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修門
露白草多黃,倚檻排孤悶。
咫尺修門繞紫煙,日遠長安近。
永日一蟬吟,深院稀來問。
獨有美人掩畫屏,盼斷江魚信。
露白草多黃,倚檻排孤悶。
咫尺修門繞紫煙,日遠長安近。
永日一蟬吟,深院稀來問。
獨有美人掩畫屏,盼斷江魚信。
秋露泛白,衰草大多枯黃,我倚靠著欄桿排解孤獨煩悶。離皇宮近在咫尺卻被紫煙繚繞難以靠近,感覺皇上遙遠而京城仿佛就在眼前。漫長的白晝只有一只蟬在低吟,深院很少有人來探訪。只有美人獨自掩著畫屏,望穿秋水盼望著遠方的音信。
露白:秋露泛白,點明季節是秋季。
修門:原指楚國郢都城門,這里借指京城皇宮之門。
紫煙:祥瑞的煙霧,這里可能象征著皇宮的神秘和難以接近。
日遠長安近:典出晉明帝幼時對長安與日遠近的回答,這里表達離皇帝遙遠。
永日:漫長的白天。
江魚信:指書信,古有魚傳尺素之說。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詞中可以推測作者可能身處京城,卻無法接近皇帝,內心苦悶。當時可能政治環境復雜,作者有抱負卻難以施展,美人盼信也可能暗示著作者對某種期望的等待。
這首詞主旨是抒發孤獨煩悶和不得志的情感。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和用典,將情感與秋景巧妙融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特別著名,但展現了詞人細膩的情感表達和一定的藝術技巧。
落日照長洲,烏啼苑上秋。百花都落盡,一水自東流。
去塵拜石久傳奇,一角樊城尚隱祠。峴苑殘碑湮點劃,墨池古柏峻柯枝。熙元日月胡能定,魏晉風華別有持。天暮襄江寒靄漸,研山獨對立多時。
野菊日爛漫,秋風隨分開。寒香與晚色,消受掌中杯。
水沒春江不見沙,河鲀吹絮荻生芽。平生所欠但一死,可更杯中論鏌邪。
窮達天應與,人間事莫論。微官長似客,遠縣豈勝村。竟日多無食,連宵不閉門。齋心調筆硯,唯寫五千言。
詳刑初拜命,觀化遽傷生。未授廷丞席,空蜚徐杜聲。金陵歸旅襯,玉峽起新塋。留得秋臺績,無慚甲第名。
松竹依依政可憐,玉葩況復睹清妍。江湖歸老成三益,泉石相輝共百年。黃鳥有聲春冉冉,翠禽無語夜娟娟。人間正熟繁華夢,幽意從今莫浪傳。
棉襖棉褲大漢裝,頭戴絨帽背靠墻。投老鄉居吾久望,袖屠龍手曝冬陽。歲暮熙然小村莊,不須太富高樓煌。衣食能夠稍馀糧,鄰來舍往時敲窗。大人不怪吾老蒼,偶住言笑二三聲;小兒不畏吾訶佯,捋我髯須踞我膛。青山安靜繞四方,隨春而綠共秋黃。有水長與山低昂,后山趨出前山航。辭年有節循水梁,沿水千村絡繹忙;禮肉精肥半相當,呼鞭著絹兒童香。我雖孤獨未遺旁,亦有人來奉醪觴;抬桌出庭桃紙張,請翁禿筆書斜行。千萬奇字久已忘,遍遍書此“喜樂長”。東家臘祭邀翁嘗,西家婚喪翁飲漿。一朝翁去聚相幫,薄棺送翁西山岡。不用碑銘記行藏,墳前栽桑無白楊。日日經過茅荊荒,偶指圮墓言兒郎:“有老昔住吾鄰房,無親無友姓名亡。臨老飄泊寄吾邦,不知何事來何鄉。稍兼癡蠢易相將,久已死矣無庸傷”。
曾為縣令氣難馴,一臥豐城幾樹春。今日幸逢張仆射,肯將寶劍贈他人。
閱盡滄桑六十年,可歌可泣幾千般。有時不暇歌和泣,且用寥寥數筆傳。
二月春光如水冷,池上倚闌觀雪影。飄飄颯颯舞回風,顛倒瑤花落天井。魚吹柳絮忽銷沉,卻避寒澌依藻荇。何處飛來雙脊令,令我悽然起遐省。
初開猶見蒂和心,今日來看花滿林。日照一團都是雪,更無紅蠟與黃金。
頻拭鐙前淚,恐沾衣上痕。不眠忘手冷,翻覺剪刀溫。
趙承旨,誰家子?王維詩畫鐘繇書,不獨行藏兩相似。文山令子燕京臣,臨川貢士官成均。名家大儒亦如此,雪樓之徒安足齒。
汝瞻當日預文盟,七十人中最妙齡。別久恨無書寄雁,夜深猶記案帷螢。我叨天幸登科甲,子盍心期紹品丁。后會阿蒙須刮目,流聲不減國蘭馨。寄我端溪玉一彎,文房取友此其端。眼中厭看珊瑚樹,掌上忻擎紫馬肝。底用千金求國手,擬封九錫霸詞壇。他時游宦南州路,免載囊中只石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