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脩赴遂寧示和篇改除荊南復寄之
老矣思歸鋏屢彈,七旬望八合拋官。
我將東去計安出,君欲西還事亦難。
好向渚宮尋故跡,更從雄楚縱遐觀。
上游正倚公為重,莫向蓬溪更上灘。
老矣思歸鋏屢彈,七旬望八合拋官。
我將東去計安出,君欲西還事亦難。
好向渚宮尋故跡,更從雄楚縱遐觀。
上游正倚公為重,莫向蓬溪更上灘。
我老了,像馮諼一樣多次彈鋏表達思歸之情,快到八十歲了應該辭官。我打算東歸卻不知如何安排,你想要西還事情也不簡單。你到渚宮去尋訪舊跡,再到雄楚大地盡情游覽。上游地區正倚重您,不要到蓬溪再往上游走了。
鋏屢彈:用馮諼彈鋏的典故,表達懷才不遇或思歸之情。
七旬望八:快到八十歲。
渚宮:春秋時楚國的宮名,這里代指荊南。
雄楚:指楚國故地,即荊南一帶。
蓬溪:地名。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中可知,劉德脩原本要去遂寧,后改任荊南,詩人年老思歸,在此情境下寫詩相贈,表達自己的心境及對友人的期望。
此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年老思歸之情,同時對友人赴荊南任職寄予期望。語言直白,情感真摯,體現了詩人與友人之間的情誼及對時局的關注。
郡文學掾未宜卑,四七元勛所愿為。
歸興忽如憶鱸鲙,閒心肯復戀皋比。
鄭虔粱肉非無分,薛令桑榆竟自奇。
想見田園有馀樂,時能寄我和陶詩。
才過中年又晚年,筋骸疲憊眼茫然。久將清事拋成懶,忽得佳章喜欲顛。珠浦光寒秋見月,玉田膏潤暖生煙。便當十襲藏書篋,留與兒孫作世傳。
才過中年又晚年,一身多病已頹然。漫將詩酒愁邊遣,不復毫縑醉里顛。數葉竹梢承雨露,一拳苔石寄風煙。若言貌得洪厓景,仙跡猶難我輩傳。
縹緲滄波浸綠苔,仙槎搖曳見蓬萊。登高不為重陽住,送遠仍攜片月來。夾岸旌旗縈舸艦,飛空鐃吹動樓臺。驚心后夜河橋別,彩筆頻將麗句裁。
古樹寒花夾細莎,玳筵銀燭照清歌。城臨大陸飛霜蚤,舟放中流得月多。鼓瑟似逢湘女下,抽毫如睹洛神過。不緣別馬風期遠,誰解沙棠泛綠波。
釣龍臺,高崱屴,千年故址潮千尺。釣龍臺前海水深,釣龍臺后風云黑。
于今不見閩王來,猶見閩王釣時臺。臺對荒祠自今古,臺成浮世如塵埃。
閩越王去不復返,海水東流不復轉。釣綸下水海水高,長繩系日白日晚。
爭道當時禹跡遙,會稽禹穴今岧峣。越國猶馀防風骨,閩山不到神禹軺。
往事遷流思帝子,騎龍、豢龍龍可使。禹王胼胝不到斯,禹王苗裔王于此。
糞除足補神禹功,披荊拔棘東海東。南臺山下釣磯石,釣起禹時挾舟龍。
于今海水復揚塵,海中疑有蛟鱗鱗。安得釣臺沈一餌,釣斷螈螭安八閩!
閩越王是屠龍手,惜哉事漢心不久!夜郎自大輕辟胡,終被漢禽作龍屠。
后有負漢王心粗,請視王臺血模糊!
須句別駕偉儀刑,陵谷初無見坦平。
七子建安推世藝,五經中秘擅家聲。
南宮參掇端如夢,東觀分攜空復情。
莫愛溪堂好風月,早來龍尾道前行。
從來勇略出儒生,節烈于今重錦城。馀瘴未銷諸葛壘,孤鋒特試伏波營。
秋風戰馬驚馳檄,夜月荒燐慟結纓。鵑血年年啼不住,悲歌還擬壯軍聲。
褒封萬里下天門,廿六人依豹霧昏。勁節已橫仙閣立,英風猶帶蜀江奔。
詩留馀冊皆申義,民集新祠尚戴恩。何日浣花溪上過,椒漿柏酒奠忠魂。
焚香黃閣退朝歸,
道話時時正要提。
九十老翁緣底健,
一生強半是單棲。
美人艷南國,顏色如朝霞。
昨來耶溪上,妒殺芙蓉花。
秦珠隨月滿,越練逐風斜。
獨慕孤高義,今年尚浣紗。
褊性由來祇愛山,烽煙愁絕落城間。
中宵清夢獨依舊,半榻白云相對閒。
懶學人前增態度,思求谷口聽綿蠻。
何當又見亡羊路,春草萋萋客未還。
數載同樊系,秋來爾欲飛。只疑天路闊,煙雨尚霏微。
孤飛爾自可,回首念同群。欲向青冥訴,惟愁總不聞。
讀書十行目俱下,
上樹百回心尚孩。
君看大年與永叔,
當日皆從童子來。
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
起坐鎮相隨,語默同居止。
欲識佛去處,祇這語聲是。
偶隨騏驥過幽州,??塵中賦倦游。
不慣掃門稱上客,只堪長揖謝通侯。
一年羈旅生離恨,千里風煙上敝裘。
幸有故山茅屋在,蕭然長嘯海天秋。
寺鐘夜半頻驚夢,杜宇凄清。愁不堪聽。那更泉流雜雨聲。
無聊往事重回憶,心緒潮騰。莫負平生。塵世勞勞我獨醒。
故事驂鸞推石湖,
清詩美政今何如?
東江西江日夜長,
雙鯉休忘常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