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嚴廉訪十首 其八
煌煌五星聚,瑞世啟文治。
明道十事奏,橫渠一方議。
有志不得行,曲學竟持世。
六經亡其一,此責竟誰諉。
煌煌五星聚,瑞世啟文治。
明道十事奏,橫渠一方議。
有志不得行,曲學竟持世。
六經亡其一,此責竟誰諉。
明亮的五星匯聚,這祥瑞之兆開啟了崇尚文治的時代。有像范仲淹呈上《答手詔條陳十事》那樣闡明治道的奏疏,也有像張載提出的一方之見解。但有志向的人卻無法施展抱負,邪僻的學說竟然把持了世道。六經中缺失了一部,這責任究竟該推諉給誰呢?
煌煌:明亮的樣子。五星聚:五星相聚,古代認為是祥瑞之兆。
瑞世:為世間帶來祥瑞。文治:以文教禮樂治民。
明道十事奏:指范仲淹的《答手詔條陳十事》,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張。
橫渠:指張載,北宋思想家,其學說有重要影響。
曲學:邪僻的學說。
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儒家經典,《樂》已失傳。
諉:推諉、推卸。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較難確切考證。從詩中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面臨著文化學術方面的問題,邪僻學說流行,有識之士的主張得不到推行,文化傳承也受到一定影響。詩人或許處于這樣一個文化氛圍不佳的時代,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批判當時邪學盛行、有識之士不得志的社會現象,強調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和責任。它反映了詩人對社會文化狀況的關注和憂慮,在文學上以簡潔的語言表達深刻的思想。
青蒲野陂水,白露明月天。中夜秋風起,心事坐潸然。
公詩有意拂廉纖,令似歐陽韻更嚴。犬子亦應慚賦縞,癡兒端合愧誇鹽。飛綿勃窣爭平塹,凍筍槎牙欲墮檐。胡避只今何處是,玉屏森映一峰尖。
蕭蕭風籟助清吟,秋去冬來令又更。惟有老禪都不管,任它檐鐸作何聲。
流紅一片溯宮溝。春事已成休。約鬢釵鸞,隨身箏雁,同上十三樓。離痕又入青青草,何處滯行舟。桃葉新陰,梨花幽夢,都付兩眉愁。
骎骎鏡里鬢霜侵,偶占溪東十畝陰。風雨四時無盡藏,松篁終夜有馀音。家藏為米難糊口,日課除詩罕用心。誰說倉曹任窖谷,近來家富屢千金。
少微星忽墜,疇昔夢初圓。鄉社崇新祭,書帷掩舊編。亭依金斗固,兒戲彩衣偏。踵續誰為傅,吁嗟高士賢。
山骨鑿深六十尺,石中泉眼始方開。后人飲水知來處,曾費山僧心力來。
笙歌叢里悵然歸,不問年荒與鱖肥。一卷好詩游子路,幾鶯殘月亂花飛。包纏行李新朝報,補綴帆衣舊國旗。最好美人沱上月,照人來去自東西。天垓徒步聽人登,黑海狂瀾一萬層。髡首好奇多禿犬,赤衣無類只蒼鷹。滔滔大劫延無已,瘁瘁民生漸不承。四起狼氛肆屠毒,可憐荒冢葬王敦。大恨深憂不可排,傾天容海一螺杯。無因蛇虺生龍種,難取鴟鸮化鳳媒。得意風云隨夢漲,喪時花木認春開。朅來也構非非想,自學汾陰教伯才。
燕寢凝香未赴衡,卻從湘帥守湘城。衣冠望闕臣辭主,詔誥陳庭弟徇兄。劫火鍊成忠孝種,英風鼓動懦頑名。滿城盡節榮今古,三百年馀德澤情。
一室絕塵埃,和風撼瑤竹。滿幾惟琴書,瀟然異塵俗。時時操寸毫,節篆數囊箓。或同務玄子,楸枰兩三局。夜對隔林月,膝上奏神曲。更深興未闌,徐徐啟緘軸。好來青城君,云開遠山綠。
人生須富貴何時,駟馬還家只布衣。林壑幸便麋鹿侶,不堪寒色逐人歸。
鮫宮裁剪量刀尺。早寬過、裙腰數摺。啼鶯漸老春無力。攙入東風夜笛。芳茸嫩、縈回斷跡。換柳帶、交梭似織。繡鴛淺涴香泥濕。花徑苔痕沁碧。
君子不可見,先生無復遭。兇傳俄一旦,吉養謾三刀。德與諸郎遠,門將駟馬高。傷心獨南陌,松檜朔風號。
不仙不釋不居官,久狎漁樵作往還。細雨飽眠一黃犢,白云秀拔幾青山。浮生往事真成夢,舉世誰人最得閒。惆悵伏波粗意氣,暮年猶向五溪蠻。
病中貪好景,強步出幽居。紫葛垂山徑,黃花繞野渠。荒林飛老鶴,敗堰過游魚。縱憶同年友,無人可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