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河停舟避風
郁郁倦游客,飄飄泊岸舟。
狂飆成晝晦,暝色動鄉愁。
日月雙輪轉,身名一葉浮。
細看川上逝,此意共悠悠。
郁郁倦游客,飄飄泊岸舟。
狂飆成晝晦,暝色動鄉愁。
日月雙輪轉,身名一葉浮。
細看川上逝,此意共悠悠。
心情沉悶厭倦漂泊的旅人,如那漂泊不定停泊岸邊的孤舟。猛烈的狂風讓白晝變得昏暗,暮色降臨更引發了我的思鄉之愁。日月如雙輪不停轉動流逝,自身與聲名如一片葉子隨波漂浮。仔細看河水中流逝的波浪,這種感慨與流水一樣悠長深遠。
郁郁:憂郁沉悶的樣子。
倦游:厭倦了旅途漂泊。
狂飆:猛烈的大風。
晝晦:白天變得昏暗。
暝色:暮色,黃昏的天色。
雙輪轉:比喻日月交替,時間流逝如車輪轉動。
一葉浮:形容自身與聲名像一片樹葉在水中漂浮,漂泊無依。
川上逝:化用《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指時間如河水般流逝。
悠悠:長久、深遠的樣子。
此詩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但結合‘潞河’(今北京通惠河)及‘停舟避風’的情境,推測為詩人旅經潞河時因風停泊,觸景生情所作。詩人可能處于漂泊旅途之中,面對自然風雨與人生漂泊,生發出對時間、身名的感慨。
《潞河停舟避風》通過描寫停舟避風時的所見所感,由自然之景(狂飆、暝色)引發行旅之愁(鄉愁),進而升華至對時間流逝(日月輪轉、川上逝)與身名漂泊(一葉浮)的哲思,情感從具體的鄉愁擴展到人生的深沉感慨,意境沉郁悠遠,體現了詩人對人生際遇的深刻思考。
風雨崇朝滑路斜,
老人愁坐在天涯。
夜來卻有還家夢,
喜見庭前萬壽花。
紫芝別我天臺去,
翁十深山自結茅。
但見春愁隨日長,
不知庭葉蔽禽巢。
木落江空鴻雁橫,高秋倦客不勝情。中原父老憂河決,南徼黔黎望賊平。漢武宣房歌瓠子,魯連遼海卻秦兵。西風獨倚層樓上,把酒無言對月明。
慈云嶺下拜郊臺,遺老曾看鹵簿來。自昔祊田供黍稷,于今輦道沒蒿萊。金河雁過沈寒日,銀海鳧飛化劫灰。更上高丘表忠觀,殘碑剝落重興哀。
樓臺三島外,鐘磬五云端。
入谷仙源迥,攀蘿鳥道難。
泉聲丹灶冷,花影玉笙寒。
坐覺天風起,神游極渺漫。
詩篇圓熟無凝滯,
四六雍容有典型。
請君持上圖書府,
要與紫微俱殺青。
人遠看來短
山遙淡欲無
水邊漁舍密
天際客帆孤
二月煙花奈客行,小紅橋外雨初晴。
最憐明遠傷時后,猶有隋家水調聲。
六代山河殘雪盡,早春城郭綠楊生。
千秋嗚咽邗溝水,入世樊川別有情。
漸西風吹送五分秋,秋清滿天南。正文心聲共、詩懷雅結、裾約盟簪。陋室聯翩俊侶,佳句性偏耽。入望風光遠,空際浮藍。
隔座飛花不了,早輕紅點點,飄到鉤簾。喜風流人物,雅韻笑分拈。且休問、陰晴明日,有亂愁、盡趁醉中戡。他朝約,看黃花綻,綠醑杯銜。
去王猶諷諫
懷祖重傷情
誰識有韋孟
人惟說穆生
忽換笙簫作鼓笳,
更驚烽火失煙霞。
海風吹折青松樹,
何惜江村一朵花。
羨君節鉞近燕都,
匡濟胸開五岳圖。
昭代忠貞推姓氏,
宦游詩卷滿江湖。
身憐小草秋云遠,
家對荒陲海月孤。
為問津門天際客,
高情還似昔年無。
夜來微雨過,澗谷生春水。土脈肥薺苗,煙痕帶梅蕊。
元宵天氣好,梅謝薺還生。野水浮煙雨,孤村帶鳥聲。
柱杖墻陰潤,閑尋薺菜挑。不禁芳草外,初日下梅梢。
踏青何處去,春事歸野菜。便覺與時新,閒身尤可愛。
水國春已生,微波漾洲渚。時見挑菜人,臨風自凝佇。
晴村多暖靄,花處是輕煙。梅片紛紛下,迎人到酒邊。
婀娜煙中梅,花飛有底急。蜂觸香車來,煙凝為誰濕。
雨后乍晴時,春意滿村落。香處是梅花,青煙動林薄。
一年春好處,都在水邊梅。似雪因風起,和煙帶月來。
潦倒春無藉,山深不出門。籬根尋野菜,花外見煙村。
吏部名高世所尊
一傳曾說誤金根
陵陽父子風流勝
政似蘇家擅蜀門
薰風自南來,
殿閣生微涼。
百年渾似醉,
三萬六千場。
休擬議,
莫思量。
錦鱗一躍化龍去,
無限癡人戽夜塘。
仙人海上似盧敖,銀闕回瞻日月高。
綠發晝移青雀舫,白云春擁赤麟袍。
西京樞筦新投老,南國歌辭早命騷。
玉箭金芝持欲贈,十洲曾不隔煙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