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中秋
長嘯天南念遠游,尉佗臺畔作中秋。酒杯借我酬佳節,明月隨人到廣州。
說餅但馀名士氣,飛觴終取虜王頭。大江東去連滄海,且聽珠娘發棹謳。
故鄉風景想依然,月滿東南半壁天。海外陰晴終有定,人間圓缺古難全。
重完破碎山河影,與結光明世界緣。甲帳珠襦尋舊夢,不知今夕是何年?
西風梧葉下空岡,歌舞承平霸業荒。滄海潮生珠有淚,賁隅秋老桂初香。
萬家愁喜圓今月,一尉東南憶故王。玉宇高寒歸未得,待將消息問吳剛。
長嘯天南念遠游,尉佗臺畔作中秋。酒杯借我酬佳節,明月隨人到廣州。
說餅但馀名士氣,飛觴終取虜王頭。大江東去連滄海,且聽珠娘發棹謳。
故鄉風景想依然,月滿東南半壁天。海外陰晴終有定,人間圓缺古難全。
重完破碎山河影,與結光明世界緣。甲帳珠襦尋舊夢,不知今夕是何年?
西風梧葉下空岡,歌舞承平霸業荒。滄海潮生珠有淚,賁隅秋老桂初香。
萬家愁喜圓今月,一尉東南憶故王。玉宇高寒歸未得,待將消息問吳剛。
我在天南放聲長嘯,懷念著遠方的游歷,在尉佗臺畔迎來中秋佳節。我借酒杯來酬謝這美好的節日,明月也隨我一同來到廣州。談論著月餅,只留存著文人的氣質,舉杯暢飲,心中想著要取下敵寇首領的頭顱。大江向東流去與滄海相連,暫且聽著采珠女劃船時的歌聲。想起故鄉的風景應該依舊,月光灑滿東南半壁天空。海外的陰晴終究會有定數,人間的團圓和分離自古以來就難以兩全。我要重新修復破碎的山河,與光明的世界結緣。回憶起往昔的榮華富貴,仿佛在尋舊夢,都不知如今是何年了。西風中梧桐葉飄落在空曠的山岡,曾經歌舞升平的霸業早已荒廢。滄海潮起,珍珠仿佛在流淚,賁隅秋意漸濃,桂花初放香氣。萬家在這月圓之夜或喜或愁,我在東南一方懷念著古代的君王。月宮高寒我無法歸去,只能等著向吳剛詢問消息。
尉佗臺:即越王臺,在廣州越秀山上,為西漢時南越王趙佗所建。
說餅:談論月餅,中秋有食月餅習俗。
飛觴:舉杯飲酒。
虜王頭:指敵寇首領的頭顱。
珠娘:采珠的女子。
甲帳珠襦:指豪華的帳幕和珍貴的服飾,代指往昔的榮華。
賁隅:廣州的別稱。
吳剛:神話中在月宮砍伐桂樹的仙人。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與當時國家面臨外患、山河破碎有關。詩人在廣州過中秋,看到歷史遺跡,聯想到國家的命運和個人的抱負,從而抒發了內心復雜的情感。具體創作時間和更詳細背景需結合詩人具體生平進一步考證。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的家國情懷和壯志。其特點是將歷史與現實相結合,情感豐富深沉。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廣為人知的名篇,但它反映了特定時期文人對國家命運的思考和擔當。
本凈本不覺,由斯妄念起。知真妄即空,知空妄即止。
止處名有終,迷時號無始。因緣如幻夢,何終復何始?
此是眾生源,窮之出生死。
百草應節生,含氣有深淺。 秋蓬獨何辜,飄遙隨風轉。 長飆一飛薄,吹我之四遠。 搔首望故株,邈然無由返。
炎官司印未十日,暑氣駸駸著病翁。 卷地吹來忽驚散,今朝還遇楝花風。
鞭搖五馬踏沙隄,秋晚除書下紫泥。 蘚壁篆碑猿捧硯,松關吟句鶴分題。 裴休故宅今為寺,謝朓閑官昔仕齊。 太守宴歸賓客從,數聲山鳥日西。
姑孰逢官署,于今巳廿年。齊名顧與李,?草墓為田。
空遂還山愿,徒勞點鬼編。古人多地下,吾計正茫然。
我哭汪夫子,悽然涕淚多。此生真偃蹇,力學未蹉跎。
奧衍廣陵對,清華寶鼎歌。幽情寄碑碣,小像署維摩。
海棠花下春風里。曾拚千場醉。如今老去謾情多。步繞芳叢無力、奈春何。 蜀鄉不遠長安遠。相向空腸斷。不如攜客過西樓。卻是江山如畫、可消憂。
相逢何處梅花好。深院宇、笙歌繞。春入侯門長不老。羅幃繡幕,護香藏粉,卻許行人到。 遏云清唱傾城笑。玉面花光互相照。銀燭頻更尊屢倒。明年應是,對花相憶,君已班清要。
淺寒天氣雨催冬。梅梢糝嫩紅。天教來壽黑頭公。和羹信已通。斟滟滟,勸重重。新篘琥珀濃。他年賜酒拆黃封。還思此會同。
鴛瓦曉霜濃,酒力漸消寒力。好是一堂和氣,勝十分春色。 髯翁笑領彩衣郎,同祝壽千百。看取明年歡宴,更強如今日。
澹云微月。又是一年,新秋佳節。天上歡期,人間何事,翻成離別。清尊欲醉還歇。怕飲散、匆匆話別。若是經年,得回相見,甘心愁絕。
秋色浩無際,風露洗晴空。登臨江山勝處,樓倚最高峰。好是夕陽低后,四野暮云齊斂,遮盡遠山重。城郭參差里,煙樹有無中。 坐間客,才論斗,氣如虹。揮毫萬字,舉雙白眼送飛鴻。莫問梅仙丹灶,休覓山靈蕙帳,追憶采芝翁。便草凌云賦,歸奏大明宮。
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 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
太白仙人紫綺裘,千年遺像尚風流。 狂來踏月共吟詠,醉后呼天與唱酬。 唐室已無一捧土,潯陽今見幾回秋。 后身定是青霞老,何日分騎鯨背游。
二十年前舊師友,一燈相對坐談玄。 爐香茗椀不須睡,惟有今霄是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