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繆文蓀太守見示韻三首 其一
少年自悔誤題橋
卅載曾經混俗囂
今日別尋高格調
冰弦著手為君調
少年自悔誤題橋
卅載曾經混俗囂
今日別尋高格調
冰弦著手為君調
年少時我常懊悔自己曾錯誤地立下求取功名的志向,三十年來在世俗的喧囂中輾轉沉浮。如今我要另尋高雅的格調,親手撥弄冰弦為您彈奏一曲。
題橋:用司馬相如典故。據《華陽國志》載,司馬相如未發跡時過升仙橋,題柱曰'不乘高車駟馬,不過此橋',后指立志功名。此處'誤題橋'為自嘲早年對功名的執著有誤。
卅載:三十年。
混俗囂:混跡于世俗的喧囂中。
冰弦:指琴弦,因冰清玉潔的質感常喻高雅樂器;亦指琴曲的清越之聲。
調:本指彈奏,此處引申為創作或回應雅樂。
此詩為詩人回應繆文蓀太守贈詩而作。推測創作于其人生中期或晚年,歷經三十載世俗奔波后,對早年功名追求有所反思,轉而向往高雅精神生活,故以詩明志作答。
全詩以'悔—嘆—立'為脈絡,前兩句回顧早年誤志與世俗沉浮之悔,后兩句筆鋒一轉,宣告追尋高雅格調的決心。既回應友人贈詩,亦展現詩人超脫世俗、追求精神高潔的人生態度,語言簡練而情感真摯。
蕭蕭春雨密還疎,景象三時固不如。
寒入遠林鶯翅重,暖抽新麥土膏虛。
細蒙臺榭微兼日,潛漲漣漪欲動魚。
唯稱乖慵多睡者,掩門中酒覽閑書。
塞葉聲悲秋欲霜,寒山數點下牛羊。
映霞旅鴈隨疎雨,向磧行人帶夕陽。
邊騎不來沙路失,國恩深后海城荒。
胡兒向化新成長,猶自千回問漢王。
云溪古流水,春晚桃花香。
憶與我師別,片帆歸滄浪。
滄浪在何許,相思淚如雨。
黃鶴不復來,云深難別處。
石渠泉泠泠,三見菖蒲生。
日夜勞夢魂,隨波注東溟。
空懷別時惠,長讀消魔經。
長愛田家事,時時欲一過。
垣籬皆樹槿,廳院亦堆禾。
病果因風落,寒蔬向日多。
遙聞數聲笛,牛晚下前坡。
望湖關下戰,雜虜喪全師。
鳥啄豺狼將,沙埋日月旗。
牛羊奔赤狄,部落散燕耆。
都護凌晨出,銘功瘞死尸。
誰解叩干關,音容去不還。
位方尊北極,壽忽殞南山。
鳳輦應難問,龍髯不可攀。
千秋遺恨處,云物鎖橋山。
貴主和親殺氣沉,燕山閑獵鼓鼙音。
旗分雪草偷邊馬,箭入寒云落塞禽。
隴月盡牽鄉思動,戰衣誰寄淚痕深。
金釵謾作封侯別,劈破佳人萬里心。
仙馭歸何處,蒼蒼問且難。
華夷喧道德,陵垅葬衣冠。
御水穿城咽,宮花泣露寒。
九疑消息斷,空望白云端。
月冷榆關過鴈行,將軍寒笛老思鄉。
貳師骨恨千夫壯,李廣魂飛一劒長。
戍角就沙催落日,陰云分磧護飛霜。
誰知漢武輕中國,閑奪天山草木荒。
煙郭遙聞向晚雞,水平舟靜浪聲齊。
高林帶雨楊梅熟,曲岸籠云謝豹啼。
二女廟荒汀樹老,九疑山碧楚天低。
湘南自古多離怨,莫動哀吟易慘凄。
王氣生秦四百年,晉元東渡浪花船。
正慙海內皆涂地,來保江南一片天。
古樹著行臨遠岸,暮山相亞出微煙。
千征萬戰英雄盡,落日牛羊食野田。
辟命羨君赴,其如愴別情。
酒闌汀樹晚,帆展野風生。
淮靜寒煙歛,村遙夜火明。
醉沈朐嶺夢,吟達壽春城。
舊友搖鞭接,元戎掃榻迎。
雪晴蓮幕啟,云散桂山橫。
王粲從軍畫,陳琳草檄名。
知君提健筆,重振此嘉聲。
暮潮聲落草光沉,賈客來帆宿岸陰。
一笛月明何處酒,滿城秋色幾家砧。
時清曾惡桓溫盛,山翠長牽謝傅心。
今日到來何物在,碧煙和雨鎖寒林。
出處成交讓,經綸有大功。
淚碑瓜步北,棠樹蒜山東。
百揆方時敘,重離遂不融。
故臣偏感咽,曾是嘆三窮。
常恨清風千載郁,洞天令得恣游遨。
松楸古色玉壇靜,鸞鶴不來青漢高。
茅氏井寒丹已化,玄宗碑斷夢仍勞。
分明有個長生路,休向紅塵嘆二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