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趙煥文茂才殉節紀四首 其一
十戰秋風落拓身,
青杉襟上淚痕新。
到今報國攄忠憤,
還是當年下第人。
十戰秋風落拓身,
青杉襟上淚痕新。
到今報國攄忠憤,
還是當年下第人。
在秋風中歷經十次戰斗,是個失意落魄之人,青色衣衫的衣襟上又添了新的淚痕。到如今為報效國家抒發忠憤之情,可還是當年科舉落第的那個人。
落拓:潦倒失意。
青杉:唐代八品、九品文官的官服,這里指文人。
攄(shū):抒發。
下第:科舉考試未被錄取。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面臨著一些動蕩或危機,激發了文人的報國熱情。趙煥文茂才科舉未中,卻有著強烈的報國之心,作者有感于此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揚趙煥文雖科舉失意卻能心懷報國之志。其突出特點是通過鮮明對比塑造人物形象。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當時文人的愛國情懷和對科舉制度下人才境遇的關注。
天語呼名士,人言勝達官。
已成千載遇,不救一生寒。
忽忽蛇年遇,悠悠蝶夢闌。
此中無掛礙,應作去來觀。
酒散西苑臥翠茵,燈已昏昏。
一輪晴月破涼云,窗眼里照愁身。
雙眸欲睡翻成醒,無奈得自家嗔。
十年衣惹洛陽塵,空負了意中人。
黍子勻黃,吉貝銜絨,莫問因誰。但既在于中,自堪細數,未超其外,不得旁窺。
暗去明來,偷寒送暖,無情還作有情癡。相憐甚,教碧綃簾幕,翠擁珠圍。
知恩今古人稀。猶自把、雙鐙照路迷。更劃斷鴻溝,不隨轂轉,調成玉律,一任清吹。
綵縷交縈,金梭互擲,珍重天孫織錦機。莫辜負,聽毬門簫鼓,對打爭馳。
結客追游亦樂哉,城南城北古池臺。
香生赭汗連錢馬,光溢金船撥雪醅。
難覓長繩縻日住,且憑羯鼓喚花開。
一春政使渾無事,醉到清明得幾回。
漢焰中熄哀平微,子云有道不有時。立言盡括二儀數,八十一首淵而微。
至神不形復不見,玄道固非人易知。劉歆嘗恐覆醬瓿,切憤學者斯言垂。
桓譚亦謂傳必久,賤近貴遠可逆推。史臣俗筆擬僭號,數字豈免萬世譏。
侯芭英骨久沒地,千均難用一發維。幸且綿綿未歇絕,果與后代揚雄期。
環中先生悟達者,力舉雄道潛其思。著圖課見歷象運,發隱扣達乾坤機。
深嗟范望用心苦,意與測異將奚歸。乃覃精義述講疏,直論雄心非詭隨。
愚聞是書百日就,瀝懇再拜求觀之。先生訓我有大略,筆端粗可言亳釐。
在玄曰首易曰卦,玄準易數不準詞。方州部家雖列位,非類六爻高與卑。
第當縱橫以算計,豈可連缺如象為。夜詞多兇晝多吉,陽家貴偶陰家奇。
謹持此理讀九贊,人事粗可詳其宜。馀地三極蘊奧妙,一朝未許以意窺。
我從誨言日勉勉,始若得濟終無涯。性庸才下道悠遠,策發未進吁可悲。
愿從諸生北面請,庶幾一釋終身疑。
春入桃花水漲溪,薔薇隔屋粲成籬。湖山正為詩人好,早賦歸歟要抵龜。
曉日搖光下釣溪,鳴舷布網竹編籬。枯魚泣與魴魚釣,要學亭前曳尾龜。
得百里地雖小,
作三年計勿忙。
但愿彼禾稼熟,
莫愁汝松菊荒。
一角秦淮舊草堂,宵分時復乞清涼。
月如鋪簟篩林影,風偶隨船吹草香。
投畀焦原誰所迫,尋思甘寢味全忘。
皖公山下相懷客,不寐也應仰屋梁。
長鋏歸來有魚,
狀似松江之鱸。
為向東坡傳語,
醉臥黃公酒壚。
自心有過有誰知,
看此初萌一念時。
一念不分真與妄,
十分伶俐十分癡。
愁緒。如許。對清宵。砌竹風敲蕭蕭。一聲兩聲魂欲銷。無聊。冬缸凝玉膏。
卻抱云和傳素怨。芳信晚。腸并危弦斷。夜烏啼。竹葉飛。凄其。小窗月又西。
碧山山寺半崖懸,九九峰尖刺眼前。
微濛夜氣疑將雨,罨靄晨光別有天。
世界恍如開混沌,俗塵真不到林泉。
許多螺髻迷蒼翠,杲杲猶留幾點煙。
江湖廊廟自區區,稽首皇猷軼有虞。此夕忽驚傳邸報,無眠終夜只長吁。
明庭抗論意彌堅,只分微軀畢九泉。篤信亦知成底事,卻尤前哲誤諸賢。
即使程朱今復生,也須舊說一番更。若還究竟昆崙頂,姬孔明明有法程。
百年后死痛無涯,地下寧追執論差。云暗九疑天路杳,欲從何處訴重華。
一燈幽燄照蓬窗,吾道從違孰主張。獨起披衣夜中坐,靜聽疏雨落寒江。
大道分明絕點塵,
何須枯坐始相親。
杖藜日涉溪山趣,
便是煙霞物外人。
一騎紅塵笑貴妃,
冰盤玉椀濺珠璣。
紫綃輕點胭脂額,
剝啄聲中春事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