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尾吟 其七六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贊易時。
大道備人皆有謂,上天生物固無私。
雖知同道道亦得,未若先天天弗違。
過此圣人猶不語,堯夫非是愛吟詩。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贊易時。
大道備人皆有謂,上天生物固無私。
雖知同道道亦得,未若先天天弗違。
過此圣人猶不語,堯夫非是愛吟詩。
我并非是喜愛吟詩,吟詩是我在贊頌《易經》之時。大道完備,人人都有自己的見解,上天生育萬物本就沒有偏私。雖然知道與道同行能有所得,但不如體悟先天之理而不違背天道。超過這個境界圣人都不再言說,我并非是喜愛吟詩。
堯夫:作者邵雍的字。
易:指《易經》。
大道備人皆有謂:大道完備,人們都有自己的看法。
上天生物固無私:上天生育萬物本來沒有偏私。
同道:與道同行。
先天天弗違:語出《易經·乾卦·文言》“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指先于天時而行動,天不違背他;后于天時而行動,遵循天時。
邵雍是北宋著名理學家,他對《易經》有深入研究。這首詩創作于他對《易經》進行深入思考和感悟的過程中,體現了他對《易經》所蘊含的哲學思想的理解和闡釋。當時理學興起,學者們熱衷于探討宇宙、人生的哲理,邵雍也在這樣的學術氛圍中進行著自己的思考和創作。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吟詩表達對《易經》大道的感悟。其特點是哲理深刻,以詩說理。在文學史上,它是邵雍理學詩的代表之一,反映了北宋理學詩注重哲理表達的創作傾向。
老閱市朝久,紛紛常厭看。
人紆綬紫艾,家擁轂朱丹。
不羨官曹熱,惟憐眼境寒。
東涂與西抹,感舊一長嘆。
涪翁幾日客,遺墨徧蒼崖。
作吏今三月,偷閑始一來。
云歸就簷宿,江怒觸山回。
更欲窮幽賞,城頭疊鼓催。
空山秋高木葉黃,茫茫百草凋秋霜。
逶迤深谷白晝靜,群鴉競噪眾鳥翔。
洞中有虎何猛烈,牙如利刀爪如鐵。
奮髯掉尾初出穴,昂頭四顧吐其舌。
雙睛忽動飛電回,層崖長嘯陰風來。
山中藜藿誰敢采,野外狐兔皆悲哀。
嗟虎之猛有如此,自是貪殘日無已。
豈無壯士裴將軍,彎弓射之殄其類。
方今上有明圣君,廣愛民物懷深仁。
推誠不但祝羅網,登用牧守需賢人。
四郊無事民安靜,有若劉昆多善政。
嗟虎雖猛當如何,胡為飲泉卷之阿,明當負子東渡河。
分量各有窮,升龠不受斗。
滿盈靡懷懼,覆敗乃自取。
衣笥無復裈,食案有三韭。
貧狹雖可嗤,比汝差耐久。
門冷荒車轍,囊空別醉鄉。
懶行眠亦好,倦話默何傷。
野叟占幽夢,山僧送秘方。
病懷雖忽忽,隨事答年光。
涼月參差白露漙,請看賓主罄清歡。
麟符玉節交相映,鳳竹鸞絲殊未闌。
百谷方登倉庚足,七州無事里閭安。
樽前莫惜山頹玉,四者能兼自古難。
鯫生藜莧腸,食事一飽足。腥腐色所難,況乃衷酖毒。
彭亨強名魚,殺氣孕慘黷。既非養生具,宜謝砧幾酷。
吳儂真差事,網索不遺育。捐生決下箸,縮手汗童仆。
朝來里中子,饞吻不待熟。濃睡喚不譍,已落新鬼錄。
百年三寸咽,水陸富肴?。一物不登俎,未負將軍腹。
為口忘計身,饕死何足哭。作俑者誰歟,至今走末俗。
或云先王意,除惡如藝菽。逆梟與毒獍,歲歲參幣玉。
芟夷入薦羞,蓋欲殲種族。生死有定數,斷命烏可續。
適丁是時者,未易一理局。黿鼎子公怒,羊羹華元衄。
異味古所珍,無事苦畏縮。駢頭訌此語,戒諭袛取瀆。
聾盲死不悟,明知諒已燭。
正過重陽一月時,龜堂歡喜抱孫枝。
棄襦已足驚關吏,堆笏寧惟取世資。
落筆千言猶細事,讀書萬卷要深期。
汝翁豪杰非今士,不用擔簦更覓師。
青青磵上松,鬰鬰磵底柏。
松森上曾云,柏跼抱幽石。
偃植雖不同,臭味乃相得。
千霜與百雪,偶立眾芳側。
眾芳豈不好,歲晏掃無跡。
廣廈罩群木,萬牛挽山澤。
松材可世用,攀援入王國。
草木豈有情,亦復念離析。
君看此翠柏,錯莫無顏色。
孤陰愁月夜,獨籟怨風夕。
蒼官何當歸,相望長相憶。
春風吹夢驀江飛,行盡江南只片時。
深院無人自驚覺,夕陽芳樹乳鴉啼。
背立粧臺髻鬟懶,鏡鸞應見茸茸眼。
不須回首更嫣然,劉郎已自無腸斷。
晨幾手作墨,午窗身硙茶。
豈惟要小勞,亦以御百邪。
兒童不解此,傾心逐紛華。
君看如山禍,萌在一念差。
交舊天涯曉宿稀,年來獨子付心期。
滿床文史對談處,萬里風霜并轡時。
雨滴空階憐夜榻,吟牽芳草夢春池。
合沙橋下東流水,雙鯉何時上釣絲。
國不可以無菑眚,身不可以無疢疾。
無菑之國亂或更速,無疾之身死或無日。
昆夷??狁無害于周之王,辟土富國無救于隋之亡。
壯夫一臥多不起,速死未必皆羸尪。
古來惡疾棄空谷,往往更得度世方。
我年九十理不長,況復三日病在床。
天公念之亦已至,儆戒不使須臾忘。
起居飲食每自省,常若嚴師畏友在我傍。
躋民仁壽則非職,且為老憊針膏肓。
放翁病過秋,忽起作醉墨。
正如久蟄龍,青天飛霹靂。
雖云墮怪奇,要勝常憫默。
一朝此翁死,千金求不得。
歸老家山一幅巾,俗間那可與知聞。
舉杯每屬江頭月,贈客時緘谷口云。
行采菖蒲緣蘚磴,臥浮舴艋入鷗群。
力營隠趣君無怪,作得閑人要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