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柳道傳黃晉卿兩生 其三
盈盈黃菊叢,
栽培費時日。
依依五絲瓜,
引蔓墻籬出。
于今想新花,
于今長秋實。
花實豈不時,
灌溉尚期密。
毋令根荄傷,
委棄等藜蒺。
盈盈黃菊叢,
栽培費時日。
依依五絲瓜,
引蔓墻籬出。
于今想新花,
于今長秋實。
花實豈不時,
灌溉尚期密。
毋令根荄傷,
委棄等藜蒺。
茂盛的黃菊一叢叢,栽培它花費了不少時間。柔美的五絲瓜,藤蔓沿著墻籬攀爬生長。如今想著它綻放新花,如今已結出秋日的果實。花果難道不是按時生長?仍需密集灌溉來養護。不要讓根須受到損傷,否則會被丟棄如同藜蒺一般。
盈盈:形容植物茂盛的樣子。
依依:輕柔、嬌美的樣子。
蔓:植物的藤蔓。
荄(gāi):草根,這里指植物的根部。
藜蒺(lí jí):藜和蒺藜,兩種野生草本植物,此處代指被遺棄的雜草。
柳道傳(柳貫)、黃晉卿(黃溍)與作者(疑為元代文人吳萊,三人同屬“儒林四杰”)為志同道合的友人。此詩當作于元代,作者通過植物栽培的日常觀察,以物喻人,勸勉二生在學問或品德修養上需耐心積累、精心維護根本,勿因疏忽而荒廢。
全詩以植物栽培為喻,前半鋪陳黃菊、五絲瓜的生長過程,后半強調灌溉護根的重要性,最終以“毋令根荄傷”點明主旨,勸勉友人注重基礎、持續努力。托物言志,道理深刻而語言平實,體現元代文人以小見大的創作特色。
漢掖通沙塞,邊兵護草腓。
將行司馬令,助以鐵冠威。
白露鷹初下,黃塵騎欲飛。
明年春酒熟,留酌二星歸。
寶鏡頒神節,凝規寫圣情。
千秋題作字,長壽帶為名。
月向天邊下,花從日里生。
不承懸象意,誰辨照心明。
堂邑山林美,朝恩晦日游。
園亭含淑氣,竹樹繞春流。
舞席千花妓,歌船五彩樓。
群歡與王澤,歲歲滿皇州。
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
誦詩聞國政,講易見天心。
位竊和羹重,恩叨醉酒深。
緩歌春興曲,情竭為知音。
周召嘗分陜,詩書空復傳。
何如萬乘眷,追賞二南篇。
郡帶洪河側,宮臨大道邊。
洛城將日近,佳氣滿山川。
青氣含春雨,知從岱岳來。
行云避師出,灑雨待車回。
厭浥塵清道,空蒙柳映臺。
最宜三五夜,晴月九重開。
翼翼宸恩永,煌煌福地開。離光升寶殿,震氣繞香臺。上界幡花合,中天伎樂來。愿君無量壽,仙樂屢徘徊。
朗朗神居峻,軒軒瑞象威。圣君成愿果,太子拂天衣。至樂三靈會,深仁四皓歸。還聞渦水曲,更繞白云飛。
孔圣家鄒魯,儒風藹典墳。
龍驂回舊宅,鳳德詠余芬。
入室神如在,升堂樂似聞。
懸知一王法,今日待明君。
疇昔同聲友,騫飛出鳳池。
風云一蕩薄,日月屢參差。
此別黃葉下,前期安可知。
誰憐楚南樹,不為歲寒移。
隴首名公石,來承圣劄歸。
魚龍生意態,鉤劍動铓輝。
字得神明保,詞慚少女徽。
誰家羽林將,又逐鳳書飛。
梁王池館好,曉日鳳樓通。
竹町羅千衛,蘭筵降兩宮。
清歌芳樹下,妙舞落花中。
臣覺筵中聽,還如大國風。
西掖持醇酒,東山就白云。
開軒綠池映,命席紫蘭芬。
舞度花為伴,鶯來管作群。
太平多樂事,春物共氛氳。
千行發御柳,一葉下仙筇。
青浦宸游至,朱城佳氣濃。
云霞交暮色,草樹喜春容。
藹藹天旗轉,清笳入九重。
寒山上半空,臨眺盡寰中。
是日巡游處,晴光遠近同。
川明分渭水,樹暗辨新豐。
巖壑清音暮,天歌起大風。
青組言從史,鴻都忽見求。
款言人向老,飲別歲方秋。
仿佛長安陌,平生是舊游。
何時復相遇,宛在水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