閿鄉寓居十首 山禽
碧嶂為家煙外棲,
銜紅啄翠入芳蹊。
可能知我心無定,
頻裊花枝拂面啼。
碧嶂為家煙外棲,
銜紅啄翠入芳蹊。
可能知我心無定,
頻裊花枝拂面啼。
以青碧的山巒為家,在煙霧之外棲息;叼著紅花啄食綠葉,飛入芬芳的小徑。或許知道我心緒不寧,頻繁擺動花枝,貼著我臉龐啼鳴。
碧嶂:青綠色的山峰。
煙外棲:在煙霧繚繞的山外棲息。
銜紅啄翠:叼銜紅花,啄食綠葉,代指山禽覓食的姿態。
芳蹊:芳香的小路。
心無定:心緒不寧,無著落。
頻裊:頻繁地擺動。
拂面:貼近臉龐。
此詩為唐代詩人吳融《閿鄉寓居十首》組詩之一。閿鄉(今河南靈寶)為其寓居地,組詩多寫客居見聞。晚唐社會動蕩,詩人仕途不順,此詩或作于其漂泊寓居期間,借山禽之景抒內心孤寂。
詩通過描繪山禽的日常活動,以物襯人,表現詩人寓居他鄉的不安與孤寂。語言生動形象,情感含蓄深沉,是吳融山水小品的典型之作。
與世浮沉者,中流幾失維。
此舟聊寓意,之子免乘危。
夜雨蓬為屋,秋風鈞不絲。
莫嫌長艤岸,終有濟川時。
年來衰颯甚,傴僂較前增。
顧影如枯木,梳頭似老僧。
酒杯辭滿勸,山路怯先登。
僅免愁風雨,歡顏得少陵。
可人居此地,稱此可軒名。
力學倘無倦,終身集大成。
言辭寓深淺,權度要分明。
體認工夫到,何妨緩作程。
不是長江派,因何亦好吟。
從知世味淡,自覺野情深。
科舉無名字,案頭唯古今。
新銘為讀盡,可惜老山林。
于焉能取友,人己兩無偏。
立行有如此,前修宜比肩。
吟情近風雅,胸次著林泉。
愧我全迂僻,交游又十年。
休已燈難續,相傳喜有師。
好詩誰共語,妙趣自能知。
步月頻看影,聽松無厭時。
山中名已出,莫悔出山遲。
皤然一器微,有用在冬時。
永夜寒如許,孤衾暖不知。
少年皆見棄,老者最相宜。
卻恨無情處,春來便別離。
相逢長日坐如癡,瘦得吟肩聳過頤。
天意復生郊島在,人心自逐古今移。
高秋月色行松頂,半夜山中讀楚辭。
此道若無千載后,塵昏何處照妍媸。
九月菊偏與秋霜宜,六月不受炎暑欺。
秋霜似同君子操,歲寒相遇長相好。
暑不與貞士謀,楊燥怒煌如相仇。
要之二菊所遭有難易,夏居其難秋若居其易。
君不見當年秦焰焦中州,儒壇處處同荒丘。
獨余商山老人在,高臥林泉節不改。
平生不識咸陽門,晚隨幣聘來漢京。
欲興詩書談王道,再使風俗還歸治古淳。
我評此花似此老,傲暑凌寒無不可。
種之階庭今幾年,我自識花花識我。
粵從夏五開敷到殘秋,更與黃花為輩儔。
嗟哉黃花非輩儔,老行難逐少年游。
此菊當為菊中第一流。
一自東宮吟苜蓿,吁嗟直道竟難容。
精忠夙佇危邦慮,明哲寧高避世蹤。
疎傅有心辭漢陛,甘盤無夢佐商宗。
寥寥千載聞風者,引領猶能式墓松。
卷簾迎霽色,雙鵲噪庭柯。
時節清明過,園林綠蔭多。
拂鸞揮畫扇,織翠試輕羅。
欲困思煎茗,敲門有客過。
六橋多少景,盡在倚欄中。
佳處無如此,看來總不同。
湖光四時別,山影半江空。
圖盡天開出,人間筆未工。
江帆去去可腸斷,千古萬古越王臺。
埽空黃葉晚風定,飛盡碧天晴鳥回。
半生無成坐筆硯,萬事不理問樽罍。
年年看梅今白首,已矣英雄留七哀。
滿城和氣在春臺,玉漏沉沉鐵鎖開。
明月誰知千里共,華燈同照萬人來。
市橋未漲豐容柳,江路猶殘的皪梅。
欲與先生拚醉賞,未須歸去隠蒿萊。
高臺登眺處,涼思爽衰顏。
只此闌干外,不知多少山。
龍收殘雨去,鶴帶斷云還。
一片興亡恨,越來溪上閑。