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詞
星影潛移碧漢沈,
露涼風凈夜初深。
年來不乞天孫巧,
閒卻朱絲七孔針。
星影潛移碧漢沈,
露涼風凈夜初深。
年來不乞天孫巧,
閒卻朱絲七孔針。
星星的影子漸漸移動,銀河也漸漸隱沒,夜露清涼,風兒靜謐,夜色剛剛深沉。這些年來不再向織女祈求靈巧,閑置了那朱紅絲線穿的七孔針。
潛移:慢慢移動。
碧漢:銀河。沈:同“沉”,隱沒。
天孫:指織女。傳說織女善織布,舊俗七夕婦女向她乞巧。
閒卻:閑置。
七夕是傳統節日,有婦女向織女乞巧的習俗。此詩創作背景或許是詩人經歷世事,對這種世俗的乞巧行為有了新的感悟,不再熱衷于追求所謂的“巧”,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對傳統乞巧習俗的別樣態度,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情感和思考。
出崦不逢山,長江波淼淼。落日下遙汀,寒云翳沙鳥。延佇目難窮,孤帆來樹杪。
巖巒逢太皞,無日不蒼蒼。暗聚多嵐色,高流有瀑光。草茸開路狹,嵩勢倚天長。石嶂條風晚,嵯峨礙夕陽。
吟壇飲社共髫年,互語閑情登幾聯。我已荷衫卸拘束,君今蕓閣佇摩編。才華淡寫宮眉嫵,標格平趨國步妍。預想捷書春夜到,玉人喧笑畫屏前。
兒女穿針夜向分,樓頭月落尚爐薰。憑誰為覓機邊石,留取支床臥白云。
異縣相逢晚,中年作別難。暮秋風雨客衣寒。又向朝天門外、話悲歡。瘦馬行霜棧,輕舟下雪灘。烏奴山下一林丹。為說三年常寄、夢魂間。
聽雨山中寺,蕭條對佛燈。春懷偏惱客,野興未嫌僧。雷似千峰動,泉應一夜增。壯心方激烈,靜坐欲飛騰。
梅花落地點蒼苔,天意商量要入梅。蛺蝶不知春去也,雙雙飛過粉墻來。
紫署招延地,時髦盡逸群。鎬京陪湛露,韶舞續卿云。秀抱江河潤,光生草木文。菁莪今日化,慷慨憶殊勛。
喧避苦城市,習靜愛溪山。行看水流去,坐期云飛還。援琴發真趣,采藥延頹顏。終歲無車馬,孤吟常閉關。
吳姬花比越姬多,經宿其如落膩何。就解玉釵輕印落,一鋤黃土馬嵬坡。
白鶴峰前居士奇,一經拋卻學餐芝。焚香求道自朝夕,閉戶著書忘歲時。竹密定抽冬日筍,松高應結萬年枝。將期掛席論心事,先對西風寄所思。
滄茫云水是吾鄉,幾葉傳家種德香。世有淵源文正起,門中聲價大蘇行。激昂士類歸清白,喚起人間老病狂。附驥豈無千里志,不堪癡病倚藤床。
江上楊枝裊碧煙,江心細浪穩輕船。東風中酒嬌無力,未飽春帆瘦可憐。淺草猶留舊履痕,觀魚犬吠隔溪村。夕陽飛上柳絲碧,一路菜花香到門。
東官土風多擂茶,松蘿茱萸兼胡麻。細成香末入鐺煮,色如乳酪含井華。女兒一一月中兔,日持玉杵同蝦蟆。又如羅浮搗藥鳥,玎珰聲出三石洼。拂曙東鄰及西舍,纖手所作喧家家。以淘粳飯益膏滑,不用酒子羹魚蝦。味辛似雜賁隅桂,漿清絕勝朱崖椰。多飲往往愈腹疾,不妨生冷長浮瓜。我來莞中亦嗜此,岕菘欲廢春頭芽。故人餉我日三至,絲繩玉壺提童娃。為君饜飫當湩酪,力法歸教雙鬟丫。
翠竹嬋娟傍野潭,秋山日映草堂寒。云枝桂樹臨虛榻,翡翠山雞照碧湍。漫學赤須求茂苑,久攜青劍隔長安。時時野服乘高興,采藥吞芝歌遠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