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其十一
櫓聲嘔啞下巴東,
路接陽臺十二峰。
櫓聲嘔啞下巴東,
路接陽臺十二峰。
搖櫓聲咿咿呀呀,船行到了巴東,所行之路連接著那陽臺的十二座山峰。
嘔啞:象聲詞,形容搖櫓的聲音。
巴東:古郡名,在今重慶東部。
陽臺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傳說為神女所化,在今重慶巫山縣東巫峽兩岸。
由于僅為殘句,難以確切知曉創作的具體背景。推測詩人可能是在乘船經過巴東時,被當地的山水風光所吸引,有感而發寫下此句。
此句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巴東的山水景色,展現出旅途的獨特風光。雖為殘句,但仍能讓讀者感受到詩人筆下的山水之美,體現了詩人捕捉自然之景的能力。
云凈江還凈,風清月更清。
蘆花兩岸闊,蓮葉一舟輕。
天影隨波動,帆光帶月行。
流連閑興盡,回棹已三更。
尊知籠愚笑火馳,人間翻覆任紛披。偷桃兒羨侏儒粟,辟谷翁懷博浪椎。座下固知師也諺,門前卻嘆鳳兮衰。世無齊物莊夫子,那得渠儂一問之。
乍可輪生角莫馳,蓑衣好在不妨披。相尋日月急如箭,休笑塵埃鈍似椎。老去詩篇多感慨,古來書卷幾興衰。簞瓢樂處雖難會,卻是知之亦好之。
癡人如馬系猶馳,我有心經喜自披。解使伏戎仇李石,何如瞠視友桃椎。老懷只付一杯足,壯氣渾如再鼓衰。得失到頭堪獻笑,縱令有道莫求之。
有馀寧要厥聞馳,架上書多已懶披。學養丹須明鼎灶,要參禪莫怕鉗椎。癡心浪說詩窮達,冷眼閒看世盛衰。千古紛紛皆夢事,道難行矣卻知之。
每向招賢看典刑,中間人物似零丁。
只因朋黨排諸老,無復紛綸任五經。
一節何如歸帝所,賜環元不為郎星。
古來官職論車斗,只有忠嘉可篆銘。
開國古幽燕。佳景空前。紅燈絳幟影蹁躚。億兆人民同仰看,圓月新年。
回首井崗山。革命艱難。海東殘寇尚冥頑。大陸春生歐亞共,晴雪新年。
厭見千門萬戶,
經過北里南鄰。
官府鳴珂有底,
崆峒散發何人。
輪蹄已劫風光去,聊疊盆花壓酒筵。
冷接鶴聲穿遠海,閑尋蝶夢保馀年。
列仙自媚壺中景,望帝終迷劍外天。
峰壑吐晴籠白發,寫愁猶有放生船。
嶺外秋清瘴乍消,
小山賦就隱同招。
月寒幾夜霜華落,
祇恐仙娥靈藥彫。
奉天錦誥出黃麻,
五色晴云絢紫霞。
綵筆承恩香染處,
掖垣初日上葵花。
南海三君子,來問瀧岡居。
山高日月小,樹古虬龍紆。
暮年得一飽,衰力尚三馀。
寄言白沙老,倦翼且棲梧。
不似蠶叢險,攀援有棘蘿。
溯游塵屐濕,聯唱晚蟬多。
片葉團清露,層田疊翠禾。
小溪橫石板,容得幾人過?
萬疊燈山輥繡毬,
怕寒騎馬著駝裘。
要看十里紅蓮滿,
須上譙門最上頭。
赫日中天正,
清風養物深。
葵傾多士志,
草偃萬方心。
尋風尋雪欲尋誰,北里先生睡起遲。
千片凍云沉地骨,一方清鑒照僧眉。
草鞋易滑肌羸后,拄杖忽停詩到時。
便使不禁死亦得,枯骸千古浸冰池。
居然濁世見清躬,
賴有微言得不空。
何用放翁詩萬首,
天真我更愛莎翁。
佛堂幢里有嬋娟,
稽首慈云大士前。
我是游山伊拜佛,
各人各自有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