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偶題
孤忠不屈赴湘流,
甘與干逢地下游。
若共蛟龍爭口食,
何如附會楚王休。
孤忠不屈赴湘流,
甘與干逢地下游。
若共蛟龍爭口食,
何如附會楚王休。
孤獨的忠臣不肯屈服投身湘江水流,甘愿與古賢在地下同游。若說要和蛟龍爭搶口中食物,不如依附楚王求得安寧罷休。
孤忠:指忠直而孤立無援的臣子,此處暗指屈原。
湘流:湘江,屈原投江之處。
干逢:或指古代賢士,“干”通“前”,“逢”指遇合之人。
蛟龍:傳說中能興云作雨的神異動物,此處代指江中水族。
附會:依附、迎合。
休:罷休、安寧。
此詩為端午日偶感而作。端午節源于紀念屈原投江的習俗,詩人借傳統節日契機,回顧屈原“孤忠不屈”投湘的歷史,結合個人對忠直與生存的思考,寫下此詩表達對忠烈品格的敬意及對士人處境的感慨。
全詩圍繞屈原投江事件展開,前兩句贊其忠烈,后兩句以反問形式引發對“死節”與“存身”的思考,既肯定其氣節,又暗含對命運的嘆惋,體現了詩人對歷史人物的多維解讀。
寂寂精廬切半空,古原高下稻花中。
蓮趺披素輕云梵,花萼雕紅細雨宮。
孤鶴睡迷千樹月,斷蟬吟繞五更風。
心縻尺組遙相謝,歸馬南蹄疾似蓬。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自省時。
義若不為無勇也,幸如有過必知之。
面前地惡猶能掃,心上田荒何所欺。
從諫如流是難事,堯夫非是愛吟詩。
盡逐鯨鯢埽八區,故人惟我更無余。
云臺功將任圖畫,天上客星閑卷舒。
若把殺人來逐鹿,爭似全身歸釣魚。
先生有意羲皇外,不為林泉傲帝居。
齪齪古之人,傷心廣陵廢。遂弦蕪城歌,半夜一揮涕。
蕙紈隨草衰,藻黼歸塵翳。魂石斂邱封,歌堂從水逝。
薰光杳沈滅,吞恨徒千歲。我懷吳蜀國,禍亂若符契。
目覽臺城墟,心感君王世。干戈日馳逐,狼虎爭吞噬。
山河實天塹,城闕巍地肺。霸力不久炎,倏忽如焚薙。
空余萬雉城,岌倚寒云際。麋鹿玩蘋陰,狐貍棲棘衛。
江漢含嗚咽,岷峨抱迢遞。荒村煙花遙,落日寒風厲。
因知市朝人,自古悲興替。
名為泉布者,無足走人間。
善發難言口,能開不笑顏。
償逋小續命,赒急大還丹。
唯有商山老,非干買得閑。
若圣與人吾豈敢,空言猶足慰虛生。
明開教勸用常道,永使子孫持善名。
此日貽謨情未顯,他時受賜事非輕。
庶幾此意流天下,天下何由不太平。
世事觀開日,人情看破時。
一身都是我,瘦了又還肥。
貸聚知朋聚,財離親戚離。
目前常見此,焉得不潛機。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贊易時。
大道備人皆有謂,上天生物固無私。
雖知同道道亦得,未若先天天弗違。
過此圣人猶不語,堯夫非是愛吟詩。
二月已強半,尋春登石樓。
山光侵雨變,草色到云休。
歸鳥沈巖際,行人過樹頭。
剝苔看石碣,因火認漁舟。
漸夜灘聲惡,憑虛屋勢浮。
乘閑卿自適,觴詠屬吾流。
聞道春深多物華,遙憐春日思無涯。
煙涵樹色相依好,山擁溪流一帶斜。
休問主人先看竹,只隨漁叟便逢花。
憑誰畫得當時境,持去江南細與夸。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代記時。
官職固難稱太史,文章卻欲學宣尼。
能歸豈謝陶元亮,善聽何慙鐘子期。
德若不孤吾道在,堯夫非是愛吟詩。
淮天過盡入吳渠,蘭亭晚日光疎疎。
金桃傅粉好顏色,綠醽泛滟深車渠。
觥巡屢卷明星出,花翹零落隨衣裾。
幺弦不動凝古意,春容淺破長眉舒。
庭院簾帷一齊下,紅蠟陰沈霜滿瓦。
雞頭軟熟七月終,舉手分傳玉盈把。
席前碧甕覆瑤槳,一秋愁淚風前灑。
云中寶暈萬重高,付與輕綃藏冰麝。
孤城寒柝夜迢遙,誰道劉郎有天馬。
歸來卻問東海桑,海浪漫漫彩虹掛。
紅絲縈膾曉刀鳴,雙龍笑斷夢中驚。
莫將團扇掩塵匣,曾障清歌十數聲。
南方之強君子居,卓然安道襟韻孤。詞科判等屢得雋,呀然鼓焰天地罏。
三年待詔處京邑,斗粟不足榮妻孥。耳聞心慮朝家事,螭頭比奏帝日都。
校書計課當序進,麗賦集仙來顯涂。誥墨未干尋已奪,不奪不為君子儒。
前日希文坐言事,手提敕教東南趨。希文鯁亮素少與,失勢誰復能相扶。
嶄然安道生頭角,氣虹萬丈橫天衢。臣靖胸中有屈語,舉嗌不避蕭斧誅。
使臣仲淹在庭列,日獻陛下之嘉謨。刺史榮官雖重寄,奈何一郡卷不舒。
言非由位固當罪,隨漕扁舟盡室俱。炎陬此去數千里,橐中狼籍惟蠹書。
高冠長佩叢闕下,千百其群訶爾愚。吾知萬世更萬世,凜凜英風激懦夫。
余思去夏還甌閩,溫風赤日爭陶蒸。舟行夜寄浙江棱,江濤洶涌來相仍。
雷電翕虩蛟螭騰,方床竹簟寒生冰。上隴西去景色澄,青山兩向水一??。
猿鳥啼叫交酬應,晚樵出霧魚投罾。脫離滓濁躋陵兢,造托微波訊嚴陵。
清遐可使貪者懲,山窮水盡乃攀登。爛柯巖岫孤崚嶒,幽邃闚矚崖險憑。
少留觀愛喜莫勝,子官其間良足稱。子材又美神粹凝,萬象態度遭披凌。
吟詠設寫逾畫繒,當有味者論淄澠。今予癡仕如秋蠅,飛塵滿耳汗浹膺。
聞子大艑行可乘,骨目森竦神慮興。子姑去嗟予未能,送子一念魂九升。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自喜時。
不用虛名矜智數,且無閑氣撓心脾。
酒佳驀地泛一??,花好有時簪兩枝。
更縱無人訝狂怪,堯夫非是愛吟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