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涂五苦頌八首 三
罪福不由他,諒自發爾身。
大賢故閉口,欲滅諸根。
滅念歸兼忘,倚伏待長泯。
弘道以安世,終當見正真。
罪福不由他,諒自發爾身。
大賢故閉口,欲滅諸根。
滅念歸兼忘,倚伏待長泯。
弘道以安世,終當見正真。
罪與福并非由他人決定,想來都是由自身行為引發。賢德之人因此沉默不語,想要滅除各種欲念。消除念頭進而達到忘卻一切的境界,讓禍福的相互依存和轉化長久消失。弘揚正道來安定世間,最終會見到真正的真理。
諒:想來,料想。
諸根:佛教語,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這里泛指各種欲念。
兼忘:一并忘卻。
倚伏:出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指禍福相互依存、相互轉化。
弘道:弘揚正道。
正真:真正的真理。
此詩創作應與佛教思想的傳播和發展相關。當時佛教盛行,人們對因果報應、修行解脫等觀念較為關注。詩人可能受佛教教義影響,有感而發創作此詩,以勸誡世人通過自我修行、滅除欲念來達到精神解脫和社會安定。
這首詩主旨在于宣揚佛教的因果觀念和修行理念,強調個人行為對自身命運的影響,以及通過滅念、弘道來追求真理。其突出特點是具有濃厚的宗教哲理,在宗教文學發展中有一定體現。
洞庭波兮山崨嶪,川可濟兮不可涉。木蘭為舟兮桂楫,渺余懷兮風一葉。
天青漸覺夜無何,不唱馮驩怨鋏歌。游子心墳埋恨久,達人夢枕解憂多。飛花著雨平添趣,曲徑臨風似轉和。九十韶光看更盡,他朝何以祭詩魔?
與君交十載,德義重雷陳。分取文房仆,相資客路人。隨車春護節,掃榻夜鋪茵。愧乏瓊瑤報,題詩播縉紳。
北征冬盡下揚州,積雪疏花散石樓。此日飄零遙憶汝,長江浩蕩不勝愁。倉皇鄉土殊相慰,潦倒風塵總未休。安得萬山深隱處,披云倚壑共冥搜。
吳姬軋軋小車紅,爭來陌上看春風。不敢高聲唱歌去,恐驚丞相在船中。百花樓頭聞馬嘶,郎從花里斗金雞。朝朝捲起珠簾望,不是郎歸不下梯。
草色浮云漠漠,樹陰落日潭潭。三十六陂流水,白頭想見江南。三十年前此路,父兄持我東西。今日重來白首,欲尋陳跡都迷。
有美人兮山之中,潛玄室兮翳貞松。明鏡掩兮虛夜月,塵機斷兮悲秋風。思夫君兮往日,諧琴瑟兮商宮。懷德音兮意難窮,悵泉臺兮路幾重。良人慟兮惋切,嗟別路兮音塵絕。升空堂兮遲遲,儼履綦兮成列。惟勤勞兮未償,懷貞淑兮心菀結。涼風動兮中閨,紛綷縩兮羅幃。知百年兮終盡,羌觸物兮增悲。托文詞兮發潛輝,有知無知兮慰爾思。
水夾橫堤柳萬株,雨馀新沐更新梳。柔條如線長而細,不貫雙魚只貫珠。
將軍有齒嚼欲碎,將軍有眥血成淚。生為將星死為厲,盡是山川不平氣。二人同心金不利,天與一城為國蔽。強兵坐擁瞋相視,孝子忠臣竟誰是。千載功名亦天意,君不見河南節度三日至。
俯首流泉仰聽風,泉聲風韻合笙鏞。如何不把瑤琴寫,為是無人姓是鐘。
倩得鄰家女,裁衣信手縫。今年涼信早,六月見秋風。
折桂還夸姓桂人,天風聽履上星辰。鳳鸞飛翥金門曉,鹓鷺聯翩玉殿春。制草封緘頒巨軸,宮花拂席耀重茵。老來笑忝師傳舊,客底多煩送喜頻。
芭蕉接雨盈盈態,圃菜伸花淡淡心。漸識平生涼靜味,暮平雨起兩無聞。
策馬長平上太行,八年前事去堂堂。當時澤潞虛三策,今日云山淚萬場。旗幟早知雜漢趙,承平空自說虞唐。高原改水回車轍,家祭無由告墓旁。
禍福皆由自己為,莫談氣數怠脩持。壯夫飲酖難逃死,貧者營資不絕炊。貴骨插身遭斲鑿,餓文入口繫安危。鬼神予奪無他意,禍福皆由自己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