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試夜泊貞女廟示一二友
南來夜泊貞女廟,有客一二時相通。
孤蓬倚樹鳥驚宿,白露濕衣人在空。
遙憐故鄉共明月,獨有游子知寒風。
何事長安渾不見,無數浮云北望中。
貞女廟頭鼓鼕鼕,忽驚游客歸夢中。
扁舟一葉天上下,茅屋數間水西東。
傷心南國釣鱸地,矯首上林征雁風。
莫怪殷勤惜杯酒,試問愁城誰為攻。
南來夜泊貞女廟,有客一二時相通。
孤蓬倚樹鳥驚宿,白露濕衣人在空。
遙憐故鄉共明月,獨有游子知寒風。
何事長安渾不見,無數浮云北望中。
貞女廟頭鼓鼕鼕,忽驚游客歸夢中。
扁舟一葉天上下,茅屋數間水西東。
傷心南國釣鱸地,矯首上林征雁風。
莫怪殷勤惜杯酒,試問愁城誰為攻。
從南方而來夜晚停泊在貞女廟,有一兩位友人不時相往來。孤舟倚著樹木驚起棲息的鳥,白露沾濕衣裳人在空闊江天。遙念故鄉與我共賞同一輪明月,只有漂泊的游子深知寒風凄寒。為何長安的景象完全看不見?北望中只見無數浮云遮蔽視線。貞女廟前鼓聲咚咚作響,忽然驚醒游客在歸鄉的夢中。一葉扁舟仿佛在天地間漂游,幾間茅屋分布在江水東西岸。傷心于南國那垂釣鱸魚的故鄉,抬頭望見上林苑方向的征雁逆風。莫要責怪我頻頻勸酒如此殷勤,試問這愁緒的城池有誰能攻破?
孤蓬:孤獨的船篷,借指詩人所乘的孤舟。
驚宿:被驚動的棲息之鳥。
游子:詩人自指,此處指遠離故鄉的應試者。
長安:代指京城,唐代科舉應試者常以長安為目標。
浮云:既指自然云氣,亦暗喻阻礙仕途或遮蔽視線的世事。
釣鱸地:用西晉張翰“莼鱸之思”典故,代指故鄉。
上林:漢代皇家宮苑,此處借指京城。
愁城:喻指被愁緒圍困的心境。
詩題“應試”點明創作背景為詩人赴京參加科舉考試途中。夜泊貞女廟時,與同行友人相聚,觸景生情,因漂泊的孤寂、對故鄉的思念,以及對仕途前景的迷茫,寫下此詩以抒懷。
此詩通過夜泊貞女廟的所見所感,展現應試游子的復雜心境:既有對故鄉的深切眷戀(“遙憐故鄉共明月”),又有對京城(長安)的向往與阻隔(“無數浮云北望中”);末句以“愁城誰為攻”收束,將漂泊之愁、應試之慮與友情慰藉熔于一爐,是晚唐應試文人羈旅詩的典型之作。
竹岡先生一世賢,如何斷我百十弦。
苦哉幾枕黃鶴夢,天風吹到吳江邊。
先生手提綠玉鞭,跨馿與我說去年。
夢中記得去年別,縛雞提酒送上船。
明年奇章觀前泊,捩手烹雞持酒酌。
飽歌醉舞插梅花,幾夜月中記說著。
誰知相逢劉太史,拭目云煙新落紙。
便從太史使之年,恁時祗謂黃河底。
書生歡喜斯文壽,囑下楚云樓上酒。
菊花九日是明朝,遙望長眉三稽首。
戴家湖上宅,近市有山林。
雨足四郊潤,云低盡日陰。
竹疎和翠減,松老受春深。
留得行窩住,樓頭午漏沉。
大村三伯輩,同此就天誅。
銳欲取禾耳,那知暴骨乎。
云疑鵝鸛陣,風想虎狼都。
掩骼行春令,毋令長媚狐。
窮居省事亦欣然,老屋中間易一篇。
安步當車蔬當肉,筆耕為耒紙為田。
幸生朱陸相鳴后,猶憶羲文未露前。
三益不來山月白,臥聽澗水說真詮。
本祖賊為媒,聊同漢報仇。
機深螳后雀,禍隠馬中牛。
夷甫毋專罪,江生足遠猷。
誰開千古恨,落日淡神州。
底事京塵踏軟紅,又隨征棹過吳松。
人家半在桑柘住,春水忽迷蘆葦叢。
赤蟹白魚今稍稍,紅櫻紫筍已匆匆。
船窗盡日看山色,多少好山供眼中。
子欲尋安道,吾方夢惠連。
雪花成小雨,春草傍殘年。
悄悄論詩夜,陰陰駐客天。
自慚私釀薄,一酌醉誰先。
典午固薄德,南風扇群污。
癡兒各翻覆,血刃起相屠。
老羝作人語,海上生羊魚。
山東二百州,白日棲群胡。
更擅年代足,文皇受干符。
泰少否則長,豈亦天意歟。
報答春光兩鬢華,荊南二月苦無花。
津亭折柳清江駛,野寺觀棋白日斜。
賦客不來樓背隰,霸功安在戟沉沙。
歸途卻惜怱怱過,一徑深紅賣酒家。
趙子貧愈好,吟詩送此生。
焚巢同旅鳥,泛宅老書檠。
八座清門戶,王塘好弟兄。
杉棚先辱和,欲報怨無瓊。
亭館成來三十年,主人頭白與扶顛。
已誅薦莽開瓜圃,更剪茭蘆浚藕田。
竹下鳴琴長憶鶴,花邊釀酒擬留仙。
今知煩惱都無用,修短隨緣一任天。
熙朝政化謹三元,有事郊南典禮全。
嗣圣萬年初見帝,小臣十起夜瞻天。
想回玉輅紅云曉,更揭金雞暖雨前。
但愿慶成天下福,賦詩豈必從甘泉。
伸腳踏沙跡,開口吃漢天。
見天不見雪,況辨雪與氈。
環觀不敢殺,謂是不死仙。
漢庭方求不死訣,方士取露和玉屑,何如老臣氈夾雪。
青山在屋頭,易見甚難識。
如玉有碎氣,如土有正色。
平生萬里眼,付此千丈壁。
云行山欲動,云深山更碧。
動止同一機,兼處貴自得。
心外無青山,身外無周易。
安得識山人,倚闌論未畫。
我不識靈溪,夢向溪邊去。溪遶屋頭流,橋通溪上路。
軒窗水面開,水清石無數。煮茶僧請詩,茶香竹當戶。
花箋暈淺紅,霜毫脫毛兔。引筆信手書,波峭含韻度。
置筆喜語客,眼明失沉痼。夢覺秋滿床,殘月掛庭樹。
病眩二十年,萬花舞深霧。夢中能楷書,以我心念故。
人生孰非夢,百年等是寓。便欲驅車去,傍溪縛茅住。
但恐秋雨來,溪深不可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