由怯水銀煙。
公作千金,撫民惠深。
陂水沈沈,樂乎人心。
我田不荒,我苗如林。
憂公之去,誰其嗣音?
妙通轉我神,弘普無量功。道成天地初,輪化發九重。
滅度歷生死,緣對各有宗。孰悟去來苦,形魂無始終。
積善隆福基,身拔五難鋒。脫離三亞道,蕭蕭入閑堂。
念度無邊境,思定感神通。法輪三度回,輔我高仙功。
回我大椿步,飄升太極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