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張乾甫二首
俯仰人間世,經年客未還。不堪持手版,馬上望嵩山。
河洛忘歸路,東尋大呂亭。委心曾十載,不是愛沉冥。
俯仰人間世,經年客未還。不堪持手版,馬上望嵩山。
河洛忘歸路,東尋大呂亭。委心曾十載,不是愛沉冥。
在人間俯仰之間,多年客居他鄉未歸。不能忍受手持手版為官,只能在馬上遙望嵩山。在河洛之地忘了回家的路,向東尋找大呂亭。隨心自在已有十年,并非是喜愛隱居。
俯仰:表示時間短暫或人事變遷。
經年:多年。
手版:古代大臣上朝時手持的板子,這里指代官職。
嵩山:五岳之一,在今河南登封。
河洛:黃河與洛水之間的地區。
大呂亭:具體位置不詳。
委心:隨心、任隨心意。
沉冥:指隱居。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長期在外為官,對官場生活感到疲憊,渴望回歸自然、隨心生活,在這樣的心境下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官場的厭倦和對歸隱生活的向往。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部分文人的心境。
海門風涌起鯨波,
舟子迢迢擊楫歌。
欲把蓑衣殘照曝,
釣竿揮作魯陽戈。
王家女,重畫漢宮顰。
延壽當時原謬誤,奇章再世與溫存。
宜喜未宜嗔。
休放誕,私地戒文君。
一笑一啼雙玉女,再摶再和兩泥人。
花底一消魂。
明月隨人渡流水。
舊說洛陽天地中
遂令北客病南風
只今政教通南粵
亦有大寒桑樹紅
西北誰家婦,雄才似木蘭。一朝馳大道,幾日隘長安。紅失裙藏鐙,塵生襪打鞍。當壚無不可,轉戰諒非難。
金鞍七寶欹,玉手控青絲。人馬才相得,風云氣本奇。勢輕香易墮,樣巧影難為。馳罷雄心在,何曾斂翠眉。
尺錦即成裝,當眉綰結方。須臾撒身手,馳驟蹴風霜。檐影千門亂,街心一帶長。忽逢游冶子,系馬問家鄉。
「不走」黃端伯,居然揖左賢。
忘生緣學佛,罵敵反稱顛。
豈有頭皮硬,還期心血濺!
帳前新辮發,可悔罪通天!
自度才卑樂尚賢,
輸忠直欲保城全。
如公豈是偷生者,
一死何庸較后先。
圓伊三點未輕酬,句句無私即便休。點的鋒芒徒擬議,明明端的不當頭。
律管吹灰是此辰,應當識取看牛人。心田耕遍無馀地,須信靈苗不犯春。
山河大地,燈籠露柱。廚庫三門,皆是光境。要會入門句,未語先分付。直下苦精神,不必通回互。
回首光陰若轉蓬,看看九夏又將終??祉毼蛉⌒芯洌鹎閴m枉用功。
瑞雪飄空,銀蟾出海。曹山異中見異,龐公手里明機。一個覿面全提,一個通途葉妙。
第一玄,拶破髑髏前。第二玄,照用在機先。第三玄,物我兩俱全。第一要,個中明得兆。第二要,機俊未為妙。第三要,覿面須回照。
日炙風吹知幾年,玄中密意妙難傳。當機若見首山老,直下應須了目前。
令人翻憶老云門,問答全超未足論。棒下責情還會否,夜深明月照前村。
露柱患癰癤,燈籠卻皺眉。個中無限意,曾不墮聞思。
吹毛寶劍當機妙,切玉如泥孰可猜。不犯鋒芒全正令,法王心印為君開。
十字街中六不收,本來面目絕蹤由??v饒悟得分明去,已落儂家第二頭。
一住禾山又八年,臨岐一句妙難傳。后宵欲見云巖老,云綻青天月正圓。
第一玄,直透威音前。第二玄,曾不落正偏。第三玄,照用兩俱全。
銅壺送客歸家去,玉漏催人好坐禪。何事金吾不惜夜,心燈遍界為君燃。
折贈羅浮枝上雪,
鮮葩芳蕊凈無瑕。
清于彭澤門前柳,
不比河陽縣里花。
西昌縣令辭官后,
歸住延陵季子州。
好覓孤山林處士,
看花攜取鶴同游。
下邑均田日,高才眾所推。
豈期淮泗上,復見鳳鸞姿。
海運終難講,河漕要眾思。
君家三策在,定不負明時。
如嶼兮媚川,
如山兮倚天。
大哉圓通之道,
民無得而名焉。
落葉聲中夢不成,
卷簾依舊曉寒輕。
不知近日秋如許,
只覺遙山太瘦生。
茅屋疏籬翠蔓牽,
繞籬桑拓翳平田。
村中斑白閑無事,
壟上青黃喜有年。
比戶機梭鳴月下,
一家兒女聚燈前。
那能更羨公侯貴,
蟹美魚肥稻熟天。
輕盈燕子掌中身。對景舞還停。見君佳句更相親。筆底動人情。
三春楊柳腰間細,二分明月鬢邊橫。芙蓉初放碧池新。知是畫圖人。
愛竹知人憶故山,
食貧過午尚懸簞。
長篇乞與小詩并,
要似韓豪東野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