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州葉德共挽詩 其二
儒服能軍事,人心以富行。
邑中無惡少,堂上有佳名。
死得安仁誄,生經短簿評。
哀榮有如此,何必漢公卿。
儒服能軍事,人心以富行。
邑中無惡少,堂上有佳名。
死得安仁誄,生經短簿評。
哀榮有如此,何必漢公卿。
身著儒服卻能處理軍事事務,憑借讓百姓富裕的行為贏得人心。城中沒有不良少年,在任上留下美好名聲。死后能得到如潘安仁那樣的誄文悼念,生前也經過了如王珣那樣的品評。有這樣的哀榮,又何必非要做漢朝的公卿呢。
儒服:儒生的服裝,這里指有儒者氣質。
安仁誄:安仁指潘岳,字安仁,他擅長寫誄文。誄,是一種哀悼死者的文體。
短簿評:短簿指王珣,王珣曾為桓溫主簿,因身材短小,時人稱為“短主簿”。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來看,當時社會可能較為關注地方治理者的能力和品德。詩人在葉德共去世后,為表達對他的敬意和贊揚而創作此詩。
主旨是贊揚葉德共雖非高官,卻能以儒者風范治理地方,贏得百姓愛戴和良好名聲。其特點是用典自然,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體現了當時對人物品德和能力的一種價值評判。
飼罷長堤飲上流,草長莎軟百無憂。人間扣角真何事,屬意王明便有求。
春草醉春煙,深閨人獨眠。積恨顏將老,相思心欲燃。幾回明月夜,飛夢到郎邊。
客舍并州歲乍更,長途匹馬又東征。腰肢自覺虛徇祿,奔走由來只為名。北海尊罍思舊處,春風岐路別君情。微才敢附山公啟,祇笑嵇康是懶生。
昭考撫盈成,至仁弘隱惻。民安視如傷,恭己臨萬國。繼志與述事,夙夜懷兢惕。皇風益清穆,皇道彌正直。
開門涼氣入,默默坐移時。積雨逢初霽,斜陽照短籬。交秋桐落早,閏月菊開遲。朋好遙相憶,清尊何所期。
滴破愁中夢,聽殘葉上聲。新詩題未得,偏送別雖情。
秋日山田熟,山家趣轉奇。壟苞銀栗綴,墻蔓綠云垂。野飯留佳客,青錢付小兒。主人愁喪亂,數數問邊陲。
汾江物色逐年新,高友從茲永結鄰。攜上木蘭舟上去,不應忘卻此花身。
桔綠橙黃霜落候。小春天氣宜晴晝。一片祥光橫宇宙。仙樂奏。千官共祝南山壽。湛露恩波濃似酒。□堂宴罷嵩呼后。壓帽宮花紅欲溜。還拜手。瞻天望圣徘徊久。
遺山有序云:太和五年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地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為識,號曰雁邱。時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邱詞》。讀其序其詞,亦感而成詩。古汾河畔石層壘,誰瘞翮衣望一水。有雁耽情以身殉,遺山詞里慟生死。八百年頭葦復青,獵弓射雁有弦聲。灘頭叫墮雙飛翼,遂使多情轉無情。若許元公重泣淚,擰眉肯問人何為?時人空自詡情深,卻向癡心飛冷矢。此地猶眠雙雁侶,甘心彼此為折羽。應知天上是癡魂,比翼人間相對舞。我憶雁邱亦濕眸,翻將古句兌閑愁。世間但問情何物,縱說千言解未休。
諸公盡是濟世才,吾臥蓬萊亦快哉!聞說伏杉生百粵,常看飛棟斫三臺。報君未老驅贏骨,聽笛先聞吹落梅。但愿五云扶日月,相逢到處好銜杯。
病以憂時得,愁如失路何。賈生無淚久,韓信欲亡多。雪盡梅方蕾,冰開水始波。白衣歸教授,吾道在巖阿。
自昔桂陽名此山,登樓恍若見林端。山中固有誅茅地,卻許吾人背面看。
始識洋茶別一叢,自來埋沒陋鄉中。云光幾片含馀素,濤氣千層洗盡紅。薄世綺羅心似月,照人冰雪腋生風。天涯舊貢珊瑚樹,春色何曾入漢宮。
秋風吹葉下階庭,幾度尋君市上行。正似溪分兩行水,又如天斷一層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