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山水圖
青山幾里入煙霞,杖履尋春未覺賒。流水小橋村路晚,隔林應有野人家。
茅屋蕭條野水濱,柴門長掩碧蘿春。別來泉石知無恙,回首青山憶故人。
青山幾里入煙霞,杖履尋春未覺賒。流水小橋村路晚,隔林應有野人家。
茅屋蕭條野水濱,柴門長掩碧蘿春。別來泉石知無恙,回首青山憶故人。
青山連綿數里,漸漸沒入煙霞之中,我拄著拐杖、穿著鞋子去尋春,并不覺得路途遙遠。夕陽西下,沿著村中小路,走過流水上的小橋,隔著樹林,應該有山野人家。茅屋孤寂地立在野外水邊,柴門長久緊閉,周圍是碧綠的藤蘿在春日里生長。自分別后,我知道那泉石依舊安然,回首眺望青山,不禁想起了故人。
杖履:拄杖漫步。
賒:遠。
野人家:居住在山野的人家。
碧蘿:碧綠的藤蘿。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在游歷山水時,被眼前的美景所觸動,同時可能因與友人分別,在欣賞山水之際,勾起了對故人的思念,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借描繪山水之景,抒發對自然的喜愛和對故人的思念。其特點是景中含情,以質樸的語言勾勒出優美的山水畫面。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和友情的珍視。
還是吟詩好,吟詩可養真。頤情魚戲藻,適性鳥鳴春。心氣和平候,山林蘊藉人。何如歌詠樂,妙理盡陶鈞。
門無車馬綠生苔,今日軒窗為我開。邂逅同為方外客,得攜筇杖等閒來。
道不屬知,不屬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若真達不疑之道,礙他銅盤不打老鼠。所以抽身入,還從屋里來。報教臺凳穩,聊且勸三杯。兄呼弟喚殷勤處,留得兒孫辨劫灰。未透祖師關,千難與萬難。既透祖師關,千難與萬難。未透時難即且置,既透了因甚么卻難。放下笊籬雖得價,動他杓柄大無端。與我相似,共爾無緣。打翻藥銚,傾出爐煙。還丹一粒分明在,流落人間是幾年。
西湖原是莫愁村,路印淩波繡襪跟。凈業已歸埋玉地,信根應結涌金門。鶯聲兩兩花前恨,橋影三三月下魂。茂宰憐春一憑吊,如云雖有匪思存。
生不能彎弓騎大馬,含毫伸紙徒然者。千鈞之重懸以絲,低頭淟涊聊復為。下有管樂上伯夷,高人嗤我今何之。嗚呼七歌兮歌聲闋,男兒蓋棺是非決。
英英光氣。磊落半規三十字。舊學江門。一樣深衣皂帽人。韓陵誰語。填海補天無用處。一片蒼云。中有靈均舊淚痕。
一炷清香一卷經,琳瑯振響徹云扃。仙人跨鶴凌風下,玉笛雙吹入紫庭。
壓蔗出寒漿,敲冰簇畫堂。人間正袢暑,天上絕清涼。
遙天垂雨腳,橫地起風頭。勢忽搖山樹,聲先徹竹樓。黑云迷遠岫,青野失來牛。老杜成都屋,捲茅似此不。
古木壽者數百年,柯條凋盡霜皮斑。昂首塵外不可屈,俯視萬樹柔且孱。風饕雪虐兀不動,并葉蘗蘚皆從刪。悅閱陵谷斂精采,剩有靈氣宵往還。明堂太廟卜隆棟,吁謨袞冕趨清班。或為蒙童涉江海,載茲壯士康時艱。倕輸弗作匠石逝,良材衰朽儕茅菅。暫停征轡一流盼,野僧掃紛開松關。煙蘿風筱媚空翠,猗儺無知宜朱顏。飽飯滅燭供小憩,夢見社櫟驚我頑。謂大神力辟世法,資持舊律非南山。澗阿云水足受用,子所頌禱同謗訕。質明再拜謝不敏,輪囷千尺難躋攀。擔簦陟嶺違千里,望君猶立空山間。
隱隱雷聲語暮天,欺風偷到玉堂前。紗廚浸月涼如水,贏得珠鈿臂上眠。
自愛花枝掌上紅,蛾眉如月綰春風。須知粉黛隨時變,多恐張郎畫未工。張郎新制合歡衾,醉擁紅顏燭影深。別有洞房雙玉妾,吹簫自和白頭吟。
信是周馀靡孑遺,凄涼人世海之涯。葬身幸有一坯土,閒散頭銜石虎碑。
清凈法身無可比,病后依前滴滴膿。燕鴻叫斷秋光老,落葉飄來一樣紅。
文章亦一藝,功因載道起。天籟發自然,名言醞至理。謦欬寄一時,違應占千里。我讀上古書,其文渾渾爾。吁嗟三代還,日夸雕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