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畫
小亭斜著青松陰,飛泉百道知山深。
峭石壁立類削玉,枯樹倒出如抽簪。
清游有客攜詩簡,扁舟無帆不要風。
疑是昔年經過處,秭歸西上峰叢叢。
小亭斜著青松陰,飛泉百道知山深。
峭石壁立類削玉,枯樹倒出如抽簪。
清游有客攜詩簡,扁舟無帆不要風。
疑是昔年經過處,秭歸西上峰叢叢。
小亭斜立在青松的樹陰里,百道飛泉讓人知曉山的幽深。陡峭的石壁矗立著,好似削好的美玉;枯樹橫倒而出,就像抽出的簪子。有喜好清幽游歷的客人攜帶著詩簡,扁舟沒有船帆卻也不需要風。我懷疑這是往年經過的地方,在秭歸西邊山峰一叢叢地聳立著。
斜著:斜立。
類:好像。
詩簡:詩稿。
秭歸:地名,在今湖北。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可能在一次游歷途中,被眼前的山水景色所觸動,回憶起往昔經過的類似景致,從而創作此詩,以表達對山水的喜愛和對過往的懷念。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山水之美,突出特點是寫景生動形象,意境清幽。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描繪自然景觀的高超技巧,讓讀者領略到古代文人對山水的獨特審美。
山聘天王使,來乘御史驄。
馳車看燕婦,貂扇御胡風。
俗與華人似,言從左衽通。
罽庭觀拜舞,不似未央中。
所居汴水近,未有鼓吹蛙。昨日春雨晴,車騎臨我家。
我家苦僻遠,庭下無泥沙。為撇甕面醅,為煎鷹爪茶。
乳羹芼紫莼,蜜果饤干瓜。與我相對飲,但恨諸友遐。
笑語雖同昔,放浪不少加。忽觀壁間字,坐嘆目昏花。
公壯尚若此,我老死豈賒。門前賣桃李,呼買婀娜華。
東簷大槐樹,上有鳥雀嘩。恃舊無猜嫌,醉弁已傾斜。
將去還見規,禮數何檢差。后從江韓來,褫帶歡莫涯。
行色見車馬,為之具壺觴。
暫辭甘泉宮,遠奉左賢王。
蒙茸春裘薄,匼匝金絡光。
唯知君命重,不數沙路長。
魯酒雖入唇,胡笳易回腸。
歸來立螭頭,言動書不忘。
駕言發夷門,東方守牟城。
城臨滄海上,不厭風濤聲。
海市有時望,閭屋空虛生。
車馬或隠見,人物亦縱橫。
變怪其若此,安知無蓬瀛。
昨日聞公說,今日聞公行。
行將勸農耕,用之卜陰晴。
三洲灘口急,兩水渡頭來。
下過桓彝宅,上通嚴子臺。
潺湲瀉寒月,滉漾照春梅。
白鷺驚起處,魚多見底回。
唐宋典冊竟駢羅,漢詔重令與削磨。
古圣規模猶可法,眾賢馳騁必無蹉。
既除太史來為尹,遂用非才往補訛。
代匠只憂傷手甚,君宜憐我不遑他。
騕褭黃金絡,春風北渡河。
將軍守漢法,壯士發燕歌。
綠水塘蒲短,晴天塞雁多。
家聲復年少,矍鑠笑廉頗。
階下青苔欲染衣,晴光才漏又霏微。
沖風燕子銜泥去,隔樹鵓鴣嗔婦歸。
乍冷乍陰將禁火,自開自掩不關扉。
渾身酸削懶能出,莫怪與公還往稀。
札札草間鳴,促促機上聲。
織女夜中起,明河簷外橫。
一絲不入杼,疎密工未精。
豈知天孫巧,衣脫六銖輕。
人間唯貴重,暗蟲休催成。
公負天下才,用心如用筆。
端勁隨意行,曾無一畫失。
因看落紙字,大小得疎密。
筆工諸葛高,海內稱第一。
頻年值我來,我媿不堪七。
安能事墨研,欲效前人述。
懶性真嵇康,閑坐喜捫虱。
是以持獻公,不使物受屈。
果然公愛之,奇蹤寫名實。
豈惟播今時,當亦傳異日。
嗟哉試筆詩,藏不容人乞。
漢家宮殿蔭長槐,嫩色蔥蔥不染埃。
天仗龍旗穿影去,鉤陳豹尾拂枝來。
青蟲掛后蜂銜子,素月生時桂并栽。
我意方同杜工部,冷淘唯喜葉新開。
云木蔥蘢處,雞鳴古縣城。
山高地多險,源近水偏清。
斫漆資商貨,栽茶雜賦征。
案頭龍尾硯,切莫苦求精。
古來分陜重,猶有召公棠。
此樹且能久,后人宜不忘。
君從金馬去,郡在鐵牛旁。
山色臨關險,河聲出地長。
罇無空美酒,魚必薦嘉魴。
天子憂民切,行當務勸桑。
授經聞漢帝,嘗此講秦余。
一日承丹詔,同時見子虛。
來游瓊閣外,閑傍藥欄初。
柳絮輕黏履,薇條澀惹裾。
解歸巢上燕,思寄袖中書。
此鳥如矜慎,飛飛與客疎。
避暑就高臺,不如就賢人。
賢人若冰雪,論道通鬼神。
自言信手書,字字事有因。
往往得遺逸,烜赫見名臣。
是日劉夫子,拍手氣益振。
重覩太史公,吾徒幸來親。
大笑舉玉杯,陶然任天真。
內樂不復熱,豈以身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