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懷
閱盡滄桑兩鬢皤
佯狂欲效接輿歌
時逢亂世功名賤
人到中年感慨多
山草昔曾經雨露
海疆今未息風波
小民已覺流離苦
況值兇荒更奈何
閱盡滄桑兩鬢皤
佯狂欲效接輿歌
時逢亂世功名賤
人到中年感慨多
山草昔曾經雨露
海疆今未息風波
小民已覺流離苦
況值兇荒更奈何
歷經世事變遷兩鬢已斑白,想要效仿接輿佯狂放歌。生逢亂世功名無足輕重,人到中年心中感慨萬千。山間小草昔曾蒙受雨露,如今海疆仍未平息動蕩。百姓已嘗顛沛流離之苦,何況遭遇災荒更無可奈何。
皤(pó):白色,此處指兩鬢斑白。
佯狂:假裝瘋癲,裝狂避世。
接輿:春秋時楚國隱士,曾唱《鳳兮》歌諷刺孔子,后成為狂士的代稱。
雨露:比喻恩澤、美好的境遇。
海疆風波:代指沿海地區的動蕩或戰亂。
兇荒:災荒,指農作物歉收、饑荒之年。
此詩當創作于社會動蕩時期(如清末民初),作者中年歷經世事滄桑,目睹海疆不寧、災荒頻發,百姓流離失所,故借詩抒懷,反映亂世中個人的無奈與對民生的憂慮。
全詩緊扣‘感懷’主題,由個人衰老起筆,延伸至對亂世功名的淡泊、對時代亂局的觀察,最終落腳于民生疾苦,層層遞進,情感真摯,是一首反映亂世眾生相的寫實之作。
華封西祝堯,貴壽多男子。
二賢無主后,貧賤大壯齒。
未成鴻鵠姿,遽頓驊騮趾。
子淵將叔度,自古不得已。
書來遠自薄寒山,繚繞洮河出古關。
今日難裁秣陵報,薤歌寥落柳車邊。
寥落留三徑,柴扉對楚江。
蟏蛸集暗壁,蜥蜴走寒窗。
松蓋欹書幌,苔衣上酒缸。
平生斷金契,到此淚成雙。
湖上荒亭臨水開,
龜文篆字積莓苔。
曲江北海今何處,
盡逐東流去不回。
攝山標勝絕,暇日諧想矚。縈紆松路深,繚繞云巖曲。
重樓回樹杪,古像鑿山腹。人遠水木清,地深蘭桂馥。
層臺聳金碧,絕頂摩凈綠。下界誠可悲,南朝紛在目。
焚香入古殿,待月出深竹。稍覺天籟清,自傷人世促。
宗雷此相遇,偃放從所欲。清論松枝低,閑吟茗花熟。
一生如土梗,萬慮相桎梏。永愿事潛師,窮年此棲宿。
偶來人境外,心賞幸隨君。古殿煙霞夕,深山松桂熏。
巖花點寒溜,石磴掃春云。清凈諸天近,喧塵下界分。
名僧康寶月,上客沈休文。共宿東林夜,清猿徹曙聞。
士友惜賢人,天朝喪守臣。才華推獨步,聲氣幸相親。
理析寰中妙,儒為席上珍。笑言成月旦,風韻挹天真。
丹地膺推擇,青油寄撫循。豈言朝象魏,翻是臥漳濱。
命賜龍泉重,追榮密印陳。撤弦驚物故,庀具見家貧。
牢落風悲笛,汍瀾涕泣巾。只嗟蒿里月,非復柳營春。
黃絹碑文在,青松隧路新。音容無處所,歸作北邙塵。
蕓閣為郎一命初,桐州寄傲十年余。
魂隨逝水歸何處,
更憶八行前日到,含凄為報秣陵書。
子春傷足日,況有寢門哀。
元伯歸全去,無由白馬來。
笳簫里巷咽,龜筮墓田開。
片石潺湲淚,含悲敘史才。
休沐君相近,時容曳履過。
花間留客久,臺上見春多。
松色明金艾,鶯聲雜玉珂。
更逢新酒熟,相與藉庭莎。
萬古荒墳在,悠然我獨尋。
寂寥紅粉盡,冥寞黃泉深。
蔓草映寒水,空郊曖夕陰。
風流有佳句,吟眺一傷心。
故人隨化往,倏忽今六霜。及我就拘限,清風留此堂。
松竹逾映蔚,芝蘭自銷亡。絕弦罷流水,聞笛同山陽。
炯如冰玉姿,粲若鸞鳳章。欲翥摧勁翮,先秋落貞芳。
正平賦鸚鵡,文考頌靈光。二子古不吊,夫君今何傷。
黃墟既杳杳,玄化亦茫茫。豈必限宿草,含凄灑衣裳。
珠樹共飛棲,分封受紫泥。
正名推五字,貴仕仰三珪。
繼組心知忝,腰章事頗齊。
蓬山有佳句,喜氣在新題。
杏林微雨霽,灼灼滿瑤華。
左掖期先至,中園景未斜。
含毫歌白雪,藉草醉流霞。
獨限金閨籍,支頤啜茗花。
駟牡龍旗慶至今,一門儒服耀華簪。
人望皆同照乘寶,
何幸末班陪兩地,陽春欲和意難任。
晝漏沉沉倦瑣闈,
西垣東觀閱芳菲。
繁花滿樹似留客,
應為主人休浣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