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留題 湘江亭
休論湘江偽與真,
楚花窺影玉霄春。
琴聲如鼓如妃子,
豈意相投似故人。
休論湘江偽與真,
楚花窺影玉霄春。
琴聲如鼓如妃子,
豈意相投似故人。
別再去談論湘江的真假,楚地的花朵倒映在水中,仿佛是天界的春光。那琴聲如同鼓聲,又好似妃子的聲音,沒想到竟像老友般與我心意相通。
休論:不要談論。
偽與真:這里可能指湘江傳說或相關說法的真假。
楚花:楚地的花朵。
玉霄:指天界、天空。
妃子:可能指傳說中的湘妃等形象。
相投:心意相通。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在游覽東湖湘江亭時,被眼前的景色和悠揚的琴聲所觸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詩人或許心境閑適,沉醉于自然與藝術之美。
這首詩主旨在于描繪湘江亭的美景和美妙的琴聲,展現出詩人對自然和藝術的敏銳感知。其突出特點是意境優美,比喻生動。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獨特的審美和情感表達。
未干宮硯墨,猶暖御爐煙。雞唱空催曉,龍飛忽上天。
攀髯三月暮,灑淚五云邊。盛德無容報,塵埃萬壽篇。
飛帚飄宸翰,賡歌縱睿才。歌歡三合燕,聲轉兩宮哀。
人世金縢秘,天門玉鎖開。年年初夏月,寂寞壽山杯。
叔度萬頃陂,清濁誰能料。割雞用牛刀,吾亦寄一笑。
示我林下詩,筆力勇奔峭。故知才者心,玩好必同調。
岑岑青玉竿,千百壯非少。清風掃埃塵,日影金色照。
環墀發寒泉,霜劍初脫鞘。枕流不枕石,俯仰窮聽眺。
上堂梵唄聲,空寂總眾妙。茲亦忘言徒,領理會其要。
翔禽竟來集,狐猿遠相嘯。不作問??翁,刻意湘累吊。
從仕如博弈,百萬系一擲。君看大司馬,二十好顏色。
與子昔獻賦,共登東堂籍。留滯向十年,尚為諸侯客。
我愚數亦奇,連蹇不自惜。念君復何為,無乃玄尚白。
時平棄奇節,幕府鮮籌劃。譬如塒??間,安用鸞鵠翼。
高秋江湖深,莽莽煙水碧。輕舟犯蛟鼉,勉子慎行役。
幽意難具陳,靜境可因就。
遠求澗側石,置彼窗中岫。
前為嵩華高,側構衡霍秀。
巖崿倏天成,風煙若神授。
他時看圖畫,應接頗意究。
氣色形似間,人人輕宇宙。
嘗聞山林士,既往又不復。
此語我知之,衡茅非所陋。
壯年不覺登三紀,正月如今過一旬。
人壽短長難定準,春期九十更逡巡。
縱當簿領無余暇,自合眉頭且強伸。
況值山城公事簡,不謀笑飲是癡人。
韓干畫馬出曹霸,得名不在陳栩下。詔令師栩辭不可,苑中萬馬師在我。
王侯讀書愛此言,由來能事須天然。看圖作詩寄慷慨,錦文織字珠聯聯。
乘黃騕褭久埋沒,安西大宛路超忽。丹青能令千萬年,不比燕人空市骨。
霜蹄踣鐵精權奇,耳截筒竹稍垂絲。超然抉后三十尺,一日千里御者誰。
舐筆和鉛人所同,爾今獨成第一工。神凝意會不可料,天駟降精來此中。
少陵作詩譏畫肉,惋惜驊騮氣凋縮。未知良工嘗苦心,空使時人爭賤目。
九皋相馬觀天機,神雋不辨黃與驪。君知畫手貴自我,何若相法非有師。
拙工俗子紛紛是,畏避權豪如畏死。生棟濕涂多覆屋,巧書掣肘真難使。
吾知公詩正如此,丈夫特立嗟已矣。
出郭已清思,浮舟暫長嘯。
水云兩涵泳,青翠相照耀。
賞心隨值遇,物色相顧召。
逍遙忘回期,頃刻攬眾妙。
白鷗亦知機,潛魚不可釣。
飛沉信樂然,回首寄一笑。
城中塵土瞇人眼,堤上風煙醒客心。
沙擁河聲時斷續,云含野色屢晴陰。
平蕪點白鷺雙起,細柳弄青蟬一吟。
魏北古來車馬地,此亭偶爾得幽尋。
旅食一朝還一朝,紫宸前對轉迢迢。
青云事業應全誤,綠發光陰已半銷。
始愛古人輕祿仕,擬將生理付漁樵。
春風又入長安陌,依舊閑愁絆柳條。
離幽便欲趁芳時,越分非能守一枝。
多語羞隨禽反舌,逢辰強學鳳來儀。
故林有約依前去,落絮無蹤逐處隨。
若得東風聊借力,免教燕燕競差池。
重生世所同,徇利良獨愚。
嗟彼緯蕭子,安事千金珠。
沈身九重淵,脫死驪龍胡。
得失覺寐間,危哉悲矣夫。
九方焉知祥,梱也終奚如。
雖同國君倉,乃在渠公衢。
餒也命使然,顏原亦多娛。
秋早津亭一笑歌,紅粧晚景落清波。
重來霜后攀疏柳,更向風前數敗荷。
物理盛時能有幾,人生樂處亦無多。
不知當日樽前曲,卻傍誰邊斂翠娥。
青燈頻照面,黃卷懶低頭。
危坐自醒醉,孤斟誰獻酬。
檐前落星宿,城里息更籌。
上馬即塵事,欲歸欣少留。
南徐景物古愁人,薄宦扁舟更水濱。
不識濁醪傾北固,獨隨寒雨出西津。
連天風浪聲兼厲,當路黿鼉氣亦振。
吾道屈伸非一日,世情未要責江神。
昨在王公幕,同時輒仰攀。
論情昆弟等,知己友朋間。
渭北孤交臂,淮陽慰客顏。
長卿看駟馬,父老望西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