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登九華觀
樓臺三島外,鐘磬五云端。
入谷仙源迥,攀蘿鳥道難。
泉聲丹灶冷,花影玉笙寒。
坐覺天風起,神游極渺漫。
樓臺三島外,鐘磬五云端。
入谷仙源迥,攀蘿鳥道難。
泉聲丹灶冷,花影玉笙寒。
坐覺天風起,神游極渺漫。
九華觀的樓臺仿佛矗立在海上三島之外,鐘磬之聲回蕩在五彩云間。進入山谷,仙源之路顯得那么遙遠;攀援藤蘿,山間鳥道艱難難行。泉聲伴著冷寂的丹灶,花影映著清寒的玉笙。靜坐間只覺天風拂起,心神游于那遼闊無邊的遠方。
三島:傳說中海上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五云:五彩祥云,常指仙人所居之處。
仙源:仙人居住的地方,此處指九華觀所在的清幽之地。
鳥道:形容險峻狹窄、僅容飛鳥通行的山路。
丹灶:煉丹用的爐灶,代指道教修煉場所。
玉笙:玉制的笙管樂器,此處指道觀中可能存在的法器或樂器。
渺漫:遼闊無邊的樣子。
此詩約作于唐代,具體時間未詳。九華觀為唐代著名道觀,多為文人雅士登臨題詠之地。詩人春日登山訪觀,見其高踞山巔、云霧繚繞,環境清幽如仙境,故賦詩以記其景其情。
全詩以登觀游賞為線索,通過對九華觀及沿途奇景的描繪,借助道教文化意象,營造出超脫塵世的意境,展現了詩人對自然之美與仙逸之境的向往,語言凝練而富有畫面感,是唐代山水道觀詩的典型之作。
雪滿寒江壓酒旗,江南無處不堪題。小舟載得梅花去,渡領春風過水西。
馀姚江上故王孫,黃鶴山中講世昏。冰玉聲華過衛樂,丹青事業在乾坤。半途忍棄妻兒面,一念應懷父母恩。泚筆為修潛德傳,無多老淚只銷魂。
自笑是迂儒,誠宜與世疏。左遷猶上疏,薄俸亦抄書。漠漠花侵眼,蕭蕭發映梳。唯當早休去,幽處卜吾廬。
涼風從北來,騷屑□南林。流云掩徂暉,廖廓結重陰。感時長□息,矯□發孤吟。河冰知路寒,思遠知憂深。亹亹行采芝,悠悠念所欽。
臥病山中華發侵,秋江松桂稍成林。主恩幸自容蕭散,客難誰應學陸沈。千里星河天上夜,百年萍梗別來心。儒臣畫閣今應近,三殿卿云歲月深。
雪里豪吟忘旦暮,句中深念亦黔黎。才高豈待搜尋得,興劇時同戲謔為。稍出肺肝酬大造,還將風雅訓諸兒。余衰已甚應藏拙,試問年來和者誰。
淮口平沙漲,檣烏向日斜。微云變蒼狗,輕浪蹙浮花。風勁回飛雁,林喧集暝鴉。河流應未閉,遲我到京華。
我有鳳鸞奇字,唾向玫瑰花里。入手月如規,夜遲遲。眼角眉端投準,都是別來情分。他日月重明,作么生?
緬彼崔嵬,坤土而隆。匪砌匪砠,弗赭弗童。我興瞻之,念母劬躬。嵌巖窈深,可以容與。其岑其蔚,膏發泉乳。我心孔悲,念母鞠撫。曖翠在庭,朝爽盈襟。宛兮慈顏,春和煦林。孰是金行,為此慘栗。鶴發其髟,霜露既集。攢峰叢巒,羅立閒閒。既有令子,亦有賢孫。風木之悲,寸草之傷。甘旨在庖,綵烏在堂。祿薄養豐,其樂如何。豐而弗逮,所慨實多。移忠之孝,亶惟盡瘁。教忠繄母,展也孝子。孝子終身,悠悠瞻此。
一上香臺看落暉,沙村孤樹晚依依。老僧不出青山寺,只有鐘聲送客歸。
微醉帶歡春意足,密期成約晚晴多。飛花落處焚香篆,乳燕歸時捲幔羅。
月色溪容雅更宜,石門羅屋好棲遲。溪稱愚叟元非辱,月與幽人故有期。入暝銜流澄似練,當秋濯魄澹如圭。君知天地元無系,卷里煙波手自隨。
君不見會稽楊廉夫,醉吹鐵笛聲嗚嗚。又不見虎林張伯雨,靈石溪邊待輕舉。二子道異出處殊,長歌短吟意則俱。薛生相人兩眼耀流電,二子喜之皆贈以所制之詩書。詩如于闐璊玉裝劍璏,書似昆吾寶刀切琳腴。生矜袖中有明月,出以照我白髭須。我須日加白,我面歲增黑。筆硯慚久蕪,江湖厭為客。生工鑒人知我者,虞翻骨屯由命也。兒癡家貧四壁立,誰為老韓念東野?生見張楊煩寄聲,老來何處堪歸耕?珠藏深淵劍在匣,夜夜空谷騰光晶。
與君過從卅年闊,人事生計兩見拮。文章百世多坎坷,天意從來妒英物。昔日蘭蕙今為芻,坐令磨損青青發。蚌生瑩珠終召殃,象有美牙遭獵殺。古來賢豪越萬千,遭時不遇同乖折。梁鴻初鳴五噫歌,埋名魯濱方能脫。淵明為官厭逢迎,卒棄印綬就高潔。人生得失莫關心,陋巷簞食皆可悅。一花一石自怡情,何事對空書咄咄?昨觀吾君案上珍,制作精美且奇崛。五岳崢嶸咫尺間,朽株枯木生機勃。巧思奇構極匠心,精妙直可供殿闕。君有芷蘭且自賞,豈向浮生求聞達。性靜情逸堪養怡,適時安命亦俊杰。
火葬壞吳俗,沿愚罔知教。體魄輕父母,死即畀野燎。何異炎人?,亦類儀渠燒。古斂以周身,致慮防臭暴。復棺益之槨,厚土事窆燾。區區人子敬,鄭重寓私孝。燕師慘掘焚,齊人愾敵效。子豈忍父母,炮烙曾無覺。曹侯憫其弊,古訓不可吊。辟園號漏澤,叢瘞周四墺。士庶尚有言,地局寧盡窖。其言聞之公,擊節嘆且笑。吳愚不聰明,耳目涂泥淖。譬諸黔婁衾,不足我奚校。我為名教惜,?埴聊盲導。虐死茍無親,逆生馴亦要。勿謂一爝微,大惡由茲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