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九前一夕宗魯攜具泛舟中流月光澄徹千里如練命北部樂人合絲竹二奚童以南音佐之丙夜改席登臺暢飲主客咸潦倒濡首復泛舟奏樂而歸二首
縹緲滄波浸綠苔,仙槎搖曳見蓬萊。登高不為重陽住,送遠仍攜片月來。夾岸旌旗縈舸艦,飛空鐃吹動樓臺。驚心后夜河橋別,彩筆頻將麗句裁。
古樹寒花夾細莎,玳筵銀燭照清歌。城臨大陸飛霜蚤,舟放中流得月多。鼓瑟似逢湘女下,抽毫如睹洛神過。不緣別馬風期遠,誰解沙棠泛綠波。
縹緲滄波浸綠苔,仙槎搖曳見蓬萊。登高不為重陽住,送遠仍攜片月來。夾岸旌旗縈舸艦,飛空鐃吹動樓臺。驚心后夜河橋別,彩筆頻將麗句裁。
古樹寒花夾細莎,玳筵銀燭照清歌。城臨大陸飛霜蚤,舟放中流得月多。鼓瑟似逢湘女下,抽毫如睹洛神過。不緣別馬風期遠,誰解沙棠泛綠波。
第一首:浩渺的碧波浸潤著綠苔,如仙筏般的船搖曳著,仿佛能見到蓬萊仙山。此次登高并非為了等到重陽,送別友人還帶著一片月色歸來。兩岸的旌旗環繞著艦船,空中飛揚的鐃鈸聲震動著樓臺。想到后夜在河橋分別,我頻繁揮筆寫下華麗的詩句。第二首:古老的樹木、寒冷的花朵夾著細細的沙草,華美的筵席、銀色的燭光照著清亮的歌聲。城池臨近大陸,寒霜早早降臨,船行在中流,能更多地沐浴月光。彈奏瑟聲仿佛迎來湘水女神降臨,揮毫書寫好似目睹洛神經過。若不是因為友人即將遠行,誰會乘坐沙棠舟在綠波上泛舟呢。
縹緲: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仙槎:神話中來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間的木筏,這里指船。
蓬萊: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重陽:農歷九月初九。
鐃吹:指鐃歌,軍中樂歌,這里指演奏的音樂。
玳筵:華美的筵席。
蚤:同“早”。
湘女:傳說中舜的妃子娥皇、女英,死后成為湘水女神。
洛神:傳說中伏羲氏之女,溺死于洛水,遂為洛水女神。
沙棠:一種樹木,其木材可造船。
從詩題可知,此詩創作于重九前一晚,詩人宗魯攜具與友人泛舟游玩,期間有音樂相伴,眾人暢飲??赡墚敃r社會相對安定,人們有閑暇進行這樣的雅集活動。詩人在送別友人前夕,心情復雜,既有相聚的歡樂,又有即將分別的愁緒,從而創作了這兩首詩。
這兩首詩主旨圍繞送別友人展開,將送別場景與奇幻想象相結合,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風格。詩中描繪的游樂場景和情感表達,體現了當時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文化氛圍。
危樓古鏡影猶寒。倒景忽相看。桃花不識東西晉,想如今、也夢邯鄲。縹緲神仙海上,飄零圖畫人間。 寶光丹氣共回環。水弱小舟閑。秋風難老三珠樹,尚依依、脆管清彈。說與霓裳莫舞,銀橋不到深山。
接葉巢鶯,平波卷絮,斷橋斜日歸船。能幾番游,看花又是明年。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更凄然。萬綠西泠,一抹荒煙。 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無心再續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閑眠。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
清明時節雨聲嘩。潮擁渡頭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戀天涯。 燕簾鶯戶,云窗霧閣,酒醒啼鴉。折得一枝楊柳,歸來插向誰家。
萬里飛霜,千林落木,寒艷不招春妒。楓冷吳江,獨客又吟愁句。正船艤、流水孤村,似花繞、斜陽歸路。甚荒溝、一片凄涼,載情不去載愁去。 長安誰問倦旅?羞見衰顏借酒,飄零如許。謾倚新妝,不入洛陽花譜。為回風、起舞尊前,盡化作、斷霞千縷。記陰陰、綠遍江南,夜窗聽暗雨。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看圖閑教陣,畫地靜論邊。烏壘天西戍,鷹姿塞上川。 路長須算日,書遠每題年。無復生還望,翻思未別前。 柵高三面斗,箭盡舉烽頻。營柳和煙暮,關榆帶雪春。 邊城多老將,磧路少歸人。點盡三河卒,年年添塞塵。 候火起雕城,塵砂擁戰聲。游軍藏漢幟,降騎說蕃情。 霜降滮池淺,秋深太白明。嫖姚方虎視,不覺請添兵。
氣朔盈虛又一初,嫦娥應事半分無。 都于無處分明有,恰似先天太極圖。
父母人皆有,儀刑自冕旒。 問安趨燕寐,拂曉過龍樓。 鶴駕嚴晨衛,雞人徹夜籌。 茲闈天語接,飛棟月華收。 萬姓齊呼舞,三宮款獻酬。 小儒尤國切,幾白九分頭。
堂上簪纓交錯,花間簾幕高張。與君一詠一飛觴。莫笑詩狂飲暢。滿路光風轉蕙,吟邊宮柳斜行。新詞妙絕動宮墻。紫誥黃麻天上。
雪朵中間蓓蕾齊,驟開尤覺繡工遲。 品高多說瓊花似,曲妙誰將玉笛吹。 散舞不休零晚樹,團飛無定撼風枝。 漆園如有須為夢,若在藍田種更宜。
戢翼盤桓傍小庭,不無清夜夢煙汀。 靜翹月色一團素,閑啄苔錢數點青。 終日稻粱聊自足,滿前雞鶩漫相形。 已隨秋意歸詩筆,更與幽棲上畫屏。
賢侯美化行南國,華發欣欣奉宴娛。 政績已聞同水薤,恩輝遂喜及桑榆。 休言身外榮名好,但恐人間此會無。 他日定知傳好事,丹青寧羨洛中圖。
菰葉青青綠荇齊。
臘凍初開苕水情,煙村遠郭漫吟行。 灘頭斜日鳧鷖隊,枕上西風鼓角聲。 一棹寒燈隨夜釣,滿犁膏雨趁春耕。 誰言五福仍須富,九十年余樂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