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 其十四
寒催酒醒,曉陌飛霜定。背照畫簾殘燭影,斜月光中人靜。
錦衣才子西征,萬重云水初程。翠黛倚門相送,鸞腸斷處離聲。
寒催酒醒,曉陌飛霜定。背照畫簾殘燭影,斜月光中人靜。
錦衣才子西征,萬重云水初程。翠黛倚門相送,鸞腸斷處離聲。
寒意催醒了醉意,清晨的小路上寒霜已經凝結。畫簾映出殘燭的光影,斜月清輝中四周寂靜無聲。身著華服的才子要向西遠行,萬里云水分隔,這才剛踏上征程。女子倚著門兒相送,離別的歌聲中,愁腸寸斷。
曉陌:清晨的小路。
背照:光線從背后映照,此處指殘燭的光映在畫簾上。
錦衣才子:身著華麗服飾的男子,指遠行之人。
翠黛:青黑色的眉妝,代指送別的女子。
鸞腸:借指離別的愁腸(鸞鳥常象征愛情,此處形容極度悲傷)。
離聲:離別的歌聲或話語。
此詞為《清平樂》組作之一,題材屬古代常見的離別主題。可能創(chuàng)作于五代或宋初,反映當時社會中因遠行(如仕途、經商等)引發(fā)的離愁別緒,通過市井或貴族生活場景的刻畫,展現(xiàn)普通人的情感體驗。
全詞圍繞清晨離別場景展開,上片以冷寂之景烘托離情,下片直寫送別細節(jié),突出‘離聲’之痛。情景交融,語言含蓄,是描寫離別情感的典型詞作。
往年嘗愛岑公詩,吾觀費子毛骨奇。
婉孌總角突而并,粉繪風流今在茲。
素屏八幅君能畫,咫尺江陽影仙界。
寶山春眺在蒼茫,海觀秋瀾涌澎湃。
龍?zhí)稌r雨稻苗齊,霽雪方山勝剡溪。
白塔朝霞紅散綺,東崖夜月明如圭。
荔子丹兮錦林麗,馀甘客舫無留滯。
避喧可當武陵桃,招隱還同小山桂。
乘興何須慕遠游,山中日月自悠悠。
君不見眉山蕭旭亦好手,流落滇南今白頭。
長途日日促鞭韁,
豈謂淹留在楚鄉(xiāng)。
柳絮因風飛撲面,
啼禽又覺送春忙。
絨絨夢斷綰韶華,身世飄零未有涯。
今日情逃三面網,當時誰詡一枝花。
東墻落月心相惑,南浦飛云眼望賒。
風底勾留吹復起,茫茫何處是儂家。
海上佳人字萼綠,一笑曾傾三十六。
古來相女如相士,莫使精神掩豐肉。
洗卻東家惡朱粉,不御人間閑綃縠。
一枝素艷倚蒼云,夜夜諸仙返龍鵠。
騷魂冒雪走三湘,客夢隨風墮群玉。
氣條繁蕊亂高清,引得時流妄標目。
詠物寫生同一肖,不貌而工神已足。
抓山昨歲附詩筒,千里函題寄不縠。
空局明燈問劫棋,蒼生誰樂復誰悲。
未酬林楚稱尊愿,也似劉翁黜帝時。
事去故應投北比,身亡徒嘆出師遲。
南山鐵案天鵬翼,此夢荒唐費論思。
絳蠟高燒爆竹鳴,
群兒奔走喜還驚。
老夫識得春來慣,
直伴梅花睡到明。
此機造化如真語,混沌誰能更鑿之。
周子不知天亦妙,乃圈太極與人知。
三十年前榮樂事。夢境渾相似。
祗今留得夢醒人。猶有青燈白發(fā)伴殘春。
漸無親戚來情話。間亦微吟罷。
天公容我老閑身。更乞三杯軟飽夢和神。
西野先生是舊知,
六年相聚不相違。
松根石上閒追憶,
君子當今更有誰。
謝印歸來俗累輕,橋南惟與白鷗盟。
八旬福履身猶健,三世書香味更清。
石首風煙全樂事,川西桃李半成名。
壽觴不博公卿貴,遙拾南山入頌聲。
莫問西來路不同,
何妨麋鹿得相從。
山山到處看俱好,
最愛溪南第四峰。
馀波下作雙溪水,
只欠休文八詠樓。
蘋風荻雪作深秋。極目水東頭。
寒云弄影天末,年事逐云流。
波宛宛,夢悠悠。合成愁。
玉容安否,箏塵畫閣,笛語高樓。
道人詞曲小紅簫,占斷風流第六橋。
問道松陵今寂寞,引商刻羽太無聊!
月窟飛來露已涼,斷無塵格惹蜂黃。纖纖綠裹排金粟,何處能容九里香。
水尾山腰樹影蒼,一天風露不供香。誰家鏡里能消得,付與詩人古錦囊。
密密嬌黃侍翠輿,避風遮日小扶疏。畫闌想見懸秋晚,無限宮香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