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山劍泉二臺史邀集紫陽洞用前韻簡呈二首
紫陽名洞傳先宋,勝日招邀帝史同。瑞石秋陰長隱霧,真仙蛻化久乘風。心傷妙麗窺能遍,跡入幽奇訪不窮。最是湖山稱佳興,煙蘿斜日繞花驄。
舊事千春靈境秘,中臺乘暇騁游同。幽花自吐石林氣,古木長回巖閣風。人世多憂苦相系,仙庭有路誰能窮。徑須赤手排閶闔,乞君如龍八尺驄。
紫陽名洞傳先宋,勝日招邀帝史同。瑞石秋陰長隱霧,真仙蛻化久乘風。心傷妙麗窺能遍,跡入幽奇訪不窮。最是湖山稱佳興,煙蘿斜日繞花驄。
舊事千春靈境秘,中臺乘暇騁游同。幽花自吐石林氣,古木長回巖閣風。人世多憂苦相系,仙庭有路誰能窮。徑須赤手排閶闔,乞君如龍八尺驄。
其一:紫陽洞的美名自宋朝便流傳,良辰吉日與臺史同被邀請至此。吉祥的巖石在秋陰中常隱于霧里,真仙已蛻化乘清風長久離去。遍觀奇妙美景心中感傷,探訪幽奇之境興致無窮。最稱心意的是湖山勝景,煙蘿與斜日環繞著花驄馬。其二:千年舊事里靈境隱秘,趁中臺閑暇共游同賞。幽花自吐石林的清潤之氣,古木常卷巖閣的山風。人間多有憂愁苦于牽絆,仙庭雖有路徑誰能窮究?應當空手直闖天門,求您賜我八尺如龍的花驄。
先宋:前朝宋朝;帝史:指朝廷臺史;瑞石:吉祥的巖石;蛻化:道家指仙去;花驄:毛色斑駁的馬;中臺:指臺史官職或中間高臺;閶闔:傳說中的天門;赤手:空手,此處指無所憑借;八尺驄:高大的駿馬
此詩為詩人應右山、劍泉兩位臺史之邀,同游宋代以來聞名的紫陽洞時所作,用前作之韻回贈。創作時詩人沉浸于洞中山水之奇,觸景生情,結合對仙蹤的聯想與對人世的感慨,寫下這兩首酬和之作。
兩首詩以游紫陽洞為線索,既描繪洞中山石、花木、煙日等幽奇之景,又融入對真仙、仙庭的想象,在自然與超脫的交織中,展現詩人對美景的贊賞與對擺脫俗務的向往,語言凝練,意境清逸,是文人雅集酬唱的典型之作。
陽羨溪山好,吾將老、曾見昔賢心。念此語空留,買田未遂,桃源一別,舊路難尋。嘆人生,幾回王子棹,徒付伯牙琴。爭似山人,煙霞占斷,洞天深隱,高臥長吟。
向仙臺佛窟,看紫煙斂散,白日升沉。時聽端流激玉,巖溜淙金。更健步堪游,底須策杖,直鉤可釣,不用敲針。何日扁舟滆水,獨訪云林。
何人寒夜苦相思,
猶憶臨岐贈一枝。
百丈再參惟馬祖,
慈明總院屬楊岐。
出籠孤鶴摶風疾,
穿市泥牛蹴月奇。
鴨綠江頭頻斫額,
好將消息寄邊陲。
衍碧樓頭咽玉簫,
平蕪漫漫樹迢迢。
江山舊事猶能說,
淚灑燕支染六朝。
玩世窮年簿領間
茅庵佳處托荊關
藏身一影如文豹
霧雨層層海上山
翠巖仙洞白云深,
躡石捫蘿一訪尋。
真馭不逢山色映,
澗風吹袂冷森森。
翠袖舞春暉,
光風圣得知。
夜深渾不寐,
玉露點羅衣。
流水高山老伯牙
孤桐誰許碧籠紗
枕痕春色天長午
坐對薔薇一樹花
眩轉金波凝不闌,
特尋佳處閣團團。
南飛烏鵲噇眠去,
獨與飛來小朵看。
蝠堂拈素管,
清氣欲全收。
大麓千屏峙,
長河一線浮。
云根生石窟,
月影瀉霜湫。
會得超塵意,
諸天見自由。
桐月影,散如錢。
蜀錦芙蓉罨碧煙。
其奈秋心都未識,授衣欣得晚晴天。
閶闔沉沉萬里遙,五云深處擁簫韶。
誰將麟史開春講,日有龍旂候早朝。
黃閣雍雍周俊彥,金貂楚楚漢驃姚。
如君獨上憂時策,越嶺東南見海潮。
鹽筴寬閩甚,兵權慮蜀多。
閩民今可矣,蜀事竟如何。
便好尸而祝,初無玷可磨。
繄誰求徑捷,行陸強風波。
淑德生全美,深閨禮自防。訓嚴今孟母,誓苦昔共姜。科欲傳三世,兒令學四方。棲鸞吾所愛,千里索銘章。
獨力持家老,真如烈丈夫。齋明供蘊藻,服飾厭金珠。甲子祗馀六,鸞雌嘆久孤。悲笳講山路,寒日澹霜蕪。
秋風昨夜振庭柯
欲寄衣裘無便過
料汝羈愁如落葉
蕭騷偏逐晚風多
曙色遲遲聽杜鵑,
午風漠漠見鶯遷。
韶華總似君心擲,
不用憐芳怨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