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謹硯(四首選二)
弁陽片石出塘棲,馀墨猶然積水湄。 一半已書亡宋事,更留一半寫今時。
剩水殘山字句饒,剡源仁近共推敲。 硯中斑駁遺民淚,井底千年恨未銷。
弁陽片石出塘棲,馀墨猶然積水湄。 一半已書亡宋事,更留一半寫今時。
剩水殘山字句饒,剡源仁近共推敲。 硯中斑駁遺民淚,井底千年恨未銷。
咸淳天子憐臣老,紫殿清華極邃情。賦祿玉隆真晝錦,有時聽得步虛聲。
大勞崮,地接五茶高。積鐵云中超萬劫,渥丹霞外峙三標。天樂響瓊璈。
青山茅屋白云中,汲水煎茶火正紅。十載不聞塵世事,飽聽石鼎煮松風。
同宗同學復同年,十載橫經在蜀川。施教夙聞風化溥,遷官今喜寵恩偏。客窗未盡連床興,潞渚俄移下水船。沙麓講馀無事日,平安母惜雁來傳。
古人不可見,古月還至今。每因古時月,得見古人心。月即有圓缺,心非有存沒。將心與月比,光明祗如一。一日復一日,一月復一月。坐看明鏡中,顏色曉夜別。日夜不我與,少壯能幾時。寸陰倘不惜,后悔將安追。天地最鉅物,人身實至微。身焉不自尊,曷以配兩儀。仰惟古圣賢,充實有光輝。因憐蠢蠢徒,鳥獸安須麋。讀書雖窮經,學道在窮仁。經通乃知至,仁得斯成人。束發吾有志,辛苦今十春。朝聞可夕死,誰當負斯文。燈殘花猶結,木爛菌方采。物既就凋零,秀氣終有在。惟人最靈明,慎勿輕自待。堂堂七尺軀,不朽可千載。腐草幻熠耀,光燄終不遐。雀入水為蛤,乃更混泥沙。根器本如此,變化亦復爾。不聞北溟鯤,一舉三千里。鳳皇無竹實,無以充朝饑。麒麟遇畋夫,乃比麇與麋。君子負道德,不遇將奚為。所以魯中叟,終身竟棲棲。人情本多欲,外物相牽攻。富貴恨不早,功名恨難崇。孰知二物者,轉盻春華空。君看燈上蛾,何以保其終。南園種藜莧,北苑藝瓜姜。食蔬豈不美,淡薄味孔長。如何元相國,胡椒積盈倉。終然襪塞口,徒死可憐傷。山枯因產玉,川竭緣孕珠。珠玉到人間,禍胎不可除。脫粟足為飯,裂布足為襦。吾寧謝華好,樸素以為娛。
昨夕塵情濁,惉惉結不舒。夢中馮伯子,命我勿區區。
古來明哲守厥身,天下國家難比倫。有欲無欲恒守真,仙珠道玉保抱頻。澹泊無為康我神,蟠龍翥鳳孰可馴。華山枕畔華胥人,才聞避紂復避秦,天然一曲桃花津。
物物心休,般般事已,進入退己從長。無爭上士,柔弱勝剛強。坦蕩逍遙度日,處清凈、成就圓方。懷修煉,亙初靈物,決要鼎中藏。難忘唯是道,如饑似飯,如渴思漿。似嬰兒尋母,專一思量。急救自家性命,調真息、不要忙忙。常細細,綿綿來往,功到赴蓬莊。
華月澄澄宿霧收,萬家燈火見皇州。天閽虎豹依霄漢,人海魚龍混斗牛。公子錦韉鳴玉勒,內家珠箔控銀鉤。道旁亦有揚雄宅,寂寞蕓窗冷似秋。
清寧宮里早朝回,四翟冠高比上臺。識遍朱門金字榜,眾中誇道不凡才。
落英堆砌無人管,幾點蔫紅。偷入簾櫳。要與多情訴晚風。鴛鴦被冷驚春睡,羞把菱銅。蹙損眉峰。不為風狂也似儂。
郡城高,昔人墮廢今人勞。城中居民負土石,城上畚鍤卒伍操。去年外壕深地底,今年內城插天起。紅旗東接漢陽小,白璧西沉贛江水。杵聲未改筑者殊,人事往往如傳車。荒碑斷礎悉輿致,仙宮梵宇空無馀。歡呼攔街走童孺,明年移家城里住。抱關舊卒鬢如絲,淚墮鴉啼城下樹。城堅池浚侔金湯,此地他年為戰場。
嘉絨有女,長居空谷。吹氣如蘭,采柏盈掬。亦載笑而載言,誰解其一腔之幽獨。嘉絨有女,長居深山。采柏盈掬,吹氣如蘭。亦載歌而載舞,誰解其五內之辛酸。
筆頭造化渺無邊,聞道春來思涌泉。定向山臺得佳句,濕云殘雪冷侵天。
九重憂責詎能分,不雨羞為出岫云。累疏丐歸今得請,保全晚節荷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