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明府之齊二首
長風漠漠灑平蕪,千古齊城說霸圖。君去試看淄水上,行人猶自拜夷吾。
北海春回一騎過,西京人去奈離何。何時便渡康浪水,為寄當年白石歌。
長風漠漠灑平蕪,千古齊城說霸圖。君去試看淄水上,行人猶自拜夷吾。
北海春回一騎過,西京人去奈離何。何時便渡康浪水,為寄當年白石歌。
第一首:長風浩蕩掠過平坦的原野,千古以來齊城總被人說起春秋霸業。您此去不妨看看淄水之畔,行人們仍在拜祭管仲。第二首:北海的春天歸來您騎馬而過,我在西京面對離別無可奈何。何時能渡過康浪水,為您寄去當年的《白石歌》。
平蕪:平坦的原野。
齊城:齊國故都臨淄(今山東淄博)。
霸圖:指春秋時齊桓公在管仲輔佐下成就的霸業。
淄水:淄河,流經臨淄,齊國重要河流。
夷吾:管仲的字,春秋時齊國名相。
北海:古指青州一帶,唐時屬北海郡。
西京:指長安(今西安),唐代都城之一。
康浪水:齊國境內河流,具體位置待考。
白石歌:可能指隱士之歌,如《詩經》或民間傳唱的隱逸主題歌謠。
此詩為送友人王明府赴任齊地(今山東臨淄一帶)所作。唐代齊地仍存春秋齊國遺風,詩人借歷史典故表達對友人的期望,同時結合自身與友人分處西京(長安)、北海的離別場景,反映中唐時期文人送別時的復雜心境。
全詩以送別為線,串聯歷史與現實:前首追慕齊桓霸業、管仲賢名,暗含對友人治齊的期待;后首直抒離別之緒,以‘白石歌’寄寓深情。用典自然,情感真摯,是唐代送別詩中融合歷史感慨的佳作。
已解囹圄困,
翻生離別傷。
遙憑南去雁,
不死慰高堂。
身向人間閱事多,杜門聊得養天和。
盛衰莫問蕭京兆,壯老空悲馬伏波。
日暮城樓傳戍角,風生嶺路下樵歌。
君知此段神通否,豎拂能降百萬魔。
理學承家不世同,春官早擅出群雄。文章昔著江之左,政績今標海以東。
洗出寸心澄水白,栽開滿縣爛花紅。稱觴恰好濃秋露,天酒絪缊造化功。
八月浮來貫月查,載添健飯進胡麻。應時南極懸云上,奉使東方到水涯。
千載班名聯玉筍,百年帖字艷金花。天心久為蒼生計,霖雨長留澤萬家。
十載交游感慨中,清樽涼夜意何窮。送行冷署仍前度,猶有榴花似火紅。
匹馬匆匆出宋城,主人相愛轉相驚。知君欲續平原約,十日追隨又遠行。
始欲報五世相,
末不愿萬戶留。
少從黃石公授,
晚與赤松子游。
四溟中斷此孤懸,日月輪高見影偏。
泣淚鮫人朝入市,凝寒金氣夜干天。
馬鞍矗起青全島,鹿耳雄開障百川。
盛氣消沉無覓處,牛羊來下翠巖煙。
仙夢羅浮近未安,
且從明鏡駐朱顏。
煩君更譜金環巷,
纖手新橙點染間。
但把真聲吹鼓簫,
鳳來鳳去不須招。
浮槎河上無徒涉,
種玉田中莫揠苗。
烏巨今日解夏,乃遵黃面老子二千年前話霸。
驗蠟人徹底冰清,護戒珠了無縫罅。
唯有露柱燈籠,不肯入遮保社。
從來心似鐵,端不受差排。
江柳弄風顰翠黛,
山光著雨濕胭脂。
卻收短棹拈長笛,
一葉舟中仰面吹。
白駒皎皎來空谷,希聲絕世人難續。
異端蜂起亂群風,擺脫敝衣聊一沐。
悠然良夜得酣寢,覺來無欠亦無足。
不蹈紅塵陌上花,自種青云隴頭粟。
嗚呼夫子大圣人,七日藜羹食無粥。
休爭得失等雞蟲,克己樂善充身腹。
風云變化會有時,微吟袖手清溪曲。
無限春情,細雨絲絲如織。帶瞑連陰天做黑。
紅塵紫陌,染就迷離色。闌干外、困柳欺花無力。
此際佳人,淚痕同濕。低飛燕子偏憐惜。
乍眠還醒,往事難重憶。頻悵望、芳草王孫消息。
每到臨池憶舊游,筆端髣髴楚山秋。
汨羅水急人何處,巫峽云深雨未收。
拔地層巒猿叫嘯,參天古木鳥鉤辀。
十年不到空衰鬢,孤負江干舊酒樓。
如蠶吐緯自縈纏,
出沒無蹤屋陋邊。
懷毒滿身如蝎大,
謾張羅網欲謾天。
余姚有余霖,四十老一衿。謁我蕺山麓,涕出悲不任。謂公今詩史,乞為雷門吟。
我兄名曰震,雷門乃其字。霖生托遺腹,母老欲見棄。兄嫂爭乳之,兄怙嫂則恃。
母亡霖六齡,九齡兄授經。霖愚復多病,支拄求蔘苓。病則奪書笈,愈則還鐙檠。
欲繼先子業,恐傷予季情。回憶七齡時,兄子同病瘍。戒嫂善視叔,叔愈他何傷。
日夕嫂抱持,兄子擲在床。我啼嫂則泣,我笑兄則歡。三十授弟室,黽勉庠序間。
嗟我衣上線,嫂淚存斑斑。嗟我笥中書,手澤兄丹鉛。
兄嫂六十沒,合葬上林村。南山宋家隩,有我兄嫂墳。
兄以貧廢學,為醫活千人。活者慟兄死,安得贖其身。
霖困蓬蒿中,懼掩兄嫂賢。椎心泣血辭,愿公采斯言。
我為一一書,孝義至斯止。愧彼尺布謠,用以資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