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感八首 其五
宦游到處便為家,廿載萍飄失路嗟。
紫綬金章成幻夢,黃齏淡飯托生涯。
坐中未割窮儒席,門外難逢長者車。
老圃從來能養拙,買園學種故侯瓜。
宦游到處便為家,廿載萍飄失路嗟。
紫綬金章成幻夢,黃齏淡飯托生涯。
坐中未割窮儒席,門外難逢長者車。
老圃從來能養拙,買園學種故侯瓜。
在外做官四處漂泊,到哪里便把哪里當成家,二十年來如浮萍般漂泊,為迷失道路而嘆息。紫色綬帶、金色印章的富貴榮耀已成幻夢,只能靠粗茶淡飯維持生計。身處座中,擺脫不了窮書生的身份;家門外也難有顯貴之人來訪。我向來就像老菜農一樣,打算買個園子學故侯邵平種瓜,安守本分。
宦游:外出求官或做官。
廿載:二十年。萍飄:像浮萍一樣漂泊不定。失路:比喻不得志。
紫綬金章:紫色的絲帶和金色的印章,指高官顯爵。
黃齏淡飯:指粗劣的飯菜。
窮儒席:窮書生的席位,指窮酸的身份。
長者車:顯貴者所乘的車。
老圃:老菜農。養拙:謂才能低下而閑居度日。
故侯瓜:秦東陵侯召平,秦亡后淪為平民,在長安城東種瓜,瓜味甜美,世稱“東陵瓜”。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經歷了約二十年的宦游生涯,仕途不順,未能實現自己的抱負,曾經追求的高官顯爵成了幻夢,只能過著清苦的生活。在這種處境下,詩人產生了歸隱田園的想法,于是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宦海失意后的感慨和歸隱之意。其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對比和用典增強了表現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重大影響力,但反映了古代文人在仕途不順時的普遍心境。
開閣何其盛,
行邊寢已疏。
繞床彈指嘆,
六丈圣人歟。
夢回檐滴不聞聲
殘月披窗分外明
投老逢春能幾許
不堪催去與誰爭
月波裁剪作輕綃,著向風前水漾搖。謝女襟情原雪澹,蕭郎蹤跡比天遙。曾勞花勝同同結,枉盼瓜期昔昔邀。輸與鬢師偏逼近,豪犀親見撥云翹。
一鉤黃月最多情,斜影驚眉喜氣生。出浴衣香如昨日,斷腸書約是初更。偷窺竹徑原微掩,驚避花叢卻緩行。蹤跡自疏心自密,玉環須認隔簾聲。
鳳翼龍鱗望重時,金門銜命載驅馳。幾年撫字勞賢宰,萬里重來慰去思。天上星光依斗極,閣中藜火動文螭。霓旌一去疑難見,卻勝王喬玉舄移。
紫電奔云隊已空,多才誰得似山公。謾言董氏探三策,那復平輿閟二龍。百里好花遮縣密,五云天路助文雄。恰逢覽揆稱觴日,共醉流霞紫氣中。
嶺頭風雪雁躚翩,歸路皇華擁瑞煙。三載獨懸霄漢眼,初冬今送故人船。沙邊野鶴饑常早,手里陽春澤莫偏。若到禁庭回首處,上方明月對君圓。
長安四代提封地,
指顧中原據上游。
亂水遙分飛雪幕,
清歌舊識采蓮舟。
園陵翠柏填薪市,
帝子朱門起戰樓。
轉餉江天頻告瘁,
南方征調幾時休?
不須偏袒覆袈裟,
喚作山僧未出家。
卻變神山稱佛國,
只須一語妙蓮華。
字摹王內史,
詩愛鄭都官。
石色青書幌,
花陰冷畫闌。
池魚一二寸,
庭竹兩三竿。
于此端居好,
身閒夢亦安。
燈青影入幃,
月黑涼侵戶。
一夜碎秋心,
廉纖窗外雨。
一水茫茫絡五洲,
此行心已遍全球。
衣冠異代圖王會,
書劍平生快壯游。
花幔俗探柔佛國,
錦袍人上謫仙舟。
要知吾道其南意,
魯叟先言海可浮。
樓船秋水平,汝向碧雞城。絳殿分符別,黃堂視篆行。萬山藏貴竹,孤島辟昆明。爛漫東方騎,遙知夾路迎。
詔書來日下,行色動江皋。鹵簿專城貴,旌旗列郡豪。檄傳巴俗遠,詩到夜郎高。何處看銅柱,飛揚勒彩毫。
銅魚分絕塞,金馬問長途。地入三苗險,天懸六詔孤。中華傳制作,異域上輿圖。新釀椰陰滿,何妨醉百觚。
不堪垂老態,仍對欲分襟。杖擬攜邛竹,船應載郁林。夷歌傳白璧,漢詔錫黃金。何似長安吏,窮年問陸沈。
西南天欲盡,剖竹問羅夷。想像千村外,驅馳九驛時。山行忘蜀道,水戰息昆池。臥閣桄榔下,能無詠別離。
迢遙丹鳳詔,燦爛白狼篇。弭蓋朝行僰,飛槎夜入滇。長途山作地,大澤海為天。絕域陽春布,無勞話瘴煙。
嵐煙收雨日初長,
花鳥吟馀泛曲觴。
安得川流通作酒,
與君判飲潤詩腸。
舊谷發新穎,梅黃雨生肥。
下田初播殖,卻行手奮揮。
明朝望平疇,綠針刺風漪。
審此一寸根,行作合穗期。
團臍霜蟹四腮鱸,
樽俎芳鮮十載無。
塞月征塵身萬里,
夢魂也復醉西湖。
云罩觚棱斗影寒
一叢香壓玉欄干
東皇用意交裁剪
留待君王駐蹕看
扶老相邀到隴頭,
麥苗如洗未全抽。
愿天不雨只一月,
聊慰艱辛望半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