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劉憲詩二首 其二
已筑高城受虜降,
盟言端的有如江。
翠華回蹕清馳道,
繡指觀風絕犬龐。
凱奏花卿初卷甲,
詩成草圣屢題窗。
還朝有策裨聰聽,
納諫那憂以杖撞。
已筑高城受虜降,
盟言端的有如江。
翠華回蹕清馳道,
繡指觀風絕犬龐。
凱奏花卿初卷甲,
詩成草圣屢題窗。
還朝有策裨聰聽,
納諫那憂以杖撞。
已經筑起高城接受敵虜歸降,盟誓之言確實如同江水般長久。皇帝車駕返回,清理了馳道;官員巡查民情,斷絕了擾民亂象。花卿的凱旋捷報剛剛傳來收兵,草圣的詩作已多次題滿窗欞。回朝后有良策輔佐圣聽,君主納諫又何須擔憂直臣犯顏?
次韻:按照原詩的韻腳和用韻順序作詩酬和。
端的:確實、的確。
翠華:皇帝儀仗中用翠鳥羽裝飾的旗子,代指皇帝車駕。
回蹕(bì):帝王返回行宮或京城。
繡指:代指巡查民情的官員(漢代有繡衣直指,負責監察)。
犬龐:犬吠龐雜,代指擾民現象。
花卿:借指平叛將領(唐代花敬定因平叛有功被稱“花卿”)。
卷甲:收兵,指戰事結束。
草圣:指擅長草書的人,此處或指詩友劉憲。
裨(bì)聰聽:輔助君主聽聞,指提供治國建議。
杖撞:用“朱云折檻”典故(漢朱云直諫觸怒皇帝,攀殿檻幾乎被斬,后皇帝納諫修復殿檻),代指直臣進諫。
此詩為和劉憲之作,當創作于某次平叛勝利后。詩人以“次韻”形式回應友人,通過描繪受降、圣駕還朝、捷報與詩興等場景,結合對朝廷納諫的肯定,反映了當時政局穩定、君臣相得的背景。
全詩圍繞平叛勝利與朝局清明展開,既寫軍事告成(筑城受降、凱奏卷甲),又述文事雅集(草圣題窗),更以“納諫”句點明主旨,展現詩人對國家安定、君臣和洽的贊頌,語言凝練,用典貼切,是一首兼具紀實與抒情的唱和佳作。
才業人終服,聰明帝所聞。
來希段干木,去識大馮君。
金絡鳴津口,朱旗飐雁群。
山河虞舊國,簫鼓漢橫汾。
古蝶臨秋月,高樓等白云。
應同羊叔子,緩帶隔囂氛。
羽以匹夫勇,起于隴畝中。
遂將五諸侯,三年成霸功。
天下欲滅秦,無不慕強雄。
秦滅責以德,豁達歸沛公。
自矜奮私智,奔亡竟無終。
亭欄下望漢江水,浄綠無風寫鏡明。
日腳穿云射洲影,槎頭擺子出潭聲。
檣帆落處遠鄉思,砧處動時歸客情。
使者徘徊有佳興,高吟不減謝宣城。
近臣頭上黃金勝,殿前拜賜東風應。
蓼牙疏甲簇春盤,肉抹長絲何亙亙。
寬衣武卒轝至庭,人歸下筯殊難稱。
我家無火甑生塵,?柳彩花空著興。
空著興,將底為,但愿得米資晨炊,不管飛霙與麥宜。
千官隊中身最卑,五日一謁前旒垂。
買得吳門宅,歸來自種花。
春風未歌徹,東岱已魂賒。
昔作千年調,今為一日嗟。
人將鐫美德,磨石取江沙。
古人相送贈以言,今人相送舉以酒。
酒行殷勤意豈疎,酒罷躊躇悲更有。
行當何之來者誰,陜府兵吏爭迎走。
壺漿往往過函關,翰林惜別方攜手。
自言老大遇知難,愿得公詩為不朽。
公因索筆作長謠,落落寓言誠十九。
我慙竹管廁宮懸,縱合律度應非偶。
太守西行已不貧,忽獲明珠盈大斗。
歸立螭頭未是遲,暫向棠陰問遺叟。
昔我從仲父,三年在河內。
春游丹水上,花木弄粉黛。
人夸走馬來,盡眼看沒背。
薄暮半醉歸,插花紅簇隊。
使君今少年,時往勸耕耒。
安行過樹下,野杏正破颣。
何不學山公,酩酊還倒載。
令人知使君,心膽不瑣碎。
切莫懲婦翁,慷慨臨并代。
一朝由謗謫,雖去民苦愛。
實計幸不幸,豈較進與退。
因書寄此懷,繩墨老且悔。
十片寒湖滑,千秋白浪根。
蒼蒼古崖色,疊疊老苔痕。
欲象巨鼇頂,俯當科斗盆。
唯愁作險說,平地起昆侖。
洛陽交舊里,過半已凋殘。
在昔義投漆,最先悲闔棺。
誰知二紀水,重卜九原安。
聞說塞門路,白楊風更寒。
土化吳王甲,骨朽越王兵。
五月菖蒲草,千年槜李城。
蒲根蛙怒嚎,城中烏夜鳴。
吳越滅已久,客心空屏營。
落日孤亭間,悠悠鐘磬聲。
二十四年君日哦,翰林風韻郢中歌。
歲華荏苒都如昨,世事升沈亦苦多。
燕國駿蹄猶待樂,荊山美寶已逢和。
賸求海內多何用,爛醉人間理莫過。
歷覽昔賢皆泯泯,尋思魯叟自波波。
我今不敢希高躅,蹇步年來任跌??。
陶令生涯漉酒巾,門前種柳萬條新。
花今吹作蓬萊雪,曲舊得于關塞人。
應與殘紅閑是伴,不隨舞蝶去爭春。
可憐輕質都無定,一落銀河莫問津。
客亭多少路,花信幾番風。
折柳贈新翠,種桃思舊紅。
淵明節已異,潘岳趣還同。
政治有余力,歸來辭賦工。
去無珠履為上賓,進船申浦憶春申。
江田插秧鵓姑雨,絲網得魚云母鱗。
青天折桂香未滅,紫豉煑莼甘更新。
平時況可樂風月,吳物信美聊前陳。
一客逢吠狗,無箠制狗狂。
一客叱狗吠,一客言狗良。
良狗豈妄吠,好言已莫詳。
言乃仁之趨,叱乃義所當。
趨仁不顧義,非是助狗猖。
吾今不疑仁,仁義嗟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