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樂府五首同石閭作 其一 短歌行
野蒿上參天,荼薺稱圣賢。
枯桑何蕭蕭,飄風不崇朝。
世短裁瞬息,夜長愁莫極。
生年或欲引,藥石不可準。
綴石絲且斷,蘊熱魚自爛。
黃雀鳴復飛,毋為人所哀。
野蒿上參天,荼薺稱圣賢。
枯桑何蕭蕭,飄風不崇朝。
世短裁瞬息,夜長愁莫極。
生年或欲引,藥石不可準。
綴石絲且斷,蘊熱魚自爛。
黃雀鳴復飛,毋為人所哀。
野蒿高可接天,荼薺被稱美善。枯桑如此蕭索,暴風難終晨曉。人生短暫如瞬,長夜愁思無盡。欲延壽命無方,藥物難以為憑。系石之絲易斷,積熱魚自腐爛。黃雀鳴飛而去,莫教為人哀憐。
荼薺:荼,苦菜;薺,薺菜。二者常并稱,此處或取其美善之意。
飄風不崇朝:飄風,暴風;崇朝(zhāo),終朝,指從天亮到早飯的時間,形容時間短暫。
裁:通“才”,僅僅。
引:延長,此處指延長壽命。
綴石:系石于物,喻勉強維系。
蘊熱:積熱,指內部熱量積聚。
此詩為“擬古樂府”系列之一,當是模仿漢樂府《短歌行》舊題而作。“同石閭作”或指與友人石閭(具體身份待考)聯句或唱和。創作背景或為詩人感于人生短促、世事無常,借樂府舊題抒懷,表達對生命本質的思考。
全詩以自然景物起興,由野蒿、枯桑等物象引發生命短暫之嘆,繼以“藥石難準”“絲斷魚爛”喻生命脆弱,末以黃雀自警,勸人莫陷哀憐。主旨聚焦人生無常,語言質樸而情感深沉,體現了擬古樂府“借古題寫今情”的特點。
五更鼉鼓忽逢逢,舟子聞晴上北江。
推枕一兵辭畫戟,開門三騎到篷窗。
鹿鳴厚意陳箱篚,伐木深情綴酒腔。
小雅風流千古在,飛吟亭下此心降。
瑤池蓬島舊題名,歲晚江湖得此生。
水戰風搖疑體弱,雪欺霜壓見神清。
佩衿濟濟賢師友,蘭玉詵詵好弟兄。
笞鳳鞭鸞云澤畔,向人懷抱十分傾。
戎事急于翻白餠,人情難似塞黃河。
誰能戴雪三千丈,更踏沖風十二波。
父老共傾同社酒,兒童齊唱牧牛歌。
煩君為較田家樂,比似兵家孰少多。
郊原曖芳物,細雨青春時。
前岡遐敞地,登覽情無遺。
農畝懷歲功,壺漿祝神厘。
我慚里居氓,十載勞驅馳。
今朝幸休閑,追逐聊嘻嘻。
笑語歡成舊,盡醉靡歸期。
劍履三臺亞,旌旄十國連。
春風迎上日,秋色送歸船。
露泣千山月,云愁萬里天。
堂堂寧復有,玉立照人鮮。
儒服能軍事,人心以富行。
邑中無惡少,堂上有佳名。
死得安仁誄,生經短簿評。
哀榮有如此,何必漢公卿。
清霜染澗樹,蕭索向嚴冬。
密雨有時集,寒云無定容。
波明橫瀨出,風急遠林空。
一極窗間眺,高旻矗亂峰。
祇憑詩律作生涯,到處山林總是家。
便與清尊臥芳草,不妨皂蓋拂殘花。
側聞溫詔詢耆艾,好趁春風入殿衙。
回首能忘舊猿鶴,一篇聊爾記年華。
江山不用借花輝,滿坂黃泥落葉稀。
四海共知坡下路,昔人猶想夢中歸。
小橋暗井千年話,秋菊寒泉一縷霏。
恐被先生浮大白,尊前休說是和非。
赤手開荒徑,朱門照廣津。
兩班通印紱,三桂襲簪紳。
壽考尊鄉曲,光華勸邑人。
我生當恨晚,猶及望靈椿。
昔者登簾閣,先生病已瘳。
從容當世事,反復萬端憂。
力盡千家活,身疲十日留。
向來天下士,端為一城休。
懷疴坐竟日,晚色散幽樹。
寂歷候蟲悲,沆瀁碧草露。
端居興方澹,沉默自成趣。
羽觴歡獨持,瑤琴誰與晤。
空知玄思清,未惜年華度。
美人殊不來,歲月恐遲暮。
明日天車始建寅,今朝猶是去年人。
江城半夜傳黃紙,嘉定新書下紫宸。
山雪多情來送臘,湖波著色去迎春。
旋烘寒餠纏生菜,想見家貧憶路貧。
先生江海士,使者水曹郎。
開絹印三道,懷人天一方。
上江春水急,穿峽晚云長。
詩酒勤陶寫,中年屬易傷。
今歲何遷次,乾坤失巨人。
老生啼壞木,后學嘆迷津。
四海人才譜,三朝禮樂臣。
并將文獻去,誰與覺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