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余次襄太守 其三
弱齡思綺合,才高致譽早。
伯玉一匣書,雷動長安道。
文章造平淡,斯人亦已老。
達者安坎坷,志士恥枯槁。
歸云載奮飛,他山覆瑤草。
荊陽古炎隈,希霖一灑寶。
弱齡思綺合,才高致譽早。
伯玉一匣書,雷動長安道。
文章造平淡,斯人亦已老。
達者安坎坷,志士恥枯槁。
歸云載奮飛,他山覆瑤草。
荊陽古炎隈,希霖一灑寶。
年輕時文思精巧如錦繡交織,才華出眾很早就贏得贊譽。您如蘧伯玉般的一卷文章,轟動了整個長安的街巷。文章境界歸于平淡自然,您卻已到遲暮之年。通達之人安于人生坎坷,有志之士恥于困窘無為。歸云正奮力向遠方飛翔,他山之上覆蓋著珍貴香草。荊陽自古是炎熱的邊地,盼望著甘霖能滋潤這寶地。
弱齡:年輕時候。
綺合:文辭工麗,如錦繡交織。
伯玉:春秋時衛國賢大夫蘧瑗(字伯玉),此處借指余次襄,贊其才德。
雷動:形容影響大,如雷聲震動。
造平淡:達到平淡自然的藝術境界。
達者:通達事理之人。
枯槁:指困窘無作為的狀態。
瑤草:香草,喻指美好事物或人才。
炎隈(wēi):炎熱的角落,指荊陽(今湖北一帶)。
希霖:期盼的甘霖。
此詩為送別友人余次襄(曾任太守)所作。或創作于余次襄卸任或調任之際,詩人通過對其才學、文章與人生態度的評述,表達對友人的理解與期許,暗含對其才華未被充分施展的感慨,亦寄寓對其未來的美好祝愿。
全詩以'才高-譽早-文境-人老-安命-勵志-寄望'為脈絡,既肯定友人的才德與胸襟,又以自然意象傳遞慰藉與鼓勵,是一首情感真摯、層次清晰的送別詩,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關懷。
線項麻頭紋理明,
蜻蜓頭翅項渾青。
側生身分高而厚,
斗著交鋒速便贏。
朝發東俄洛,山坳布群髳。
迢迢大雪山,萬頂覆銀甌。
皎然無黑子,寒光射酸眸。
絕頂矗鄂博,哈達紛垂旒。
乃有高日僧,蹋雪迎道周。
敦多伽木嗟,紅帽薩迦流。
幨帷獻酥茶,聊以金帛酬。
西南循鳥道,玉沙畫而修。
前驅烏帽沒,乃知下危溝。
蒼松密排拶,萬幢懸碧油。
峭壁五色燦,連岡四面幽。
宿宿臥龍石,夜半魂夷猶。
轆轆轉轉,把繁華舊夢,轉歸何處?只有青山圍故國,黃葉西風菜圃。
拾橡瑤階,打魚宮沼,薄暮人歸去。銅瓶百丈,哀音歷歷如訴。
過江咫尺迷樓,宇文化及,便是韓擒虎。井底胭脂聯臂出,問爾蕭娘何處?
清夜游詞,后庭花曲,唱徹江關女。詞場本色,帝王家數然否?
征人頰熱共占霜,忽報冬溫是雨祥。正向愁邊聞吉語,三霜兩假是尋常。
一夜清霜逗曉晴,桑林脫葉似灘聲。云邊恰有驚鴻過,直作灘頭細櫓鳴。
雷轟薦福碑,天秘無文印。
字義既難明,心傳誰得正。
東湖瀉恨浪滔天,驚?瑞巖殘夢醒。
猛拍闌干,叫天不應。
哭不成兮笑不成,野花淚濕千峰影。
樓臺將送暑,風日正爭秋。
大火宵猶午,微涼朝漸浮。
紅蓮新度曲,烏桕舊傳謳。
忽憶天涯路,鹡鸰生遠憂。
疊疊重重萬里沙,高音四起亂箏琶。
空山落月驚寒蟀,孤驛斜陽數暮鴉。
自古落花不返樹,幾時飛絮得成家?
遙憐湖海飄搖子,離合關心天一涯。
大雅久沈淪,老成俱寂寞。當代仰哲人,此地宗伊洛。
弱冠揚駿聲,幽奧窮墳索。文藻麗班揚,風流邁李郭。
德輝固沖融,高懷復磅礴。素履難具陳,古人恨不作。
歲晚慕隱淪,散發臥丘壑。變化嘆猶龍,騰騫迅孤鶴。
詎意動華時,未遂潁箕樂。遠謝蘇門隈,燕薊暫棲泊。
山水失主人,孤云將焉托。遙望子云亭,松花自開落。
郊原經雨絕纖塵,短麥蒙茸蓋壟新。
霜葉妝林成錦段,溪風吹水作龍鱗。
秋山蒼翠濃如畫,晴日鮮明暖似春。
遍叩禪關止三宿,猶慚高退自由身。
湖上采花人未歸,蘇堤柳色妒春衣。踏青兒女歌聲亮,驚起鴛鴦各自飛。
雨后滿湖生翠苕,畫船歸去水迢迢。生憎蘇小墳前草,野火曾經幾度燒。
碧桃千樹。樓在花深處。冷落重門人已去。誰踏空階紅雨。
小橋才放流澌。畫船頓覺歸遲。但見煙迷堤柳,可憐吹盡春絲。
拈香負弩致殷勤,
童叟喧傳舊使君。
番社久安耕耨業,
糍盤競獻倍含欣。
我愛浮玉山,秀出贍部洲。蕭然寄瓶缽,轉瞬夏已休。
滔滔大江水,日夜東向流。潮來塔影動,孤根勢欲浮。
故人白下歸,暫聚忘宿憂。浮生旦宅中,出沒等海漚。
一器集蚊蚋,六窗喚獼猴。此身不自有,微名復何求。
江樓過鴻雁,起看天地秋。紛紛孝廉船,出外帆初收。
趙君不羈士,詞壇推宿學。胡子曠代才,妙語超等覺。
嗟予如鈍金,久已退芒角。面壁楞伽臺,龕經注梵軸。
豈能絕形累,聊以洗心濁。悠悠身后名,腐甘同草木。
良朋聚首難,歡諧謝拘束。邈哉獨鶴聲,安用候蟲續。
揮手問歸程,離愁滿林麓。江天萬里秋,孤舟何處宿。
十里輕車載酒行,陽春煙景近清明。
斟來竹葉渾忘醉,開到桃花別有情。
似遣風光酬令節,若論顏色合傾城。
此間兼擅湖山勝,何用緣溪覓落英。
天公憐我太岑寂,
每歲殷勤兩度開。
收拾落英將底用,
博山香里薦清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