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興十首 其六
開閣何其盛,
行邊寢已疏。
繞床彈指嘆,
六丈圣人歟。
開閣何其盛,
行邊寢已疏。
繞床彈指嘆,
六丈圣人歟。
打開樓閣時是多么興盛,巡視邊境的事務卻逐漸稀疏。繞著床彈著手指嘆息,這六丈高的難道是圣人嗎?
開閣:指打開官署或樓閣,此處形容事務興盛的場景。
行邊:巡視邊境,指處理邊防事務。
寢疏:逐漸減少、疏遠。
彈指:佛教用語,原指極短時間,此處指手指輕擊的動作,表嘆息。
六丈:可能形容身高或代指某位高大的人物。
圣人:指德才兼備、受尊崇之人。
《雜興十首》為組詩,多為作者即興抒懷之作。此首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推測可能作于作者任職期間,通過對日常事務(開閣、行邊)變化的觀察,結合個人感慨而寫,反映對現實境遇的思考。
全詩以'盛—疏—嘆—問'的脈絡展開,通過生活場景的對比與細節刻畫,含蓄表達對時勢變遷的感慨。語言簡練而情感深沉,體現了雜興詩即興抒懷、以小見大的特點。
勸君十,念佛常須心口急。思量業海苦輪深,生死忙忙悔難及。
觀風祠下謁先生,隔世相知重感情。歸向中州諸老說,且休拈出此山名。
風狗風狗名為猘,舌吐涎流尾垂曳。狂奔迅走不知歸,惡勢橫行無所忌。行人萬一為渠齧,失療死亡知必至。鄉村城市一經過,誰不丁寧戒回避。白日都忘戀主心,黑夜全無防盜意。必當為人擊死棄中流,帷蓋終無可埋地。
寶月重輪麗虎闈,祥煙蔥郁繞黃麾。九秋沆碭平分日,萬國元良初度時。禮樂詩書俱習慣,圣賢仁孝況生知。八荒壽域從今啟,請為豐年上玉卮。
端居厭塵世,飛步凌大荒。左挾青龍馳,右驂赤豹翔。西游翳若木,東望窮扶桑。竦身昆崙顛,息駕玄圃傍。道逢安期生,托手共徜徉。攜我黃金臺,坐我白玉床。太虛為我宅,沆瀣為我漿。俯仰竟百世,焉能辨彭殤。
春雁南來后,家書一紙無。山花應向日,陂水計通湖。羸牸衣資絮,生蠶薄藉蘆。久宜拂白石,強此伏青蒲。琴客分抄譜,仙翁許借壺。園紅榴火鍊,沼綠芡盤鋪。嵐氣飄檐隙,煙光郁座隅。呼云橫螮蝀,問月看蟾蜍。倚杖心何逸,觀魚興不辜。新開竹林徑,并乞寫成圖。
心抵江蓮長苦。凌波人去。厭厭消瘦不勝衣,恨清淚、多于雨。舊曲慵歌瓊樹。誰傳香素。碧溪流水過樓前,問紅葉、來何處。
素蛾夜駕玉蟾蜍,來訪云亭五大夫。十里人家總驚訝,老龍擎出夜明珠。
卸帆沽酒荻花村,水色天光凈不分。霜月凄涼何許笛,一聲吹裂洞庭云。
日落千山風雨來,野昏林赤鳥飛回。風吹煙霧連天起,雨送雷霆入地回。龍母鮫綃云半濕,巫娥貝闕夜深開。暮寒燕子歸華屋,愁絕馀花委碧苔。
閉門十日風雨,神游湘浦峽川。樹影分開草店,雁聲吹落漁船。
神弦社鼓。急景催年暮。夢向荒江尋斷句。行到小橋邊住。曉來冷霧封山。長眉誰斗彎環。領取玉奴一笑,出門春滿人間。
春來瓊島花如錦,紅霧霏霏張九天。底事君王稀幸御,儒臣日日待經筵。
誤逐桃花去訪春,當年猶有種桃人。相逢休問秦時事,世上興亡又幾春。
淀山水深清到底,俯視魚蝦游鏡里。老夫偶此棹孤舟,不是鴟夷載西子。往還不覺數日留,三泖九峰都遍游。船中有酒有知己,不醉忍使湖山羞。興闌我欲婁城還,回首馬鞍金碧堆。未知何年復到此,重與湖山酬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