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峰
彌勒高峰像宛然,坦懷趺坐眾峰前。
煙云久飫彭亨腹,文字誰劖混沌天。
山半僧歸猶喜客,松陰榻靜且逃禪。
午鐘一飯山蔬飽,乘興還尋十丈蓮。
彌勒高峰像宛然,坦懷趺坐眾峰前。
煙云久飫彭亨腹,文字誰劖混沌天。
山半僧歸猶喜客,松陰榻靜且逃禪。
午鐘一飯山蔬飽,乘興還尋十丈蓮。
彌勒峰高聳入云,其形狀宛如彌勒佛一般逼真,袒露胸懷,盤腿端坐在眾多山峰之前。煙云長久地縈繞在它那仿佛大腹便便的山體上,可又有誰能在這混沌的天地間刻下文字來描繪它呢。半山腰有僧人歸來,還熱情地歡迎客人,松蔭下的禪榻安靜,正好可以在此逃避塵世、參禪悟道。中午聽著鐘聲吃了一頓山間蔬菜,吃得飽飽的,乘興還去尋找那如十丈蓮花般的美景。
宛然:仿佛,逼真的樣子。
趺坐:盤腿而坐。
飫:飽食,這里是縈繞的意思。彭亨:形容肚子膨大的樣子。
劖(chán):刻。混沌天:指天地未開辟前的狀態,這里形容山峰的原始、混沌。
逃禪:逃避世事,參禪悟道。
十丈蓮:可能指蓮花形狀的山峰或美景。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是在游覽彌勒峰時,被其景色所吸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詩人或許處于一種對塵世生活有所厭倦,渴望在自然中尋求寧靜和精神寄托的心境。
這首詩以彌勒峰為描寫對象,生動地描繪了山峰的形態和山間的清幽景色,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禪意生活的追求。在文學上,它以獨特的視角和清新的語言,為讀者呈現了一幅別具一格的山水畫卷。
甜似黃連微帶澀,苦如甘草略含辛。 一回點過一回別,只恐難瞞無舌人。
人愛名與利,我愛水與山。 人樂紛而競,我樂靜而閑。 所以西巖地,千古無人看。 雖看亦不愛,雖賞亦不歡。 欣然會予心,卜筑于其間。 有石極峭屼,有泉極清寒。 流觴與祓禊,終日堪盤桓。 此樂為我設,信哉居之安。
覆水難收滿竺峰,如何臨死更摩胸。 說無說有成生滅,并付春風一夢中。
此地那堪再度年?此身慚傀在燈前。 夢中失哭兒呼我,天末招魂鳥降筵。 好友多從忠節傳,人情不盡絕交篇。 于今屈指幾回死,未死猶然被病眠。
此地那堪再度年, 此身慚愧在燈前。 夢中失哭兒呼我, 天末招魂鳥降筵。 好友多從忠節傳, 人情不盡絕交篇。 于今屈指幾回死, 未死猶然被病眠。
弁陽片石出塘棲,馀墨猶然積水湄。 一半已書亡宋事,更留一半寫今時。
剩水殘山字句饒,剡源仁近共推敲。 硯中斑駁遺民淚,井底千年恨未銷。
離思滿春江,當時事、爭忍不思量。記芳徑月斜,憑肩私語,蘭舟風軟,攜手尋芳。回首處,青山遮望眼,綠柳系柔腸。云落雨零,燕愁鶯恨,寶釵留股,鸞鏡分光。天涯飄零客,情緣向何處,最是難忘。猶剩滿襟清淚,半臂余香。□心似雨花,一枝寂寞,夢隨風絮,萬里悠揚。誰信覺來依舊,煙水茫茫。
千門夜色霏香霧。又春滿、朝天路。回首舊游誰與語。金波影里,水晶簾下,總是關心處。征衫著破愁成縷。留滯京塵甚時去。旅館蕭條情最苦。燈無人點,酒無人舉。睡也無人覷。
王謝高門江鮑才,東游何用更裴回。 弦歌好就吳鄉拜,簪組初從魏闕來。 清酒一尊攜瀲滟,舊詩千首貯瓊瑰。 健颿輕櫂須行樂,莫效當時庾信哀。
道直心無愧,師嚴貌有威。 上方虛席待,公忽掛冠歸。 王室懷元老,天星掩少微。 簪紳競相吊,奚獨我心悲。
霅溪灣里釣魚翁,舴艋為家西復東。 江上雪,浦邊風,笑著荷衣不嘆窮。
松江蟹舍主人歡,菰飯莼羹亦共餐。 楓葉落,荻花干,醉宿漁舟不覺寒。
青草湖中月正圓,巴陵漁父棹歌連。 釣車子,橛頭船,樂在風波不用仙。
釣臺漁父褐為裘,兩兩三三舴艋舟。 能縱棹,慣乘流,長江白浪不曾憂。
窗間梅熟落蒂,墻下筍成出林。 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