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學士試院感秋二首 其一
遽往偶相聚,下簾人事稀。感秋那聽雨,聞杵屢催衣。得喪多士夢,行藏群雁飛。黃花期野老,須插滿頭歸。
遽往偶相聚,下簾人事稀。感秋那聽雨,聞杵屢催衣。得喪多士夢,行藏群雁飛。黃花期野老,須插滿頭歸。
墮馬曉妝新。宮衣穩稱身。摘芳蘭、香逼朱唇。花白并頭人自獨,凝盼處,意生春。
微步蹴香塵。含情總斷魂。又何須、金屋橫陳。添寫水波羅襪底,定猜是,洛川神。
買棹揚帆鹿耳間,茫茫背指竹城關。
橫流只見天連水,入港依然地載山。
到岸人爭先捷足,登程客解舊愁顏。
回頭歷過風波險,驛路行裝萬象閒。
月臺臺上幾經過,白發重登奈我何。樹影漫能參獨立,溪聲無復亂長哦。
不到西湖又五年,況當風雪探梅天。出門有愧登山屨,尋友空回訪戴船。
我詩雖老竟無工,君句能佳更不窮。立論曾聞紫微老,贈篇期見習軒公。
問訊西湖舊隱廬,水邊雪后又何如。祇今付與誰人手,籍甚詩名白社徐。
南山最數月臺高,曾著能詩何水曹。略計出山今幾載,生令梅賦闕風騷。
自從傳得婺州詩,南北飄零闕后期。一紙忽來湖上信,恍然墮我水仙祠。
故人索我近題詩,何處如今更有之。十載未論前日夢,一枝還動昔人思。
巾箱飼雀玉環貽,夫子關西譽望馳。
白璧青蠅寧有玷,黃金黑夜豈無知。
三鳣講席生前兆,一鳥關亭死后悲。
太尉傳家清德在,侍中強項有孫枝。
搆得先天那一機,
胸中字腳沒星兒。
直從千圣頭邊坐,
不許兒孫取次知。
轅門方擬起熊羆,典冊哀榮叩玉墀。雄劍曾寒西賊膽,碧幢猶系業人思。
龍歸滄海川原涸,鳳去丹崖草木衰。對景重添懷古恨,朔風蕭瑟冷云垂。
經國謨謀仗老成,兩朝勛業子干旌。人懸北極三臺象,天奪中原萬里城。
雨暗新亭凄夜杵,云迷細柳輟春耕。英標曷不歸圖畫,黃閣麒麟次第名。
役役供人事,悠悠見物情。
百年飛鳥過,萬慮野云生。
時節驚殘夢,江山笑短檠。
古今聊感慨,吾道欲何成。
我家苕霅邊,更更聞夜船。夜船聲欸乃,腸斷愁不眠。
一聲三四咽,掩抑含凄切。宛轉斷復連,盡是傷離別。
兩月江頭程,杳不聞此聲。身游荊渚路,夢到湖州城。
但聞空山女兒呼,不見前溪漁父鳴。今朝牽頭上,忽作吳歌唱。
初聲與后聲,一一渾悲愴。問汝何所得,昔棹吳中航。
吟得溪女曲,動君思故鄉。我方西上夜,夜夜家山側。
聲聲勸早歸,霅水年年碧。
陰陰叢綠襯疏黃,點綴林光妙擅場。晚節花香終覺艷,平蕪草短莫悲涼。新愁最易催人老,薄病猶堪靚曉妝。信識金風能度物,任他著色向秋陽。
翻疑橘柚踰淮生,秋入平林畫不成。淡抹微煙含氣早,初經涼雨挹塵輕。蕭蕭似有辭柯意,點點偏馀喚渡情。鏖戰西風猶未已,滿披金甲護山城。
夕陽山樹隱隆隆,更有霜容著葉紅。仙府紫霞常映日,靈禽丹綬漫迎風。不須載酒心如醉,卻意飛花興感同。舊宴曲江曾賜餅,香塵綺陌正春融。
西來節候近澄清,路樹臨風最有情。紺碧幾重深塢隱,朱殷一帶夕陽晴。聲中血性秋能語,夢起酡顏醉欲醒。我尚看花心未足,紅梅只合待春明。
花容二月舊時春,霜葉殷紅樹樹新。到眼秋光明繡陌,近畿風景識楓宸。賜緋乍可呼盧采,服紫真能化國人。幾點燕山青未了,火云流影尚輪囷。
洗卻塵容玉露寒,晴光烘染上林端。江楓向夕宜殘照,墻杏爭春竟誤看。未老朱顏憐晚暮,從來紫氣近長安。荊關圖畫分明在,寫出秋心一種丹。
清明才過尚馀涼,十日征塵道阻長。山近橋陵皆拜伏,田環都邑盡康莊。春晴草木含新潤,小別知交感異鄉。見說竇家能育子,君今可得好兒郎。
小徑穿深樹,
臨崖四五家。
泉聲天半落,
滿澗濺桃花。
吾母倚閭久,風塵望早歸。
驚看游子面,為浣去時衣。
巖筍經冬出,慈烏向晚飛。
《白華》堪志養,不必羨甘肥。
直木皆先伐,輪囷卻歲寒。
時沾病者粟,倒著掛時冠。
人樂觀魚尾,山齋跨馬鞍。
朝中乞佳句,留與子孫看。
春秋蘭菊殊調,
南北馬牛異方。
心醉井蛙海若,
眼空鵬海鳩枋。
六朝王氣消磨盡,
萬里江山破碎多。
不死男兒終報國,
忍令歲月更蹉跎。
燒畬瀼外竹枝瘦,
踏磧灘上桃花肥。
繡衣故鄉豈不好,
為天下計毋庸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