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齊宣故陵
封畔墾耕綠不勻,田齊雄焰化飛磷。
芘芣花發髑髏孔,葛蔂苗纏屃屃身。
日暮謳吟愁牧豎,劫馀鐘鼎竄風塵。
如何不及于陵子,寸冢于今尚姓陳。
封畔墾耕綠不勻,田齊雄焰化飛磷。
芘芣花發髑髏孔,葛蔂苗纏屃屃身。
日暮謳吟愁牧豎,劫馀鐘鼎竄風塵。
如何不及于陵子,寸冢于今尚姓陳。
陵墓周邊的土地開墾后綠色參差不齊,當年田齊的雄威已化作了飛散的磷火。芣芣花在骷髏的孔洞中開放,葛蔂的藤蔓纏繞著巨大的碑座。傍晚時分,牧童憂愁地歌唱,歷經劫難后,鐘鼎等器物也散失在風塵中。為何比不上于陵子,他小小的墳墓至今還姓陳。
封畔:陵墓周邊。
田齊:戰國時齊國,因國君姓田,故稱田齊。
飛磷:磷火,俗稱鬼火。
芘芣(pí fú):植物名。
髑髏(dú lóu):骷髏。
葛蔂(gé léi):植物名,野葡萄之類。
屃屃(xì xì):碑下的石座。
謳吟:歌唱。
牧豎:牧童。
劫馀:歷經劫難后剩余的。
于陵子:戰國時陳仲子,隱居于陵。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可能是詩人路過齊宣王的故陵,看到曾經輝煌的田齊如今只剩荒蕪的景象,聯想到歷史的興衰,結合當時社會可能存在的動蕩、變遷,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此詩主旨是感慨歷史興衰。通過描繪齊宣故陵的荒蕪破敗,突出了歷史變遷的無情。詩中對比手法的運用增強了表現力,在文學史上體現了詩人對歷史題材的獨特感悟和表達。
逾年夢想會稽城,喜掛高帆浩蕩行。
未見東西雙白塔,先經南北兩錢清。
兒童鼓笛迎歸艦,父老壺觴敘別情。
想到吾廬猶未夜,竹間正看夕陽明。
魯墟無復壞垣存,偶榜舟來入亂云。
杜曲桑麻猶鬰鬰,桃源雞犬亦欣欣。
青圍舊墅千峰立,綠引官河一脈分。
我卜數椽差不遠,得歸何以報吾君。
我老汝遠行,知汝非得已。駕言當送汝,揮涕不能止。
人誰樂離別,坐貧至于此。汝行犯胥濤,次第過彭蠡。
波橫吞舟魚,林嘯獨腳鬼。野飯何店炊,孤櫂何岸檥。
判司比唐時,猶幸免笞箠。庭參亦何辱,負職乃可恥。
汝為吉州吏,但飲吉州水。一錢亦分明,誰能肆讒毀。
聚俸嫁阿惜,擇士教元禮。我食可自營,勿用念甘旨。
衣穿聽露肘,履破從見指。山門雖被嘲,歸舍卻睡美。
益公名位重,凜若喬岳峙。汝以通家故,或許望燕幾。
得見已足榮,切勿有所啟。又若楊誠齋,清介世莫比。
一聞俗人言,三日歸洗耳。汝但問起居,余事勿掛齒。
希周有世好,敬叔乃鄉里。豈惟能文辭,實亦堅操履。
相從勉講學,事業在積累。仁義本何常,蹈之則君子。
汝去三年歸,我儻未即死。江中有鯉魚,頻寄書一紙。
夜窗燈火老徒勤,自憫何時可策勛。
未喪斯文天壽我,豈無余子我思君。
約通殘譜言猶在,細讀新詩筆欲焚。
早晚皇恩許歸去,相呼同臥石帆云。
左右數書冊,朝夕一草堂。
家貧自能儉,病愈不求方。
盛饌豚肩美,常庖筍茁香。
園丁報花坼,亦復命壺觴。
流年冉冉不容追,余息厭厭只自知。
馬革裹尸違壯志,鹿門采藥卜幽期。
林蟬委蛻仙何遠,巢燕成雛去已遲。
觸事爾來多感慨,北窗閑賦早秋詩。
螢度梧楸徑,鳥鳴蒲葦洲。
寧知八十老,又見一年秋。
賀監稱狂客,劉伶贈醉侯。
吾身會兼此,已矣尚何求。
病起瘦可驚,崚嶒夜窗影。
八十遂當至,何止踐衰境。
食簞幸能盡,藥裹亦已屏。
汲泉煮日鑄,舌本味方永。
士苦不自晦,常若錐見穎。
叔度獨何人,長陂渺千頃。
六朝復育忝遺民,扶憊歸來雪鬢新。
對酒無歡翻作病,愛詩何得但窮人。
腰錢自昔妨騎鶴,絕筆何時到獲麟。
鄉俗嬉游重端五,剩烹團糭喚比鄰。
舍北犬吠迎歸航,老翁待兒據胡床。
碧云忽起欲吞日,黃葉自凋非??霜。
十風五雨歲則熟,左飧右粥身其康。
豈無深谷結茅屋,父子讀易消年光。
六藝江河萬古流,吾徒鉆仰死方休。
沛然要似禹行水,卓爾孰如丁解牛。
老憊簡編猶自力,夜涼膏火漸當謀。
大門舊業微如線,賴有吾兒共此憂。
早慕功名已絕癡,晚耽筆墨愈無奇。
牧羝未乳身先老,化鶴重歸語更悲。
朋舊在亡成斷夢,山河興廢入孤吹。
悠然獨倚闌干笑,又過簪萸泛菊時。
久客喜歸舍,況逢秋氣新。
聊乘行艓子,閑覓住庵人。
道士青芒屨,高僧白氎巾。
更須苔井水,一為濯京塵。
綠橙丹柿鬭時新,一笑聊夸老健身。
大度乾坤容縱酒,多情風月伴垂綸。
初生京洛逢時泰,幼度江淮避虜塵。
八十年間窮不死,猶能澗底束荊薪。
殘年欲遂迫期頤,追數朋儔死已遲。
卜冢治棺輸我快,染須種齒笑人癡。
野梅墮地草生后,街柳拂鞍冰泮時。
滿眼云山不須買,剩傾新釀賦新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