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孫學士見示和終南監宮太保道懷五首因以綴篇 其五
門外煙嵐紫閣橫,九衢風土更何情。
籬邊醉傲淵明飲,隴上歌隨桀溺耕。
三樂放懷千古重,萬鐘回首一毫輕。
鵬鷦共適逍遙理,誰復人間問不平。
門外煙嵐紫閣橫,九衢風土更何情。
籬邊醉傲淵明飲,隴上歌隨桀溺耕。
三樂放懷千古重,萬鐘回首一毫輕。
鵬鷦共適逍遙理,誰復人間問不平。
門外煙嵐繚繞,紫閣峰橫在眼前,繁華的京城風土人情又有什么值得留戀。像陶淵明一樣在籬笆邊醉酒傲世而飲,如桀溺一般在田隴上一邊勞作一邊唱歌。心懷三樂之趣,此等情懷千古以來都被看重,萬鐘的俸祿回頭看來不過如毫毛般輕。大鵬和鷦鷯都能順應逍遙的道理,誰還會在人間去追問那些不公平的事呢。
煙嵐:山間的霧氣。紫閣:山名。
九衢:指繁華的京城街道。
淵明:東晉詩人陶淵明,以飲酒、隱居聞名。
桀溺:春秋時的隱士。
三樂:出自《孟子·盡心上》,指君子的三種快樂。
萬鐘:指優厚的俸祿。
鵬鷦:大鵬和鷦鷯,出自《莊子·逍遙游》,比喻大小不同但各得逍遙。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詩人可能身處官場,但對京城的繁華和世俗的紛爭感到厭倦,向往如古代隱士般的生活,于是創作此詩以表達自己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隱居生活的追求和對名利的看淡。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借古喻今。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影響,但體現了古代文人對逍遙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對世俗的超脫。
區區白屋一生酸,落落朱轓兩鬢班。
篆水秋成蒼氏富,字江春暖玉人閑。
二千石祿人常有,九秩年華天所慳。
手種芝蘭香滿室,堂堂歸去住青山。
四年一節蜀山間,父子重來世所艱。
鏡月澄心寒吏膽,條冰濯魄映儒冠。
孤清自古知誰似,遺愛于今愈耐看。
歸去光明贏一著,笑渠袖手直旁觀。
宛陵城南柏山寺,行到西廂見舊祠。
人物欲觀嘉祐老,銘文空有醉翁辭。
銀章粉墨誰舒卷,金薤琳瑯自陸離。
每見河豚起春岸,永懷風致細哦詩。
猶記僊翁護玉關,版圖半壁手提還。
每驚蕩潏風波后,多謝經綸父子間。
元是爛柯觀已熟,故應當局祇如閑。
幾人錢谷鞭中老,雙鬢何曾點一斑。
夜雨撼雝渠,春風載畢逋。
畏途搖短夢,壯志束長湖。
如此奇男子,終于朝大夫。
鮮原千字誄,頼有少公蘇。
故鄉于此時,釀熟歲豬肥。
骨董羹延客,屠酥酒餉兒。
灶涂醉司命,門貼畫鍾馗。
多少傷懷事,溪云帶夢歸。
明河耿高樹,素月流澄瀛。裊裊來金風,秋意浩以盈。
美人自西方,鐘此一氣清。如潭貯皎潔,如室生虛靈。
姱節麗有暉,高情澹無營。昔含雞舌香,曾以鳳咮鳴。
不登金張館,嘗抱箕濮情。倏焉冰山銷,揭若黃道明。
眾星已牢落,太白猶光熒。英風自骨鯁,心事元夷平。
會須朝紫皇,提筆福蒼生。
自失鷗邊約,應羞鶴上人。
竹荒青翼短,書遠墨題親。
世事方嘗膽,時賢謾飲醇。
國疑誰為嗣,公子急振振。
昔上金泉去,翁方玉局閑。
橘中春響雹,壺里曉行山。
迂叟空扶杖,坡仙不賜環。
每思生處所,壯淚為公潸。
涷雨略洗車,炎暉復如磝。
桃笙眠未熟,屋角干鵲噪。
借問鵲何來,下上音載好。
此聲固非惡,枉為閑者告。
適情便為喜,喜不繇汝報。
用靜則為吉,吉不緣汝召。
蕭牘尚我踈,行人為誰到。
勸子莫饒舌,移語朱門道。
小隊元戎未弭旌,群飛鶴雁已充庭。
只緣匹馬修途健,喚起三刀昨夢醒。
犀麈自揮坤宇靜,鯨風不漲海波停。
牛頭袞袞春無際,捻出三詩壽蜀星。
鼎鼐誰無宅,人間晝錦難。
秋風三徑老,夜雨兩峰寒。
有志時看劍,無心晚據鞍。
行藏付千載,反復要人看。
芳樹啼鶑絮亂飛,疾風吹雨送愁歸。
梨花落莫還鄉夢,麥粥凄涼展墓儀。
倦客忍聽谿上曲,游人猶習水邊嬉。
西瞻太白家何在,擬托征鴻寄我衣。
挑包不住雁邊峰,萬里來參琰浙翁。
刀割萬緣隨指斷,鏡磨諸漏著身空。
不從貝葉鉆陳跡,只向蒲團下鈍工。
結習依然銷未盡,有時詩語學琴聰。
一傾鼎否一番新,但見新人笑故人。
元祐至今迭更化,崇寧以后幾權臣。
曾趨嘉定改元詔,又賀端平第一春。
長把人才留一半,今年新是去年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