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贈王參戎
搖落天涯報國身,干將龍氣老踰神。
若為勛業開麟閣,徒使蠻荒服虎臣。
赤日扣閽誰悟主,清時建節更通津。
相逢欲折藑茅贈,握手深憐意氣人。
搖落天涯報國身,干將龍氣老踰神。
若為勛業開麟閣,徒使蠻荒服虎臣。
赤日扣閽誰悟主,清時建節更通津。
相逢欲折藑茅贈,握手深憐意氣人。
在天涯飄零,我這一心報國之人,如干將寶劍般的豪邁氣概,年老卻愈發神奇。若只為了在麒麟閣上留下功勛,那只是讓蠻荒之地的人敬服了虎將。炎炎烈日下叩擊宮門,又有誰能讓君主醒悟?清平之時建立符節,更是仕途通達。相逢時我想折下藑茅相贈,緊握你的手,深深憐惜你這樣意氣風發之人。
搖落:凋零,比喻漂泊。
干將:古代名劍,這里比喻人的豪邁氣概。
龍氣:指寶劍的精氣,也象征人的不凡氣質。
踰:同“愈”,更加。
麟閣:即麒麟閣,漢宣帝曾圖繪功臣像于麒麟閣,后泛指表彰功臣之處。
蠻荒:指未開化的邊遠地區。
虎臣:指勇猛的將領。
扣閽:叩擊宮門,指臣民向皇帝進諫。
建節:執持符節,指受命出使或任將帥。
通津:指顯要的職位。
藑茅:香草,古人常以香草贈人表示友好。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當時詩人可能處于一種仕途不順、報國無門的狀態。社會或許表面清平,但實際上存在著一些問題,使得像詩人和友人這樣的報國之士難以實現自己的理想。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和友人的報國情懷以及對現實的不滿。其特點是情感深沉,通過多種意象和典故來抒發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部分文人志士的心境和追求。
開歲逢人日,吾衰不夢周。
家書生遠恨,客舍起離憂。
朔雪驚南服,江梅笑隴頭。
誰能結彩勝,一為散春愁。
吳中未歷佳山水,湖上懷思去惘然。
云去云歸兩峰寺,鷗飛鷗沒夕陽天。
客愁官渡落花雨,歸夢下湖春水船。
想得對床成夜語,何須隴月向人圓。
萬疊青山入畫圖,最高高處著浮屠。
薄云弄日明還暗,小雨飛空有卻無。
山鳥避人疑俗駕,道人好客點云腴。
我來一笑忘塵慮,倒載歸歟日欲晡。
徑轉橋橫水,林深寺據山。
鐘魚告闃寂,松竹媚孱顏。
避地欣有托,依僧成暫閑。
東歸路不隔,片片隴云還。
老去難為別,愁邊更著秋。
碧蘆圍野水,落日滿行舟。
雁斷西風急,天寒古寺幽。
兩鄉無百里,能寄短書否。
凝神迷遠躅,致一有全功。
皎皎婦姑月,冥冥鴻鵠風。
置君愚寧子,議樂哂溫公。
誰謂商山老,飄然到橘中。
王宰五日畫一石,左思十年賦三都。
誰似今時吳道子,咄嗟能辦武陵圖。
武陵不與人間隔,可憐舊日無尋覓。
蒼蒼煙水只依然,試倩漁舟問消息。
臺山路上,過客全稀。
破灶堂前,感恩無地。
雪埋庭柏,冰鎖偃溪。
雖在南方火爐頭,不入他家虀甕里。
總別同異兼成壞,祇是山僧與眾人。
高廣須彌入芥子,無邊剎海在微塵。
晝復夜,秋復春,境寂心融事事真。
七寶大車既如此,去來語默莫因循。
湛湛寒溪疊疊山,息陰投老得身閑。
武陵花好春常在,漁棹歌清事不關。
眼底兒孫從富貴,罇前鬢發任斕斑。
天機日有真消息,頻許禪僧共往還。
平野浩空闊,危甍兀岧峣。臘盡風日好,春回冰雪消。
朱弦試揮手,度響何翛翛。此意復誰共,古人今寂寥。
眷彼澤中鴻,欻起如回飆。悠然薄天末,去去不可招。
愧無雙羽翰,萬里同飄飖。人生本蕭散,知慮勞煎燒。
恈恈覘聲利,傴僂隨紛囂。安知出世間,造適皆逍遙。
帝鄉果何在,久愿追松喬。行歌歸去來,五斗空折腰。
才屈千人未易量,妙年文采已飛揚。
終身祇得一麾守,后日空留萬丈光。
風馭不來成寂絕,玉樓何在隔蒼茫。
可堪回首魚峰路,滿崦青松照夕陽。
能來不能款,竟欲與公言。
促策望山去,未須違世喧。
輕帆收落日,獨鳥向前村。
我亦動歸思,一峰煙靄昏。
鐘乳宜為粉,扶衰老所便。
緘藏鵝管細,冶煉玉丸堅。
石髓誠難值,云腴恐浪傳。
刀圭聊已疾,未敢議真仙。
雨從何來,不須尋討。
徧滿虛空,拔濟枯槁。
定明妙應靈通,知府舍人臺造。
真個是為雨為霖,莫不為忻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